中班語言教案三只小豬蓋房子(精選3篇)
中班語言教案三只小豬蓋房子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點,體驗小花豬的勤勞、聰明、勇敢。
2.能夠根據故事內容折出小豬蓋得房子,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折紙—三只小豬
2.故事掛圖。
趣味練習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幼交流:小朋友,你都見過什么樣的房子?
這些房子是由什么材料建成的?知道是誰蓋的嗎?
教師:小豬也會蓋房子,你們知道小豬蓋得房子是什么樣的?
二、展開
1.欣賞故事《小豬蓋房子》
(1)教師用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提問:
故事中有誰?它們蓋了什么樣的房子?
大灰狼來了,三只小豬的房子怎么樣了?
誰的房子最結實?
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描述。
2.聽故事錄音
(1)教師演示圖片,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2)提問:
小黑豬和小白豬為什么用什么造房子?(稻草和木頭)結實嗎?
為什么小花豬造的房子最結實?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3.結合圖片,教師引導幼兒一同復述故事。
4.幼兒操作,給小豬建造房子。
(1)你們想不想幫助小豬造一個結結實實的房子呢?
(2)幼兒觀看折紙動畫片視頻--三只小豬
(3)引導幼兒根據折紙步驟圖和動畫視頻,折出小豬的房子。
三、活動延伸
幼兒互相觀看作品,看看誰給小豬建造的房子最結實,最漂亮。
中班語言教案三只小豬蓋房子 篇2
一、說教材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并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小豬蓋房子》圍繞三只小豬各用不同材料蓋房子及大灰狼撞草房、木房、磚房的不同結果展開故事情節。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緒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使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不要圖省力的道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目標分析:《綱要》中指出:“幼兒實際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幼兒園教育內容范疇的劃分是相對的,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整合處理,以使幼兒通過真實而有意義的活動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獲得完整的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我班語言發展水平,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不要圖省力。
2、學習故事中的人物語言,學習詞語:結實、有力、掛、四腳朝天。
3、培養表演故事的興趣,提高基本的表演能力。
三、重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的內容,掌握角色的對話。
2、難點:學習動詞:結實、有力、掛、四腳朝天。
四、活動準備
制作三座不同材料的房子、三只小豬木偶、木偶架、課件、創設情景、小豬、大灰狼頭飾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表演法等教學方法采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角色表演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表演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六、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視聽結合、故事表演法等。通過體驗法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快樂,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七、說教學思路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語言通俗的特點,我從(激發興趣導入,)
1、出示動物和三座房子,激發幼兒興趣。三座不同材料的房子和三只非常可愛的小豬,角色和事物的出現,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問:三座不同的房子和三只小豬,它們會發生一件什么事情呢?讓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
2、理解故事,突破重難點
(1)觀看課件,完整聽故事一遍,讓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木偶表演,分段理解故事內容(突破重點)。
A、讓幼兒觀看木偶,幫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如:蓋草房、木磚房的不同人物表現,用木偶的動作表演出來,可以很形象表現出三只小豬用不同力氣蓋房子的情景。更加形象、直觀吸引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同時結合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景內容。
B、讓幼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演,同時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動詞,突破難點。
3、再一次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4、童話故事表演,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教師事先布置好場景,提供不同的材料和頭飾,讓幼兒按意愿選擇材料、角色進行分組表演。這一環節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在角色表演中,能充分表現自我,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同時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中班語言教案三只小豬蓋房子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給小豬蓋房子為載體,引發學生主體探索,從感知、認知到思索、造型,多層面地拓展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以游戲招聘啟事開啟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然后以自己的感知來議議房子的簡單結構,最后以自己的獨特想法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房子。
教學目標:
1.選用不同的材料,通過看、想、撕貼、粘接、繪畫等方法,進行房子的造型設計與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2.引導學生敢想敢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完成作業的習慣,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以多種材料,大膽想像,自由繪制不同的房子。
教學難點:
房子的造型設計與色彩裝飾。
教具:
彩紙、剪刀、膠水、油畫捧、彩色水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巧引課題
三只小豬蓋房子,小黑蓋了個草房子,小白蓋了個木房子,小花蓋了所磚房,山后有一只大灰狼,想拿小豬當點心。大灰狼來到草房前,對著草房子一吹,草房就倒了,小黑豬急忙逃到小白那兒,大灰狼又追了過來,用力一撞,小木房倒了,小黑和小白又逃到小花那兒,這回大灰狼使再大勁撞房子也撞不倒,可氣壞了,回家拿了一把鐵掀,他把小豬家的房子給拆了。
第二天三只小豬帖出了告示:
我們小豬要蓋房子,現在向大森林中的動物設計師們征集蓋房子的方案,希望大家大力支持,給我們家小豬家設計一個房子。
同學們,你們喜歡幫助別人嗎?老師今天想請大家幫個忙。請看這個招聘啟事:(出示啟事)。小朋友會想出什么樣的辦法幫助小豬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小豬蓋房子》。(教師出示課題)
二、引導分析,啟發想像
1.探究:大家要幫小豬建一座房子,這種樂于助人想法是很好的,值得學習,大家應該知道,建房子首先要有設計圖紙、效果圖、房屋模型,可是我們都沒有學過建筑設計,所以,你們能不能討論討論、出出主意、想想辦法,設計一個外形漂亮、色彩艷麗的房子呢?現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同組互說想法。
2.討論:
(1)首先了解房屋的結構,房子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屋頂、窗戶、門)
(2)你準備幫小豬設計一個什么形狀的房子?可進行大膽想像。(生自由討論,師指名回答,要求在同一組的學生發表不同看法。)
三、欣賞作品,拓寬思維
1.師出示作品,請生說一說,別的小朋友是怎樣幫小豬進行房子造型設計的?他們分別選用了哪些材料制作?(師指名回答)
2.你們也帶來了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想一想,你們打算怎樣繪制房子?采用什么方法?(是畫?還是搭建?撕貼?)你準備選用哪些顏色進行裝飾、打扮你所設計的房子?
(小組再次討論,互說想法和做法。師指名回答。)
四、設計制作,鼓勵創新
l.根據學生個性差異、能力、讓生自由選擇撕貼、粘接、繪畫等方法,構思設計制作與眾不同的房子,大膽創新。
2.學生練習,教師適時展評指導(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展示作業,總結評價
1.組織學生,進行欣賞評價
讓學生自由欣賞同組同學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2.各組推薦1~2件作品上臺展示,集體評價,評出“十佳優秀設計師”,你覺得這些“房子”中哪一個最有創意、與眾不同?為什么?
3.教師點評作業,并頒發“優秀設計師證書”。
教師隨機問問同學;說說你認為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如果讓你再做或再畫一次,你將在哪些地方進行修改?(教師及時鼓勵有點滴進步的每個學生,同時提出要求,促進發展并頒發證書)。
六、課堂小結,拓展課意
沒想到,同學們幫助小豬設計制作出了那么多漂亮奇特的房子,小豬感到非常高興,夸獎同學們個個都是好樣的,幫助它們解決了不會設計房子的困難,于是小豬們按照你們的設計要求扛來了樹木,運來了磚瓦,搬的搬,做的做,很快就給小豬建了一座非常漂亮、精致的房子,小豬很高興地說:我現在有了房子就不用流浪了,可以過冬了。它非常感謝同學們,你們說;小豬是怎樣感謝同學們的,說了些什么話?誰知道?(生答:略)對了,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如果某些同學遇到困難,我們就應伸出友愛之手關心和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課后反思:
一般來說七、八歲的小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普遍的是這些小孩子們對動畫片卻情有獨鐘。生動、亮麗、有趣的動畫片常常讓孩子們流戀忘返。所以本課我一開始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小豬蓋房子》形象直觀,感染力強,使這個故事更加形象、生動,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在動手設計制作前出示小豬的“啟示”,更利用孩子們樂于助人的心理激發其濃厚的興趣。這既符合教學理念的“人文精神”,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廢舊物品很多,這些物品形態各異,材料、色彩、質感、肌理各不相同,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通過本課的設計制作活動,能使孩子們有目的'、有意識地發現、認識和運用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處理能力。再加上材料的多樣性,更易于激發孩子們設計制作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揮,便于我們分層次把握教學,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獲得成功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