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齲齒教案(通用2篇)
大班健康齲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2、知道堅持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3、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5、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準備:
活動前兩天把洗凈蛋殼浸在醋里;活動前幾天收集的幼兒的漱口水;齲齒形成過程課件、《愛吃糖的老虎》課件;投影儀、電腦;每人一面小鏡子;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利用課件引出主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森林里最兇的動物之王是誰呀?可是現在小動物們誰都不怕他了,你們知道怎么回事嗎?那讓我們來看看故事吧!播放《愛吃糖的老虎》課件,提問:狐貍想出了什么辦法哪?老虎的牙齒怎么了?引出問題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壞掉的牙齒哪?
二、找齲齒
1、用小鏡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齒有沒有變黑或壞掉的?
2、觀察長有齲齒的幼兒的牙齒
3、變黑壞掉的牙齒叫“齲齒”。
三、利用實驗探索齲齒形成的原因
那小朋友的齲齒是怎樣形成的那?(請幼兒討論)
出示幼兒的漱口水,請幼兒觀察里面有沉淀物質,請幼兒聞一聞是什么味道?(酸的、臭的)
這種酸的、臭的物質會對牙齒產生怎樣的影響哪?
堅硬的雞蛋殼就像我們的牙齒,還記得我們前幾天尚老師把雞蛋放到了什么里面了?(醋)醋就像小朋友剛剛問過的漱口水,那蛋殼經過醋的浸泡會發生什么變化哪?
現在請小朋友們每人從碟子里拿一塊沒有用醋泡過的雞蛋殼,和泡過的雞蛋殼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們可能發表多種意見,對的加以肯定,不恰當的加以引導。)
醋里浸過的蛋殼為什么會變黑、變軟?
那我們就請個小朋友帶我們到小小的牙洞里面看看吧!(看《我為什么會蛀牙》課件)
小結:食物殘渣在細菌作用下會分解成酸,酸會腐蝕牙齒變黑,成為齲齒。
四、討論如何保護牙齒,預防齲齒
那我們既然知道了齲齒是怎樣形成的,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哪?(請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總結保護牙齒的方法: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利用詩文:漱口及刷牙)
有一首歌就是告訴小朋友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的,我們來一邊聽著這首刷牙歌一邊把我們的牙刷刷干凈把!隨音樂《刷牙歌》做律動出教室.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對人身體的危害,幼兒還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利于養成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收到良好的效果,整個教學活動層層遞進,從材料,形成到組織的各個環節,教師的語言以及幼兒的表現等,都是個性化濃郁的,不斷激發孩子欲望的,孩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發現知識的一次活動。總之,是把枯燥的科學活動和其他領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了整合的目的。
大班健康齲齒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二、主要目標
1、能基本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能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會記憶、理解和熟練運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及保護牙齒的方法。
3、有保護牙齒的健康意識。
4、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幼兒懂得怎樣保護牙齒,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
難點:幼兒能理解蛀牙形成原因和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形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
四、教學材料:
1、導入材料:故事“喜羊羊與灰太狼”、糖若干個、美羊羊、灰太狼、紅太狼圖片各一個、音樂《別看我只是一只羊》
2、揭示及強化材料:蛀牙形成與刷牙方法與保護牙齒的圖片、兒歌《小牙刷》
3、檢測材料:情景模擬“長蛀牙者與牙醫的對話”
五、活動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
師:請聽音樂《別看我是一只羊》,下面老師要給大家講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有一天,灰太狼把美羊羊給抓回家了,正當灰太狼跟紅太狼商量著怎樣吃美羊羊的時候,灰太狼突然感覺牙齒好疼,這時,紅太狼就想起灰太狼大批大批吃糖的樣子,說:我知道了,你肯定是長蛀牙了,誰叫你吃那么多糖,而且又不常刷牙。現在請幼兒們替灰太狼想一下:蛀牙是怎么形成的呢?怎么才能不長蛀牙呢?
(二)探究與鞏固:
1、了解蛀牙的形成
師:現在幼兒和旁邊的人討論下蛀牙是怎樣形成的?
幼兒1:吃了很多糖
幼兒2:不愛刷牙
幼兒3:喜歡吃粘牙的食物
幼兒4:不會刷牙
師:小朋友們講得非常對,現在由老師總結下大家的想法:長蛀牙是因為牙齒嚼了東西后總有些殘渣留在牙縫里,尤其是糖,有粘性,細菌就在這些殘渣里面生長,產生一種叫乳酸的東西,又沒有進行正確地刷牙,所以時間長了,就會變黃發黑,有的甚至會出現小洞。就形成了蛀牙(看圖)。小朋友們一定不想有蛀牙吧,那么學會保護自己的牙齒哦。
2、探究正確的刷牙方法
師:現在請幼兒們想一下怎么刷牙才是正確的呢?
幼兒5:每日三餐前都要刷牙
幼兒6:每個牙齒都要刷到來
幼兒7:牙膏不要擠很多
師:是的,小朋友們好厲害哦,我們應該這樣刷牙:
a、把牙膏擠到牙刷上(黃豆粒大小)(見下圖)
b、順牙縫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豎刷。上下、內外都是順著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橫刷。
c:每天三餐前要刷牙,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鐘,每個面要刷15~20次,即:三三制刷牙法
d、刷完后用清水將牙膏全部漱出。
3、探究保護牙齒方法
師:幼兒們現在知道了怎樣刷牙,但也需要懂得保護牙齒哦,現在請幼兒們討論下怎么樣保護牙齒。
幼兒8:睡前不吃糖
幼兒9:飯前要刷牙
師:嗯,很棒,現在老師也來說一下,我們都應該這樣保護牙齒:
a、睡前不吃糖
b、早中晚飯前刷牙
c、飯后漱口
d、不吃過硬的東西
4、鞏固所學知識:
師:現在老師播放音樂《刷牙歌》,大家一起想想怎么刷牙來進行刷牙。
(三)運用:
模擬情景
師:現在我們來模擬情景:假如有個小朋友發現自己的牙齒有些疼,怕是長蛀牙了吧,現在他想知道怎么刷牙和保護自己的牙齒,需要請我們中的幼兒告訴他,現在請一個幼兒扮演要問問題的小朋友,其他幼兒來扮演牙醫。
幼兒1:怎么樣刷牙和保護自己的牙齒才不會長蛀牙呢?
幼兒牙醫們:利用三三制刷牙法:每天刷三次、每次三分鐘;不吃過硬的東西;睡前不吃糖;飯后漱口
活動反思:
1.以生為本,經緯適度。
活動選材從幼兒身體上的器官——牙齒出發,在途中(幼兒園集體活動中)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會使用簡單實用的保護方法,最終到達影響深遠的——牙齒終身健康的終點。小小的牙齒,多多的“事兒”——乳牙、恒牙、乳牙20顆、恒牙最多32顆、6歲開始換牙……切牙、犬牙、磨牙……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什么樣的“事兒”是他們感興趣的?能夠理解的?目標該如何定位……秉持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教學活動要符合孩子的認識規律,注意孩子當前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經驗和情感背景,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果子。可見,本次活動課題的敲定、環節的設計、內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寬,一英里深”,幼兒興趣盎然,知識點恰如其分,教育影響悠遠深長。
2.本真教學,寓教于樂。
活動秉持問題驅動、教師引動、幼兒主動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說說、吃吃、看看中發現牙齒的秘密、體會牙齒的重要性、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學會基本的保護方法,并養成習慣。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所以運用借鑒、影像資料、游戲等教學形式,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蘊涵其中,幼兒“樂”中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