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戰略進攻
2.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作戰情況。可先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到有關戰役的地點(如延安、青化砭、蟠龍鎮、沙家店等),并結合地圖介紹我軍轉戰陜北的基本情況(可安排兩三個學生介紹,其他學生補充;也可由各小組推舉代表上臺發言);也可通過多媒體資料使學生直接感受當時的情況。
3,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中共中央轉戰陜北起到了怎
樣的作用?有何意義?使學生認識到中共中央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粉碎了敵
人對陜甘寧的重點進攻,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斗志。
[孟良崮上火如潮]
指導學生結合地圖以故事會的形式介紹這一戰役的情況。要著重指出,孟良崮戰役是決定山東戰場的關鍵一戰,該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
[千里躍進大別山]
簡單分析解放戰爭第二年敵我雙方的狀況,引導學生思考、歸納我軍轉入戰略反攻的必要性和條件。結合地圖,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小字部分,思考課文中的“想一想”問題: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引導學生展開討淪,教師總結時應指出:大別山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國民黨戰略上晨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又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人民解放軍易在這里立足生根。占據了大別山就可以東震南京,西遇武漢,南扼長江,從根本上改變戰局。
然后結合地圖,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或相互介紹,了解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情況,內容圍繞突破黃河天險、魯西南戰役、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這一主要線索展開。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我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體會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