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力
教科版八年級下《8.2力的描述》教學案例
授課地點: 多媒體教室
授課時間: 1課時
【儀器材料】 多媒體播放設備、力的描述課件等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力的三要素;
(2) 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 知道力的單位;
(4)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講解、討論、練習與對比過程。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嚴謹,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 教學重點 】
力的三要素
【 教學難點 】
力的圖示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頭、拉箱子、扳手腕…… 請學生思考、討論: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與力的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觀看錄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運動不同;方向不同,球運動不同;踢球時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運動也不同;同樣抬木頭時 ……
老師演示實驗:分別用不同的力推門,效果不同。
引導學生分析,總結: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點不同,效果不同。 學生明白力的概念;學生可在課后嘗試。
引導學生做教材19頁圖8-2-1的實驗。總結:力的作用效果不但與力的大小、方向有關,而且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以上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義。
二、力的單位 老師給出力的單位、力的符號,簡單介紹牛頓。 學生知道力的單位,同時對牛頓有一定了解,激發學生興趣。
老師對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個形容:兩個雞蛋 一袋方便面 …… 所受的重力。 學生舉起兩個雞蛋、一袋方便面……對一牛的大小有一個了解,對力的單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力的圖示 利用多媒體演示一個人推或拉一輛車(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舉或提一個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 )…… 設問:我們怎樣來表示力對物體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樣的力? 學生觀看錄像,思考。
老師假設剛才錄像中人拉車的力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強調在作圖時,如何規定一個合適的長度,如何選擇起點、線段的長度、箭頭的畫法、意義等。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作圖,掌握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
多媒體展示:力的作用點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并作圖;力的作用點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作圖;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點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作圖。 學生通過比較對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有了進一步理解。
對學生做進一步指導,糾正。 練習:教材22頁圖8-2-4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