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光的反射(精選2篇)
第一冊光的反射 篇1
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 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 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 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 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過程和方法
(1) 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 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 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 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 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是一節集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于一身的課。其中光的反射規律是本節的核心,也是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有效陣地。在授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發現并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解通過觀察和實驗等途徑來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交流與合作——提出新問題”的探究式教學過程 ,自己“發現”并總結出光的反射規律。
教學過程 設計:
一、 課題引入
師: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傳播的?
生: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是直線傳播的。
師:光在傳播過程中若遇到另一種物質時情況又會怎樣呢?
生猜想:反射回來。
[實驗探究]把玩具激光筆打開,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
師:剛才的演示實驗同學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生:光被平面鏡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變了光的傳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現一紅色小光斑。
[實驗探究]打開玩具激光筆,讓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筆上方放一張白紙。
師:這次同學們又觀察了什么現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靜的水面上時,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來,因為上方的白紙上呈現了一紅色光斑。
[實驗探究]用一幻燈機將幻燈片的圖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師:同學們為什么能從墻上看到圖像?
生:屏幕將幻燈機投射出來的光,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
師:以上實驗說明,光射到物體表面時,總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發光的,你們為什么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我?電影、幻燈的幕布為什么總是用粗糙的白布來制作?為什么平面鏡成的是虛像,且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呢?
[設置疑問,激勵思維。](學生思考,議論)(教師不作定論)
師:這些問題都跟光的反射有關,學習和研究了光的反射規律,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書課題]光的反射
二、 新課教學
師:從上面的實驗中,你是否可以總結一下,什么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生: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師:請同學們來舉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些現象是屬于光的反射現象。
生:水中的倒影,潛望鏡,凹面鏡,凸面鏡。
師:以上的實驗,我們都可以用光路圖來表示。
(板書畫圖,并講解)
反射面:MM’ 入射點: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
法線:過入射點和鏡面垂直的直線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演示實驗]將激光筆發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鏡上,讓學生裝觀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鏡面三者間的位置關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鏡面的同一側,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線的兩側。
師: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線靠攏時,反射光束會有什么變化?
生:反射光束也會向法線靠攏。
師:對不對呢?實驗探究。
[演示實驗]將激光筆發出的光束向法線靠攏,學生通過觀察現象,來證明猜想的正確性。
師:根據上面實驗的現象,我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準備怎樣來回答:當入射光束逐步偏離法線位置時,反射光束與法線的夾角如何變化?
生:變大。
(演示實驗,證明其正確)
師:猜想一下,在光的反射中,會不會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會。
師:誰來上講臺,演示一下。
(學生上講臺演示,存在重合)
師:入射光束與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況下?
生通過觀察:入射光束與反射面垂直時。
師:這時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 (2)90°
(教師強調入射角的定義,明確當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時,即與法線重合無夾角,故i=0°,此時反射角r=0°)
師:在剛剛的實驗中,當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怎樣變化?
生:也變大。
師:(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時,反射角與入射角會有什么關系呢?
生:猜想:可能會相等吧。
師:如何來證實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做實驗來探究。
師:如何實驗,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實驗方案后,再閱讀課本P39實驗與記錄。
[演示實驗]
器材:教學激光演示儀
步驟:(1)在激光儀的分度盤上,讀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觀測幾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將有關數據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師:根據實驗情況,表格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這就是光反射時所遵循的規律。
(板書)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導學生看課本“漫反射”內容)
師:光不僅射到平面鏡上會反射,射到所有的物體上都會反射。如光射到平靜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屬面上都會反射;光射到墻壁、衣服上都會反射。反射時都遵循我們總結的反射規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況不一樣。這種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師布置課后實驗:試一試在家里,晚上關燈,將一小平面鏡平放在一張白紙上,用手電筒的光
正對著鏡面照射,從側面看去哪個顯得亮?
(讓猜想一下,教師不作定論,明天課前交流。)
三、 請你來總結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實驗。
2、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3、今天你證實了多少個猜想是正確的,多少個猜想是錯誤的。
四、 鞏固新課
1、請一位學生講述反射規律的內容
2、請同學們看著掛圖,分別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線、反射線、法線。
五、 布置作業
教學說明:
本節課光的反射規律可讓學生通過“發現并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解通過觀察和實驗等途徑來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交流與合作——提出新問題”科學探究式方法得出。
第一冊光的反射 篇2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初中物理第一冊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后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 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 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修訂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 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 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教材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于規律的總結歸納,并注意理論聯系實
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 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 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并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一、復習提問:
光在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
二、新課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錄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
三、新課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錄像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界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研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律
〖提出問題〗:
①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
③ 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 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儀演示:
① 光線斜射入水中;
② 讓入射角先發生變化;
③ 光線垂直射水中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并思考規律,得出結論。
①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
②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 (光線從空氣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④ 光線垂直射入水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教師補充]:如果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質時,折射情況與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電腦課件模擬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關系。
改變入射角度,在電腦上直觀顯示及折射角度隨入射角度的變化關系。
復習: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師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問〗:如果光線從水中到空氣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繼續演示:
②光線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中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并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
〖現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后卻能看到硬幣? [學生討論,代表回答]
〔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 [利用電腦課件解釋河底變淺的原因]
〔講述故事〕:在清澈見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戲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說,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言]
[提問]: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4、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1)下圖那個能正確表示光從空氣射向水中。( )
(2)請畫出光經過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圖。
5、復習小結:
利用電腦多媒體小結
6、布置作業
(1)課本p72閱讀材料《海市蜃樓》
(2)學習指導與訓練p31
(3)小實驗:觀察壓在厚玻璃板下的圖像文字有何變化?并用折射規律加以解釋。
【板書設計 】
第一節 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 平面上;
②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⑤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5、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