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與作品
吳均(公元469年—公元520年),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一生著作多散失,其中注范曄《后漢書》90卷,著《齊春秋》20卷,《廟記》10卷,《二十州記》16卷,《錢塘先賢集傳》3卷,《續文釋》5卷等。現存作品收集在明人輯本《吳朝請集》和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他的文章文辭清拔,時人常仿效,人稱“吳均體”。 作品《與朱元思書》選自《吳朝請集》。這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信。作者在這封信中,生動逼真地描繪了從富陽到桐廬一段富春江上天山一碧,秀麗、雄奇的山光水色。熱情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以期陶冶人們在“激湍”、“猛浪”中奮進的性格和“競上”、“爭高”的志氣。文章短小精悍,簡練清新,文字流暢,不落俗套。作品三段有總有分,通篇寫景,景中含情,描繪山川,抓住景物的特點,又調動人的感覺器官的審美,精心設計,運思走筆,有色有聲,獨具匠心,藝術性強。該文也流露了作者仕途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思想。
- 情蘊山水,意趣悠長——淺析《與朱元思書》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以一百四十余字創設了一個意境清新、 情韻悠長的山水世界,可謂意蘊豐富,寫法凝練,仔細品味,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回味。 一、動靜結合,凸現神韻。“奇山異水”是富春江景色的特征。先寫“異水”。...
- 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與朱元思書》賞析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為今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綺麗風光,被目為駢文中寫景的精...
- 陶淵明與酒
梁昭明太子《陶淵明集序》云:“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篇篇有灑”雖則夸張,但以酒大量地寫入詩,確以陶淵明為第一人。...
- 從《歸去來兮辭》看陶淵明的儒道合一
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現為外儒內道,有的是外道內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卻是窮時則道,達時則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
- 陶淵明的寂寞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知己者應該已經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業、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心被各種現實問題塞滿的現代人,哪里有閑工夫...
- 陶淵明的三只“鳥”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愛菊,這在文學史上是眾人皆知的,除此之外,“飛鳥”的意象也頻頻出現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這里,我想選取陶詩中三只飛鳥意象的描繪,略作分析,以求對陶淵明的人生觀念、思想情趣有一個具體的了解。...
- 陶淵明生平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元亮,曾更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田園詩人。他幼年失去父親,家道中落。...
- 躬耕壟畝 吟詠田園——陶淵明與他的柴桑故里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名潛,東晉時潯陽郡柴桑縣(今九江市西南人)。他生活在充滿戰亂的時期,自幼博覽群書,有大濟蒼生的政治抱負,從29歲入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將軍、彭澤縣令等職,直到41歲歸隱。...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