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教案設計
一、本課學習重點。1、了解新聞寫作的特點,理清記敘文六要素。
2、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
3、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精練,感受我軍所向披靡、不可抵擋之氣勢 。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就一起到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走進那震撼人心的歷史瞬間吧!
作者簡介。
二、簡介作者: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我們每位同學對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這里老師不一一贅述,請同學們自己到書中、到網上查找資料,對這位偉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澤東在他漫長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響一曲豪歌。他留給后人的一卷雄偉詩詞,流光溢彩,瑰麗壯美,發黃鐘大呂之強音,吐山川日月之精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深處激起強烈的共鳴和回響。他的主要詩詞有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水調歌頭•游泳》等。
毛澤東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聞工作者。他寫了數百篇消息、述評、評論、答記者問、調查報告、廣播講話等新聞作品,都始終貫穿著一種激昂慷慨、氣勢恢宏的崇高基調,讀來能使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在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他更是歡欣鼓舞,揮毫潑墨寫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戰爭報道。隨著歲月的流逝,盡管其作品已失去新聞價值,但其審美價值卻歷久不衰。
三、時代背景: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作戰,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遼沈戰役勝利結束之后,淮海戰役的前夜。
四、生字詞學習。
鄂(è) 豫(yù) 綏(suí)靖(jìng) 阻遏(è) 銳不可當(dǎng) 荻(dí)港 潰(kuì)退 殲(jiān)滅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管轄(xiá)
五、新聞的概念、特點及寫法。
1、新聞:又稱消息,包括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新聞述評等。
2、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3、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 、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4、篇幅:短小精悍。
5、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6、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六、整體感悟。
整體感悟一:
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你能分別理清這兩則新聞的六要素嗎?
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整體感悟。
整體感悟一:
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你能分別理清這兩則新聞的六要素嗎?
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整體感悟二:
①新聞的標題有引題、正題和副題,請問: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選擇你手邊的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來說明標題的作用。
②有同學提出:“我認為,如果把標題中的‘橫渡長江’改為‘勝利渡江’會更好。因為前者只說了這次軍事行動,后者不僅說出了軍事行動而且說出了結果。” 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整體感悟三:
①電頭和導語 是新聞體裁中所特有的形式,它們有何作用呢?
②主體是新聞的主干,請你分析這兩則新聞的結構布局。
③新聞是客觀的事實報道,你能從客觀的敘述中感受到這兩則新聞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嗎?
七、閱讀方法指導:
1、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2、看導語 :導語 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看主體:這是導語 之后對內容作進一步敘述說明的部分,也是表現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