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教案 4-6
作業布置:
參看課后練習第三題,思考各段文字后括號里的問題。
第 二 課 時
(檢查作業,繼續第二教學板塊)
(二)品讀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
要求學生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集中討論、學生評析、教師小結歸納。從以下三個重點問題入手。
a、韓麥爾先生為什么在最后一課穿上節日盛裝?
b、監獄大門和鑰匙分別比喻什么?整句的含義是什么?
c、韓麥爾的動作、神態表現了韓麥爾怎樣的感情?
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著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在對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責和對阿爾薩斯人的弱點的直率批評中,他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得到細膩的表現。他的關于牢記祖國語言的精辟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運用--激活思想 創新寫作
1、激活思想
(1)小結全文:這篇小說以小弗郎士在法國淪陷時“最后一課”中的見聞感受為線索,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提問:同學們學習了《最后一課》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學生明確:失去國土的法國人民這樣熱愛他們的民族語言,這樣熱愛他們的國家!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熱愛中華民族的語言,我們要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在寫作上,我們要學習本文通過典型環境,運用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寫法。
2、創新寫作
續寫提示:
①題目設計為《<最后一課>之后》。②緊承文末一句話,圍繞愛國主義的主題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憤怒的人們久久不愿離開教室,人們高呼:“我們要法語,不要德語!”“打倒普魯士!”“法蘭西萬歲!”……普魯士兵兇補惡煞的沖進教室,與人們廝打起來……人們含恨離去……幾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韓麥爾先生又給人們上法語課……③結構要完整。
【教學后記】
本課是篇教讀課文,依據“讀寫說”綜合教學實驗方案的指導思想與原則,本教案在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生發展的本體地位,努力實現積累、運用、實踐、創新的實驗目標,用三個教學板塊強調了讀寫說的綜合教學。第一個教學板塊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導地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出發點,讓學生邊讀邊議,在聽讀中理清思路,注重了學生的讀與說。如其中的“討論與交流、小結”這兩個教學中學生必須要說,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第二個教學板塊,注重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輕易掌握了閱讀分析的方法,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而第三個教學板塊中“激活思想”這一教學環節,注重了學生情感的引導與培養,使教材的思想性得以充分體現。“創新寫作”則將學生的語言運用的能力置于實踐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開啟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真正突出了“寫”的重要性。根據本教案教學,發現學生能大膽表述,勇于思考,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