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同步練習1
我蜷縮在被窩里,耳朵卻野狼一樣豎起來。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說著我父親的話;那聲音、腔調,熟悉而親切,像條睡暖了的舊被,像廚房里帶點油膩的老鐘。我沖動得想趴上窗子看看這些人的面貌——他們和父親可長得也相似?
在中國臺灣,父親的鄉音總惹人發笑,“聽莫啦!”人們搖搖頭。他得費好大力氣才能讓人弄清楚他要的是鋤頭、竽頭、還是豬頭。
《靜夜思》
而在這扇窗外,每一個人——廚師、公安、服務員、書記、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說著父親的話,說得那么流利順暢,說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氣壯,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這么一種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語言。
……
于是我讓哥就著錄音機坐下,“給爸媽說段話吧!”哥哥兩眼望著自己的腳,困難地思索著。我在一旁呆坐,是啊,他該說些什么呢?問父母這四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問老天那一列火車為什么走得那么不留余地?
回到中國臺灣的家,行囊尚未解開,就趕忙將錄音帶從口袋中掏出——我從不可預測的歷史學得,有些東西必須貼身攜帶,譬如兵荒馬亂中自己的孩子,譬如一張僅存的情人的照片,譬如一卷無可復制的帶著鄉音的錄音帶。
外面黑夜覆蓋著田野,我們聚在溫暖的燈下。母親捧著杯熱茶,父親盤腿坐在錄音機前,沒有人說話。
極慎重地,我按下鍵盤。
哥哥的聲音起先猶疑,一會兒之后速度開始加快。
父親沉著臉,異常地嚴肅。我偷覷著——他會哭嗎?父親是個感情沖動的人。
……
“不對不對,”一言不發的父親突然伸手關了錄音機,轉臉問我:“你拿錯帶子了?”
“沒有呀!”我覺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聲音。
“一定拿錯了,”父親斬釘截鐵地,而且顯然覺得懊惱,“那我怎么不懂?像俄國話嘛!”
我張口結舌地看著他,只是看著他。
他沒有淚下,他沒有大哭,他不曾崩潰,他他他——少小離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跡他鄉,他已經聽不懂自己兒子的鄉音。
我看著父親霜白的兩鬢,覺得眼睛一陣熱——唉呀,流淚的竟然是我。
1.給加粗字注音。
蜷( )縮 行囊( ) 偷覷( ) 窺( )看
2.第3自然段作者聽見窗外人聲時“蜷縮在被窩里,耳朵卻野狼一樣豎起來”,怎樣理解?
3.本文結尾父親對鄉音的陌生感讓我們聯想起一首曾學過的唐詩,將其詩句補充完整。并說說本文父親對鄉音的陌生感與詩中原意有何聯系和區別。
少小離家老大回,___________
兒童相見不相識,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喝春酒。
二、fēn zào shù hɑn ɡǒu yì ɡǎn lǎn kǎn yǐn wēi tī pēi
三、氛 吆 束 謝 沾 竟
四、d(a項中“笑咪咪”應為“笑瞇瞇”;b項中“衣襟”應為“衣襟”;c項中“份量”應為“分量”;只有d項完全正確,所以選d)
五、1.quán nánɡ qù kuī
2.特別感興趣,也因自己的特殊身份(違法探親)而不無警覺。
3.補出的詩句:鄉音無改鬢毛衰。笑問客從何處來。
本文中父親對鄉音的陌生感與詩中兒童不識回鄉人的鄉音,相同之處在于:鄉音的改變,即歲月,時間的流逝與兩代人的相隔之感。區別之處:本文中父親久別家鄉,對于家鄉人、兒子的鄉音卻不相識了;而詩中卻是回鄉人久別家鄉,村中的兒童卻對他的容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