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教案5
教學目標:1. 了解本文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2. 體會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1. 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強烈的感情色彩。
2. 體會本文富有感召力的語言特色。
一.導語:大家都聽過《愛我中華》這首歌嗎?那么它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中國是一個各民族親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團結,和睦相處。)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能作到人人平等,表現最突出的是人權問題,既一個國家內部或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的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現象。所以,我們經常在報紙上或網上看到這樣一些消息:某某地群眾游行示威,某某地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等等。
前不久,就在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美國一直標榜著自由,民主與平等。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這里有些材料:
1992年4月30日,洛杉機爆發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暴亂,造成59人死亡,2300人受傷,起因在于4名白人警察毆打一名黑人,但法院宣判他們無罪釋放。
1996年10月24日,佛羅里達發生沖突事件,起因是一名白人警察殺死一名黑人駕駛員,15人受傷。
最近,美國辛辛那提市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當地一名 叫托馬斯的黑人被白人警察開槍打死,原因只是托馬斯有一些輕微犯罪,包括無證駕駛和開車不系安全帶問題,當手無寸鐵的托馬斯試圖逃跑時,警察竟開槍向他射擊。
由此看來,美國公民中有一類人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這些人是(黑人),可以說,種族歧視問題成為美國“人權記錄”中最不光彩的一頁。
現在,我們把時間往前推一下,也就是20世紀60,70年代。今天,我們將通過另一個窗口來了解一下那時美國黑人的社會狀況,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重要而有激情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簡介
馬丁路德金:黑人民族運動的領袖,非暴力主義者。
(1)他1929年出生于亞特蘭大市一個黑人家庭,長大后成為一名牧師。他積極參加和領導了美國黑人運動,并成為南方基督教工人運動的領袖。
(2)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并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捐給了自由組織,這期間,種族極端分子不斷地恐嚇和威脅他,并炸毀了他的房子。但他并沒有放棄斗爭。
(3)1963年,他率25萬黑人民眾向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進軍,在那里,他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他把自己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云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4)但1968年,馬丁路德金死于種族極端分子的暗殺,年僅39歲,然而他的遇刺激起全美一百多座城市暴亂,其中也有無數名白人。
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這篇演講詞,感受一下馬丁路德金強大的精神力量。
三:(幻燈片)看一下本文的學習目的和學習重點。
四:研習新課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并思考這個夢想究竟是什么?
明確:
政治:選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