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學設計29
老王一、導入: 在上個世紀的40年代到80年代清華園,住著這么一個家庭,爸爸是大學者,以《圍城》成名,也寫了很多理論著作如《管錐編》《談藝錄》,媽媽是一個翻譯家,翻譯過世界名著《唐吉訶德》,女兒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勤勤懇懇的老師。這個高知識分子家庭一家三口相親相愛,情趣高雅,生活質樸,流傳著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故事你們可以從近年出版的《我們三》這本書里看到,這本書的作者是楊絳,也就是這個家庭里的媽媽,而爸爸就是錢鐘書,女兒叫錢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楊絳的一篇散文《老王》。
1、先來看一下作者——楊絳: 19xx年生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紀》《將飲茶》。譯有《堂•吉訶德》 ,獲得西班牙政府頒發(fā)的文學獎。 本文選自《楊絳散文》。另外她在XX年出的回憶錄《我們三》,是我收藏的一本書。我給大家推薦,同學們有時間可以找來看看。
2播放錄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老王的故事,同學們用心聽,邊聽邊把生字詞標出來(掃地雷)。聽完錄音后,叫學生上講臺給已在黑板上寫出的生字詞注音,然后再讀兩遍。
二、整體感知
聽完了錄音,你們知不知道這個老王是什么人,作者一家是怎么跟老王打上交道的?
明確:地點:北京 時間:“文化大革命”
老王——身份:回民 蹬三輪的單干戶 家庭:光棍,哥哥死了,兩個侄兒沒出息(自然養(yǎng)不了他,照顧不了他) 身體狀況: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 ,瞎的 居住條件:一個荒僻的小胡同,一座破破落落的大院,幾間塌敗的小屋
明確:老王的生活很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文革”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機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打發(fā)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敗,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涼艱難。 一個字――苦
明確:作者坐老王的三輪認識
文章中敘述了哪些作者與老王交往的事?請同學從文中找出來。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老王有著怎樣的品格?
1.老王送冰,車費減半 2.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 3.去世前送香油和雞蛋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①為作者送冰,車費減半 老實厚道
②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 體 現(xiàn) 心地善良
拿了錢還不大放心。 純樸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