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學習要點
b、課文通過孫權的勸學,說明只要努力學習,就能學有所成。
c、“吳下阿蒙”在文中指呂蒙,后來泛指只有武略而沒有學問的人。
d、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資治通鑒》。
參考答案
1、 b
解釋:“治”在文中的意思應該是“研究”的意思。
2、 d
解釋:“益”應該理解成“幫助”的意思。
3、 a
解釋:“邪”在這兒表反詰語氣
4、 d
解釋:“孤”古義是王侯的自稱;“但”在文中是“只”的意思,現在常表轉折;“就”在文中是“從事”的意思,與現在的意思也不同;“遂”古義和今義都表示“于是”的意思。
5、 a
解釋:文中主要通過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的。
中 考 解 析
1、(2001,山東省青島市)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④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考點】:詞語的含義
【分析】:這道題旨在直接考查對文言文句意的理解。所謂“關鍵詞語”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礙,不排除這些障礙,就無法正確的理解句意。對文言句中的關鍵詞語,要聯系上下文認真辨析。疏通了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確理解全句的障礙。
答案為:
①那個人,眼睛正注視著茶爐,神色寧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沒有的樣子
②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③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④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
2、(2001,遼寧省)選出對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呢?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 君將哀而生之乎? 您將要悲哀地生下我嗎?
d.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這些都是堅貞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考點】:重要語句的翻譯
【分析】:答案為c項。“君將哀而生之乎”中有兩個關鍵詞語,“哀”的意思是“哀憐”,后面省略了賓語“我”;“生”在句中是使動用法,譯為“使……生活下去”。所以全句的正確翻譯是:您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
司馬光簡介
司馬光(1019-l086) 北宋大臣、史學家。字君實,陜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于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陜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遺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