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通用14篇)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發布時間:2022-12-05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通用14篇)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1

  一、課文悟讀 

  既有“文心”(劉勰《文心雕龍》),也該有詩心,而且詩心更為玲瓏剔透,更為純潔無暇。讀罷“詩三首”(冰心《紙船》、馮至《我是一條小河》、聞一多《色彩》),似在余韻繚繞中見得詩人赤心的跳動。 

  這不正是詩心么? 

  1.詩人捧出一顆心。 

  因這一課書的編排,冰心、馮至、聞一多如約聚在了一起,似在情理之中。他們有共性的東西:至尊至純至愛的性情。 

  于是,有《詩三首》。 

  吟誦中,在字符如樂音的跳蕩間,眼前似乎浮現出這樣的詩人形象:冰心,在波瀾起伏的海岸邊,放逐一只只手制的白紙船,帶著反復吟詠、淚跡斑駁的思念。馮至,在細流潺潺、一路放歌的小河邊,默默地出神,他又在想什么?聞一多,揮筆作畫,豪放不羈,色彩點染處,難道僅是一片斑斕景色? 

  他們都很年輕,至少他們的心都很年輕。也只有年輕的心,才會如此多情善感! 

  2.是詩心也是愛心。 

  詩三首,都是至愛之作。 

  《紙船》遙寄的是漂泊異國的兒女對慈愛母親的深切思念。冰心赴海外求學,行前與弟弟與母親等家人告別時裝出平平常常的樣子,留給人輕松、淡漠的分別的印象。卻不知隨船而行,心情就沉重起來,才知道先前的平靜是刻意偽裝出來的。內心的情感潮流不可阻遏,它要奔泄而出,它要合著海浪,搖曳著白紙船兒,進入母親的夢境。這詩雖用輕俏的字眼,可是否也是內心深處強烈的吶喊呢?在母親面前未曾說出,而借詩句傳達出來的一句話是:我愛你,母親! 

  《我是一條小河》通常被解作愛情詩。無心有意,一見鐘情,環繞身側,柔情似水,是一種浪漫的戀愛。又取碧綠的葉影兒和凄艷的花影兒,做成定情的禮物。難得有如此精巧、細致的愛意。這沉醉的愛,真如一條河! 

  《色彩》中,也是愛——“溺愛于我的生命”。愛生命,這是一個泛命題。這愛的價值何在?因為生命是飽含強烈色彩的。為多彩的生命而歌詠,正如雨后天穹,長虹飛架,不禁讓人仰目喝彩。聞一多的生命之歌是多么強勁而冷峻! 

  是否能夠這樣理解: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詩人的心在戀愛! 

  3.詩里不能做“愛的道白”。 

  我愛你!——若用詞語,很實在的把心事和盤托出,這是浪漫的生活,而不是詩,雖然詩比生活更浪漫。詩意是隱曲在一重重意象中的。有許多的意思,一旦直白就乏味了!昂苫ǖ淼呐藗儭毕胍娮约耗腥耍f不想見,這樣的隱曲閃爍著鮮活的合情合理的人性美。詩更是求美的。冰心若絮言不止,說:“媽媽我想你、我愛你、我受不了、我非要見你……”這還美嗎?冰心這個人還能留給你美感嗎? 

  那么,美感是怎么產生的呢? 

  冰心念母的紙船,駛進母親的夢境,除了可見詩人自己的癡情外,又能知道母親注定會做女兒的夢。兩情相依,于是在夢里聚合了。多么甜美呀!有如此美好、善良心底的冰心,你能想成她是丑的嗎? 

  同樣的道理。馮至的戀愛被海浪擊碎了。戀愛即使渙散了,余下的光、影、泡沫,一樣含著美的意蘊。聞一多的生命里,盡管含有悲哀和死亡,但持平常心,坦然面對,這樣一種孤傲俊拔的氣質,尤其顯得高貴華美!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詩人有敏感的心,有多情的種子孕育著,這心田里開出來的花,不管是什么顏色和風格,都一準兒用芬芳傳達“戀愛”的心思。愛人,愛自然,愛生命,愛生活——一切都是可愛的! 

  二、亮點探究 

  1.紙船在風浪中是柔弱的,讓它滿載思念是不堪重負的。請你說明,這一只只小小的白紙船,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探究學習: 

  現實的海洋是難以逾越的,于是思念被現實無情地割斷了。因此,注定了個人的情感是柔弱的,正和紙船的物象特征相吻合。 

  此外,一個女孩,寄情的方式,不像是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不像是郭沫若般視銀河“淺淺”,“騎著牛兒來往”,這些都有男兒的張狂,相比來說,疊船放逐要文靜得多,情感積郁得也更濃。這是從詩人個性角度來審視的。 

  再者,從紙船的物象內涵來看。紙船可以隨波漂流,這愛有明確的指向,又可以一定程度地克服距離,說明相見的心情迫切。白色是純潔的顏色,與美好、純潔的意象較為統一。 

  2.“我”是一條小河,攜帶著愛戀,卻被大海無情地擊碎了。怎么理解這大海? 

  探究學習: 

  “我”是一條小河,這小河的戀愛是浪漫的、憧憬的,就廣義而言,可以理解為一個年輕人對未來美好生活寄托的希望。 

  希望總是美好的。然而大海是現實的。盡管“我”繾綣于希望的戀愛之中,但現實是真切的,雖然“無奈”,也要“流入”,于是“風又厲,浪又狂”——大海無情! 

  現實是無情的。所以按通常的解釋,大海是要被譴責的,它是扼殺美的殘暴的兇手。若聯系當時現實來理解,馮至作此詩,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五四”激情剛過,余溫猶在,可是現實的境況很讓熱血的青年感到失望。自己想做花冠、想做裙裳的愿望,都不能實現,自然惆悵、彷徨。 

  此外,就藝術通感而言,今人讀這首詩,也會產生共鳴,因為每個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被海淹沒,在海流中飄蕩,也正是許多人生活的切身感受。 

  3.通常我們理解生命的顏色都應該是美麗的,為什么聞一多的《色彩》中有“黑還要加我以死”,還說“從此以后,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探究學習: 

  這首詩是哲理深厚的大氣之作,不同于某些年輕人的激情張揚。他們只見得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那樣的文章喊出的愛是淺薄的。本詩不避諱自然中的黑色,直面人生中的死亡,這是一種很現實的態度。其實,如果一個人的生命長得沒有盡頭,可以盡情地揮霍歲月,那樣的生命不乏味嗎?生命中有終點,人才更為珍惜生命。 

  另外,同黑色可以被看作美一樣,死亡也未必是一件惡事。關鍵是死得是否有價值。聞一多先生是不怕死的,因為他知道鮮血可以綻放最美麗的花朵。于是,他不滿暴行,拍案而起,血灑民主大旗。《色彩》之言正和先生的實踐是一致的。 

  三、選題設計 

  1.同樣是選取“紙船”、“小河”、“色彩”等來寫詩,然而作者不同、心境不同,所傳達出來的情感也會有些差別。請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比較閱讀,分析鑒賞它們之間的異同。 

  研究方法: 

  查閱搜集相關資料,比較文字、意蘊等的區別。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運用,進行細致的分析;咀嚼,得到美的感悟。最后要完成一篇評論鑒賞類文章。在這一基礎上,注意和同學交流,從而獲得廣泛的信息。 

  參讀書目: 

  泰戈爾《紙船》; 

  余光中《鄉愁》;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網上資料等。 

  2.你了解冰心“愛的哲學”嗎?請查閱有關資料,并分析“愛的哲學”在冰心作品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研究方法: 

  先要閱讀冰心作品,大致了解其創作狀況,再查閱一些冰心研究的文獻,對冰心的思想發展脈絡有一定的認識后,將兩者統一起來,完成一篇分析文章,類似研究性論文。成文后可以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也可以寄給有關學術刊物。 

  參讀書目: 

  《繁星》《春水》《斯人獨憔悴》《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等; 

  范伯群、曾華鵬《冰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2

  《紙 船》 分  析

  冰 心  

  一、整體把握。

  1、詩的副標題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2、詩的主題是什么?朗讀時的感情應如何?

  二、內容分析。

  1、第一節:寫行動

  哪些詞句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由來以久?

  2、第二節:寫意愿

 。1)拋出的紙船去向如何?如何理解?

 。2)既然愿望不能實現,為何詩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3)詩人希望紙船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3、第三節:寫夢境

  (1)思念至深人們往往寄希冀于夢幻。具體說說詩人新奇瑰麗的想象。

  (2)為何詩人要母親“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呢?  

  4、此詩表達“母愛”的獨特在何處?

  5、“紙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3

  七年級下冊

  班級   姓名    座號

  【課標要求】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在語言運用、結構特點等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幾篇詩歌的思想內涵,從而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學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1、加強誦讀體會意境和情感

  2、討論詩歌主題與技巧

  【學習難點】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文學常識學習。

  1、《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是《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2、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余次周游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于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調。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

  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xx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是中國讀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國作家之一,能與其匹敵的大概只有英國的莎士比亞一人,F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本詩選自《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3、關于《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英文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共收錄詩歌40首。出版于19xx年。詩集問世之后,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缎略录肥且徊恳詢和詈颓槿橹髦嫉纳⑽脑娂。語言樸素,格調明快,譬喻瑰麗。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

  《孩子的世界》、《開始》、《金色花》、《告別》、《紙船》等是《新月集》里有代表性的詩作。

  《新月集》洋溢著一種向往自由的濃烈情緒,折射著詩人童年時的種種夢想和憧憬。

  【自主學習】預習案

 。ㄒ唬┳衷~注音:

  泰(   )戈(  )爾  浮泛(   )刊載(   )滿載(   )

 。ǘ┰~語解釋:

  異地:

  仰望:

  游伴:

  子夜:

  浮泛:

  滿載:

  【問題探究】

  1、人們常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一個可愛的兒童在小河邊投放著一只只紙船,他把他的夢想都裝在紙船里。

  2、“我”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夢想什么?

  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希望這些黎明開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希望天上的船也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夢想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的浮泛前去;夢見睡仙坐在船里。

  3、詩人為什么要贊美這樣的場景?

  贊美童心童趣。本詩正是以奇特的想象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孤寂的兒童渴望被外界所了解的情懷和夢幻般的希望。而紙船正是這美好、純潔的心靈的象征,作者創作這首時,正是表達對這種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贊美。

  【整體閱讀】

  1、“我”在紙船上用大黑字寫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陌生的土地上有人會發現這些船,知道我是誰

  2、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我”是一個怎樣的一個孩子?

  答案示例: 是一個天真的孩子, "我"是一個天真的孩子,從"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 村名在紙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語質樸, 村名在紙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 用語質樸, 充分表現了 我" " 的天真稚氣. 的天真稚氣. 是一個執著的孩子, "我"是一個執著的孩子,從"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 溪中"可以看出, 溪中"可以看出,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見" 內心強烈的渴望,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見"我"內心強烈的渴望,渴望別人知道 "我"啊. 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 我投的紙船到水里, "我"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從"我投的紙船到水里,仰望 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可以看出, 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可以看出,把云朵想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獨特.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獨特. , 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我"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從"我把園中長的秀利花載在我的小 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 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可以 看出, 黎明"開的花"在夜里" 看出, 黎明"開的花"在夜里"到,在異地的人得到紙船就可以 " 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 …

  3、末句“睡仙坐在船里,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薄皦簟笔窃鯓拥膲?請結合詩意談談你的理解。

  或許是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許 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認,或許是 要給遠方的人們帶上祝福,或許 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風大 浪中平安度過。

  答案示例: 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承認. 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承認. 希望給遠方的人們送上美好的祝福 的祝福. 希望給遠方的人們送上美好的祝福.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

  4、你認為本詩要表達怎樣的主題?

  對于本詩的主題主要有以下兩種理解: 通過對兒童奇思妙想的描繪,歌頌兒童純潔的心靈 純潔的心靈和天真 (1) 通過對兒童奇思妙想的描繪,歌頌兒童純潔的心靈和天真 的童心,童趣. 的童心,童趣. 抒發兒童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 (2) 抒發兒童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

  【學生疑惑】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4

  一、根據拼音寫漢字。

  1.dǎo(    )告  2.羅摩yǎn(    )那

  3.wàng(    )棄  4.pāo(    )下

  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國家)詩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獲________獎。

  2.《紙船》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當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紙船——寄母親》中直接抒發對母親的愛的一節。

  三、閱讀理解。

 。ㄒ唬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卻一聲兒不響。

  1.根據拼音寫出填空中的漢字,并辨析這兩個詞的作用。

  2.“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和“孩子,你在哪里呀?”這兩個疑問句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3.有同學認為,在媽媽急切尋找“我”時,“我”卻躲起來捉弄媽媽,這說明“我”是個壞孩子,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ǘ

  對岸

  泰戈爾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

  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鶩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

  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為中午了,我將跑到你那里去,“媽媽,我餓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遠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ㄟx自《新月集》)

  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三節詩的大意:

  第一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通過優美的詩句表現怎樣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的題目是“對岸”,若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笔褂玫男揶o方法和作用是

  (    )

  a.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的海天一色圖。

  b.擬人,形象地描繪殘陽如血,長草白花與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圖。

  c.擬物,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月光照長草白花的水墨畫。

 。ㄈ

  金色花

  (1)偶爾看見人家陽臺上花草繽紛,煞是艷羨,激起我養花的興致。我從朋友家里陸續弄了一些花草來,海棠,月季,文竹……開始還能記著澆水、松土,但到底很難始終不渝。我這才意識到,養花并非什么閑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來了。

 。3)無論陰睛雨雪,也不論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龜裂,它總是綠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貪婪地啄著陽光和空氣。

 。4)可這并未給我帶來歡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無遺憾地想,為什么美的總是那么嬌弱,而不美的卻總是那么倔強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這樣易于生活該有多好啊。對于它的存在,我卻不再關心。

 。5)許久后的黃昏,我倚著陽臺望遠,無意瞥見這盆仙人掌。它竟橫豎添了許多新節,刀戟般凜凜*開,待細看時,我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6)不是么,且不說它的大小掌節是怎樣歪歪斜斜,怪模怪樣,只看那綠色的掌面吧,竟皺皺巴巴,細紋密布,像一張老人的臉。我越看越覺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還會怎樣瘋長下去。也許叫它死去比叫它活著困難一百倍,這可怕的東西!

 。8)我的養花歷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沒有養出一朵花來。誰想夏天一到,竟發生了奇跡。

 。9)久雨后的清晨,推開陽臺門,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團很耀眼的東西。是霞光嗎?是雨水折射的太陽嗎?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異常漂亮的花。金黃色,十二片綢緞般富有光澤的花瓣,敏感地輕顫著流蘇般柔軟的花穗,細密地遍布著雪乳般滋潤的花粉。它凝然靜立,卻閃爍著宮殿般輝煌燦爛的光芒……

 。11)這是我看過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驕傲地高擎著。仙人掌上的皺紋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賴以立身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

  (14)可以想像,這仙人掌,它曾經有過柔軟的葉,窈窕的枝。但為了抗拒沙漠的壓榨,它才變得冷峻而堅強。在沙漠吞噬掉無數嬌美花卉之后,我們還能欣賞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僅僅使人賞心悅目的花,它的不甘泯滅的美,令弱者也令強者肅然起敬。

  (16)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1.根據(4)~(7)段內容,分別概括出開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

 。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3)~(13)段內容,概括出作者對仙人掌的感情所經歷的四種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13)段中寫道:“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闭埜鶕3)~(13)段內容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自己“淺薄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了縱橫對比的手法,縱觀全文,分別概括出縱向和橫向對比的內容。

 。1)縱向對比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2)橫向對比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5.本文是一篇狀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過對“金色花”的描寫,要揭示怎樣的一個道理(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禱  2.衍  3.妄  4.拋

  二、1~3.略。 4.《紙船》最后一節

  三、(一)1.嘻嘻  匿“笑嘻嘻”一詞形象地表達出“我”變成金色花后的開心和得意!澳湫Α币辉~生動地寫出了“我”的調皮和狡黠。  2.第一個問句是“我”變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對媽媽所說的話。作為孩子,他知道媽媽深愛著自己,他希望雖然自己的形象發生了變化,但媽媽依然可以認識自己。但是,他又沒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表現了孩子對依戀和愛。第二個問句是媽媽發現孩子不見時大聲尋找時說的,表現出了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和找尋不到時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變成了金色花后,仍不離媽媽左右,注視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為她送去香氣,陪伴媽媽讀書,這些都說明了“我”非常愛自己的媽媽。之所以在媽媽尋找自己時不說話并且匿笑,是因為他個性天真調皮,在和媽媽開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媽媽。所以不能說“我”是個壞孩子,其實“我”是一個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孩子。

  (二)1.第一節:“我”立志做船夫開拓新的世界。  第二節:“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節:“我”立志做船夫為村民服務,報答祖國母親養育之恩。  2.本詩表現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務,報答養育自己的母親、祖國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能。“對岸”是詩人追求的目標,要達到理想的對岸,詩人立志從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對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時也實現自己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過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內涵。  4.b  (三)1.(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外表丑陋但倔強。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外表美麗但嬌弱。2.遺憾→厭惡→驚奇→贊嘆  3.(1)因為仙人掌賴以生存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為作者在仙人掌開花前曾經厭惡譏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視了它內在的精神。4.(1)縱向:仙人掌開花前和開花后的對比。  (2)橫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對比。  5.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5

  一、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    

  二、熟悉全詩  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  船

  ——寄母親

  冰  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大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人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三、分析、解讀全詩。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明確:海浪濤濤,天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駛向  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抱?詩人因為強烈地思念故國、思念親人,愈發感到孤獨、惆悵。

  2.第一節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明確:“從不肯”“總是”表明詩人并非這一次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依戀思念之情由來已久,—直就很濃烈;“一只一只”點出所疊紙船的數量多,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極深。

  3.第二節詩人寫出精心疊成的紙船拋人大海后瞬間發生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結果,并寫出自己明知沒有結果還是不灰心地疊,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實際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實現,這對詩人來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紙船雖然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象新奇、大膽、瑰麗,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點明題旨。

  5.疊紙船原是兒童的一種游戲,詩中的這一行為意味著什么?詩中的紙船又象征著什么呢?

  明確: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詩人疊紙船這一行為表明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6

  在設計《紙船》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目標:一是通過朗誦感受體味詩中的感情;二是通過討論分析,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三是通過仿寫,感受詩歌的魅力。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的初衷就是要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課堂環境——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在具體實施時,首先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從而引導激發學生不自覺地用情領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開學生的思維之門,以“詩歌評改會”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從而達到欣賞品味詩歌的目的,這是課堂的重點;最后由賞詩到寫詩,這其實是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難點的跨越。其實,這種跨越并不是牽強附會、不切實際地拔高,當學生的情感被推波助瀾,便會點燃創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顯稚嫩甚至不通,起碼這一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第一次有了“詩”的真實感覺,誰又敢保證:十年后的詩壇上那顆璀璨之星,不是從這一次開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對《紙船》做了這樣大膽的設計。 

  其實,我從始至終都努力讓《紙船》成為一節非常本真的課,而非為了創新而創新。當我第一次面隊《紙船》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于她的感情是如此樸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沒人會不理解這種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詩人,因此又并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說過:只有教師主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閱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才會去尋找課文內容的共鳴點,并且選擇最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憑直覺找到了這個“共鳴點”,并且找到了一種表現承載方式——現場詩歌評改會。當然這種直覺來自于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應鼓勵學生成為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內涵和很多,但其精髓應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創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當然,評改并不是要學生否定原作,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訓,而是讓學生因為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善感多思、情感豐富。這種評改必須始終圍繞詩的靈魂——情,讓真情成為課堂的靈魂,用“情”引導學生評改分析文章,這樣就不會失之偏頗。通過評改,讓學生明白詩人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用這個詞,怎樣根據詩歌的需要來選詞用句。從而讓學生真正品味到詩歌語言的意韻和用詞遣句的匠心,這也許比從正面分析效果會好得多。而在評改中,教師也必須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對話,師生和文本對話,從而師生才能找到溝通交流的共鳴點,課堂的預計效果才能實現。 

  另外,在教授《紙船》時,我本著一貫的教學原則——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教學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態駕馭教學內容。在確定這堂課的教學形式時,我遵循了《美國教學創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雖然內容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朗讀和評改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進來,把握詩的內涵。 

  《紙船》這堂課總的來說,教學目標基本得以很好的實現,學生的表現極為積極主動,學生內在思維和聯想的潛質發揮得可以說是酣暢淋漓。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課堂開始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感悟詩歌的感情,不用老師多講解,學生一下子就領悟了詩情,為下面進一步分析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 

  2、注重了詩歌“無誦不成詩”的特點,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得學生對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 

  3、通過詩歌評改,達到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是怎樣表現主旨、抒發感情的這一目的,而這種目的的實現,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來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動,比起老師帶動學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大膽的質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過仿寫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詩人”。寫詩本身對于中學生來說,就具有神秘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別高漲,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不管這些詩本身怎樣,學生的興趣、主動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比什么都重要,這就是成功的。 

  5、在課堂上,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參與到討論中。雖然教師是課堂討論的首席,但這個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于臺下,用自己的智慧調控行云流水一般的課堂。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師生共同探究、互相學習的關系從中得以體現。 

  但這堂課結束后,總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和不足。 

  1、《紙船》的整體意境有所沖淡。意境對于詩歌而言是魂,講詩歌必須注重詩歌的意境。記得曾聽壽光一老師的《鄉愁》一課。這堂課,老師始終把“鄉愁”之情自然地籠罩于整個課堂,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深深感染,完全隨同詩人沉浸在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個課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紙船》這一課,我總覺得缺少這一點,詩歌整體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壞,被支離了,整個課堂缺少《紙船》整體感情的沐浴,沖淡了學生對《紙船》的整體感受。 

  2、作為教師,個人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面對行云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能從容地調控它。這一點,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才能真正上好課。 

  總之,詩歌怎樣教一直是我鍥而不舍的探索目標,每一首詩歌采用何種盡乎完全適宜的方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都埓愤@一堂課,有其成功之處,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關專家和同仁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與我共同探討,這是我最渴求的。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7

  沂南楊坡中學 高興華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的力量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二、朗讀詩歌

  1.前提:掃除字詞障礙

  匿(nì)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2.朗讀詩歌

  教師配樂范讀。

  學生配樂仿讀。

  朗讀指導: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焙⒆尤銎饗蓙砹,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三、感悟詩歌

  1.教師導語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生: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

  2.合作學習

  分組共同研討下列問題(注: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學生在朗讀詩歌過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ㄎ覀冎袊矚g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诤⒆訛槭裁聪胱兂梢欢浣鹕ǎ乙欢伲俣夭蛔寢寢屩? )

 。ǹ春⒆訛閶寢屪隽耸裁矗涂梢岳斫馑男脑浮:⒆涌傁霝閶寢屪鳇c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蹫槭裁磱寢屢娏嗣妫f“你這壞孩子”?

 。ㄉ衔恼f,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參與指導,注重鼓勵。

  四、拓展訓練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如涓涓細流時時哺育著我們,現在請同學們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愛。

  (嘗試寫詩,教導作指導,進行鼓勵性評價。)

  五、課文小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他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誦讀的本文。

  六、作業 

  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紙 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一朵金色花,表達了孩子對母親至真至純的愛,一只小小的紙船又寄托了一個游子母親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學,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只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一個獨特的物象,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無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紙船》

  二、朗讀詩歌

  1.教師配樂范讀。(有條件,可放錄音。)

  2.朗讀指導。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3.學生齊讀、自由讀。

  三、感悟詩歌

  1.導言: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2.合作學習

 、贋槭裁春瑴I,為什么悲哀?

  (一個人如果有初次離開母親遠走他鄉的感情體驗,就能深切地理解這首小詩的感情。一直在母親身邊,習以為常,感受鈍化了。一旦遠走,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想念媽媽的滋味,最是難受。有這樣的體驗,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淚。)

 、诮杓埓瑏硎闱橛惺裁春锰?

 。ㄔ姼枋闱榭傄柚撤N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無法與母親通音信,惟有幻想紙船能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紙船又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

 、墼娙嗣髦埓荒芰鞯侥赣H那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無以寄托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④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聯想,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

 。ㄟ@一想象新奇大膽,充分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對于不理解的地方,組內,組之間,以至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從旁參與,重在指導與進行鼓勵性評價。

  四、再讀詩歌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借物抒懷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又具體,既含蓄又深沉。詩歌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的思念相協調。請體會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思念之情,誦讀這首詩歌。

  五、拓展訓練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詩的語言,表達對父母的愛。

  六、作業 

  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

  作者郵箱: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8

  《紙船》教學案例 溫州實驗中學分校  朱彬茹  目標思路:  1、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信息,并能總結搜集方法。  2、在音樂輔助下,捕捉詩歌的感情基調,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  3、在反復誦讀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進一步體味本詩對母愛的深情謳歌和詩歌的語言之美。  4、聯系自己生活實際,深入把握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設計: 預習內容:1、準備一張彩色的紙。    2、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  案例: 反思: 步驟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課前讓大家準備了一張彩色的紙,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用這張紙來疊一艘小船,看誰最心靈手巧。 學生活動:疊紙船。 欣賞學生的手工作品。 教師活動: 疊紙船是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種游戲。疊好了之后,你們都會怎么做呢?……為什么把紙船放到水里?……我們懷著童年最朦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紙船能將它們實現。詩人冰心也疊了一艘艘潔白的小紙船,希望它們載著一個女兒最真摯的愛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冰心這首謳歌母愛的詩篇——《紙船》。 情景激趣,自然導入,在教學之初就要“創設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步驟二:資料交流 教師活動:  首先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冰心。課前已經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并請你說說你的資料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到的。(提示學生:在交流時應當選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宣讀,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風格等內容。) 學生活動:  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宣讀介紹,相互補充交流完整,并介紹自己收集的途徑。 教師活動:  同學們找到的資料都很有價值。通過這個環節你們能不能歸納一下收集資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一般可以通過上網搜索、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調查詢問、平時有意識積累等方法來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 教師活動:  今天我們是利用這些方法找到了關于作者的資料,以后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廣的信息。 查找資料是新課程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要求,也是體現新課程“利用網絡、圖書館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拓寬語文學習領域,真正實現“大語文”觀和現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條途徑。 步驟三: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  記得中國臺灣女詩人張秀亞在《詩與我》一文中曾經這樣寫到:“詩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幾行字跡,而是記錄著彌漫于天地間的一種情緒!苯裉爝@堂課就讓我們來品讀一下彌漫于《紙船》這首詩中的情緒。 學生活動:  一讀詩歌——第一次集體輕聲朗讀;第二次在巴哈《布藍登堡舞曲》(音樂特點:歡快跳躍)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第三次在馬斯奈《沉思曲》(音樂特點:感傷舒緩)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 談自己在三種不同情境下進行朗讀的感受。 (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認為第三種情境比較適合《紙船》這首詩歌的意境。這首詩歌的整體氛圍是抒情的,節奏是舒緩的。 教師活動:  馬斯奈《沉思曲》是老師選擇的背景音樂,我想每個同學自己心目中一定會有更適合這首詩歌的音樂。詩歌詩歌,一首好詩其實本身就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在適合的音樂伴奏下我們更能捕捉到詩歌帶給我們的第一感受。配樂朗讀不失為一種讀詩的好方法。 教師活動:   對詩歌有了整體感知之后,我們能否來說說作者通過這首抒情小詩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作者通過疊紙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深切的思念。 教師活動:  你認為詩歌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對母親的這種感情?請你找出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試著讀出其中的感情。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 然后闡述自己的理解,并進行朗讀(教師點撥:這些詞語或句子表達作者的感情特別強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運用朗讀的技巧,把它們讀成重音)。 在深入探討了詩歌的感情之后,學生第二次集體朗讀詩歌。 教師活動:  這次朗讀大家與第一次集體朗讀比較一下,有沒有區別?為什么會有區別?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對兩次朗讀進行點評。 教師活動:  可見詩歌的感情就是詩歌的靈魂,要深入讀懂讀好一首詩歌光有適合的背景音樂 和熟練的朗讀技巧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詩歌內在的情感。  學生活動:小型詩歌朗誦會。 有自信有勇氣的同學到講臺前來,配合背景音樂用話筒給大家朗誦這首詩。             在座同學是評委,對朗誦者進行點評。                聽了同學們的范讀之后,聽一聽  著名朗誦家丁建華朗誦的《紙船》。 談一談你覺得她哪些地方朗誦得比我們好,值得我們模仿? 配樂第三次集體朗讀。 教師活動:  詩歌要用心靈來品讀。不僅品其凝練的語言,更品其內在的情感。 詩歌的閱讀本身就是非常感興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品讀詩歌的濃濃氛圍呢?我想音樂是極好的輔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種最適合抒發情感的環境語言。所以第一次設計了沒有背景的集體輕聲朗讀,是為了達到初次感知并與以下的兩次集體朗讀形成對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選擇了歡快與舒緩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并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品味,重在突出學生的個人感悟。通過三次朗讀,詩歌帶給你的第一感覺已經伴隨著音樂走進了每個人的心田,學生很自然會感悟到詩歌的情感基調,并一以貫之在整個閱讀中。設計體現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學生自我感悟”(《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理念。同時點明配樂朗讀詩歌的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痹谶@個環節中為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只是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組討論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 “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詩歌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學生在朗讀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請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對學生自身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機會,不僅培養了朗讀能力,同時也得到了一次口頭表達的訓練。 步驟四: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  冰心疊了一只只的小紙船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帶去女兒的一片愛和思念。我們同學今天也疊了一艘艘的小紙船,你最想把你親手疊的這只紙船送給誰呢?紙船又寄托著你怎樣的期盼、夢想、祝福……? 學生活動:  在背景音樂鋼琴曲《致愛麗絲》的伴奏下,暢述自己的愿望。 《語文課程標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認識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边@個環節既是對語文人文性的一種體現,又在結構上使課堂呈現出首尾呼應的整體感,并體現了對教材的創造性理解和運用。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課堂并非孤立于真實的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要把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是人類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卻常常進行架空的技巧訓練,學生缺少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語言運用中去學習語文,要讓語文成為真實的語文。 步驟五:研討練習 這首詩歌借助紙船這一具體的形象抒發了對母親的愛。你能否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某種感情?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9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燕京大學,獲得了金鑰匙——“斐托斐”名譽學位的獎賞。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學校——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準備赴美留學。這位茹苦勤勉的學子、探索人生的作家,現在又站在一段生命新航程的起點上了。她說:“為著人生,我曾自愿不住的揮著別淚,作此‘弱游’!……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所以不須傷感,我至愛的母親!憑著血與淚,我已推開了生命神秘的宮門。因著巨大的代價,我從此要領受人生,享樂人生!北倪@次長途跋涉,背井離鄉,去國“弱游”的目的是想以手執的金鑰匙去更深地探掘文學的寶庫,開啟人生奧秘的宮門。但是,對這位女作家說來,她為這次游學所支付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那就是在她的女性的纖柔敏銳的神經上要負荷不堪沉沉的重擔——忍受著使她的靈魂為之顫栗的離別之苦。因此,在當時的冰心的散文和詩歌作品中抒寫的離情別緒,為我們留下了描繪別離之苦的最細致真切、凄美情深的篇章。這個融樂和美的家庭,在這段時間里,父母姊弟之間,當面都作出“最自然”的強顏歡笑,個個都這般“自欺自慰,相欺相慰,無數的忍淚吞聲……”只在偶然間聽到弟弟和小朋友的悄悄對話:“我姊姊走了,我們家里,如同丟了一顆明珠一般!”父親背后的嘆息,母親強忍的淚光,自己又借話別為名,與友人在外挨延時間,因為入門就感凄切,姊弟之間不敢默坐廝守,有時竟環著大蓮花缸奔跑,彼此潑水為戲,以這種與年齡并不相稱的狂歡,掩蔽內心的痛苦?傊,離別使這個家庭一切反常。“幾個月來,我們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軟心酸,不敢揭破這一層紙!钡R到離別時,竟反常地裝作無事人似的:“我竟微笑了!我說:‘走了!’向空發言似的,這語聲又似是從空中來,入耳使我驚懾,我不看著任一個人,便掀開簾子出去!薄爸贿@般昏昏的匆匆的一別,既不纏綿,又不悲壯,白擔了這許多日子的心了!”冰心就是在久久過著這種“言不由衷”的日子境況下離別了家庭。那是1923年8月3日,她乘京浦車南下。直到火車慢慢開行,在車上翻閱《國語文學史》時,看見書頁的空白處寫著幾個大字:“別忘了小小”,是她最小的弟弟冰季的筆跡,這才揭破了那一層薄紙,使她沉沉如死的心感到十分酸楚。

  冰心于8月5日抵達上海,略事小憩,于8月17日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她在《寄小讀者·通訊七》中這樣告訴親愛的小朋友:

  8月17日的下午,約克遜號郵船無數的窗眼里,飛出五色飄揚的紙帶,遠遠的拋到岸上,任憑送別的人牽住的時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飛揚而凄惻!

  癡絕的無數的送別者,在最遠的江岸,僅僅牽著這終于斷絕的紙條兒,放這龐然大物,載著最重的離愁,飄然而去!

  8月19日抵日本神戶,8月21日游覽了橫濱。這短暫而又漫長的舟上生活使冰心日夜泛游在海的女神的懷抱中,她常常佇立欄旁,縱目眺覽:海水“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的自天邊直接到欄旁人立處。上自穹蒼,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于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的漾開了來!∨笥眩尬也荒墚,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寫不出這空靈的妙景!”這粼粼的海波喚起了冰心童年的回憶,海潮聲中,珍愛的童心和昔日的游伴都活躍在她的腦中心中。所以在船上冰心“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拋沙袋,樂此不!边@“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與“自然”巍然屹立于眼前,離鄉背井的生活中獨獨將這三根支柱中的“母愛”給抽去了。缺少了這根重要的支柱,冰心感到整個靈魂發生了不能自制的傾側,為了解脫這種苦惱的境界,哪怕是減輕萬分之一的負荷也好,她在舟中寫下了《惆悵》《紙船》等詩篇。冒雨游覽橫濱,再加上靈魂的無法平衡的傾斜,竟使她小病于舟中。她在《惆悵》中寫道:

  夢里的母親

  來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溫人的愛語——

  幾次醒來,

  藥杯兒自不在手里。

  海風壓衾,

  明燈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著!

  《惆悵》是根據一個夢境鋪敘寫成:“那夜夢見母親來,摸我的前額,說,‘熱得很,——吃幾口藥罷。’她手里端著藥杯叫我喝。我看那藥是黃色的水,一口氣喝完了,夢中覺得是橘汁的味兒。醒來只聽得圓窗外海風如吼,翻身又睡著了。第二天熱便退盡。”這種思念母親成病,又因夢見母親得愈的境況凝成了詩篇,這些情切意綿的詩篇壘砌成一個臨時的支架,替代這被抽去的梁柱,以保持這靈魂的平衡!都埓哪赣H》也是在太平洋舟中寫成。詩的構思是將懷念母親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復歸的天真行為之中:她疊成許多小小的紙船,拋到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地折疊丟拋: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冰心在去國的三年中由于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所以她這三年中為母愛放歌,占了她這一時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抒寫母愛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當然,冰心不僅以凄惻纖美的文字歌頌母愛,她也以一個航海家的愛女的身份,寫她與海中的風浪搏戰,并以勝利者的驕傲自豪地說:“海已證明了我確是父親的女兒。”在這些文字中也閃露出一名技擊者“磨劍赴敵”的豪邁氣概。在去國前,她父親曾對她說:“這番橫渡太平洋,你若暈船,不配作我的女兒!”因此,當她聽到風浪即將降臨時,使她產生出一種“無名的喜悅”,像一位初出茅廬的自信的武士,跳上擂臺,躍躍欲試其身手一般。當她看到同伴們在搖晃的海舟中反側欹斜;掩口蹙然,面色無主,紛紛散去時,她的心神飛越,像一仗劍下龍宮赴宴一樣,登上了船的最高層甲板,冰心說:“如同準備著去赴海的女神召請去對酌的一個夜宴;又如同磨劍赴敵,對手是一個聞名的健者,而自己卻有幾分勝利的把握!边@樣的文字在她去國所寫的篇章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格,在女性的嫵媚中透出一派英氣,與抒寫母愛的文采略有差異而風格協和。

  (選自《冰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10

  《母親》《紙船》教學設想

  張家港外國語學校 朱紅英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溫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便蒙上歲月的風塵仍然清澈純凈?墒俏覀兊膶W生每天沐浴著母愛的光輝,每天領受著母愛的恩澤卻渾然不覺,不覺得母親為了他(她)流了多少汗,操了多少心,甚至掉了多少淚,覺得的只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卻不知去為母親擦一把汗,倒一杯茶,甚至洗一回腳。

  針對這種現象,我設想以冰心的《母親》、《紙船》為依托,上一堂洋溢著母愛溫情的課,激發學生去感受母愛,體驗母愛,調動出內心深處對母親的那份依戀,同時回味反思自己如何來回報母親,熱愛母親。

  所以這堂課重點不在對詩歌語言、結構的機械分析,而在于整體感知詩歌的內涵,捕捉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濃濃情意,并且不拘泥于詩歌本身,讓學生把目光投注于自身,投注于這個充滿愛的世界,去感悟,去體驗,去反思。而在教學方法上,則不拘一格,聽,說,讀,寫,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讀課文,來體味母愛。為了更好的營造氛圍,選擇閻維文的《母親》、毛阿敏的《燭光里的媽媽》和滿文軍的《懂你》三首flash歌曲在合適的時候插入教學過程 ,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

  《母親》《紙船》教案

  張家港外國語學校 朱紅英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深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愛。

  二、教學重點

  1、體味詩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聯系生活,細致深入地體味母愛,并能表達出來。

  三、課前準備

  影像資料、flash歌曲、圖片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

  (播放影像資料《游子吟》)

  這是一個平凡母親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細節中卻折射出母愛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絕唱。母愛如玫瑰,馨香兒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純的愛,今天我們就借助冰心的《母親》和《紙船》這兩首小詩走進母愛的溫馨世界,來感受母愛,體驗母愛,理解母愛。

 。ǘ⿲W習《母親》

  1、深情朗讀

 。ㄒ髮W生把握情感、節奏、語音、語調)

  2、溫情揣摩

  詩中兩個“躲”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揣摩、回答,教師指點、歸納并板書)

  3、激情體驗

 。▽W生談感受母愛的體驗或講一個感人的母愛故事)

 。úシ舊lash歌曲:閻維文《母親》)

  (三)過渡:母愛是潤物的春雨,母愛是醉人的春風。正因為有如此深重的母愛,一旦離開母親,才會有對母親濃烈的思念。下面來看看《紙船》是如何來表達一個女兒對母親的思念的。

 。ㄋ模⿲W習《紙船》

  1、學生自學《紙船》,選擇下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可以讀,讀出一個女兒遠離母親時的感情情:可以唱,選擇歌頌或表現母愛的歌曲來表達你對詩歌的理解;可以講,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詩中的情景,講講你對這首詩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問,質疑詩中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可以寫,寫幾句體現母愛的詩句或對母親說幾句真情話。

  (歌曲示例:《燭光里的媽媽》;

  寫作示例:《寫給母親》

  我是一片遠去的帆

  卻永遠也駛不出

  您目光所圍成的河岸

  《想起母親》

  想起母親

  晚霞里就升起了

  一縷灰白的炊煙

  它模仿母親綿長的愛

  朝著我離家的方向傾斜)

  2、學生用自己選擇的方法來表達、交流、體現自己對本詩的探究和理解

  3、小結:“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愛我們不一樣”,如果說《母親》這首詩是一種童稚期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那么《紙船》則是步入青年以后對母愛的懷念和依戀;如果說《母親》表現母愛的偉大和無私,那么《紙船》則體現和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恩和回報。

  4、學生說說如何來回報母愛

  (播放flash歌曲:滿文軍《懂你》)

 。ㄎ澹┙Y束語:(觀察板書形式)母親是一座搭,永遠以不變的姿勢站成一個溫情的港灣,而兒女是一艘小船,永遠駛不出母親慈愛的視野。母愛如燈,點亮你的人生;母愛如歌,吟唱你的幸福。母愛無價,人生苦短,孝心不能等待,同學們,好好珍惜母愛吧!

 。┘彝プ鳂I 

  1、回家為母親做一件事,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2、以“母愛”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

  板書:

  母親 紙船

  深情朗讀 讀

  溫情揣摩 唱

  激情體驗 講

  童稚期尋求母愛保護 問

  表現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寫

  步入青年后對母愛的懷念和依戀

  表達對母愛的感恩和回報

  《母親》《紙船》教后記

  張家港外國語學校 朱紅英

  冰心的小詩意蘊雋永,語言清麗,風格細膩明麗。《母親》和《紙船》是兩首洋溢著母愛親情的抒情短詩,理解并不困難,所以在詩歌本身的學習上學生幾乎沒有障礙,一些問題也提得比較有價值,如“詩人明知道紙船流不到母親那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和“怎樣來理解詩中的悲哀?”等,而這些問題也能通過同學間的交流解決。教學過程 中由于利用了多媒體手段恰到好處地播放了一些“母愛”歌曲,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生的情感,勾起了他們對母愛的感念,使整個課堂沉浸在一片母愛的親情海洋里,學生們暢所欲言,有些學生眼里閃爍著淚光,有的甚至哽咽著回味母親對自己的愛,訴說自己曾經不經意的點點滴滴,并且帶著愧疚,帶著真情,感謝母親;帶著懇切,帶著激情,要回報母親。

  這是一堂語文課,但這不僅僅是一堂語文課。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11

  教學目標 :

  1、學習 《紙船》,朗讀全詩,注意節奏。

  2、分析、講解全詩的內容。

  3、體會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步驟 :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請一位同學談談最近的感受或見聞。

  2、請一位中等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教師也要給予指點。

  二、作者簡介,導入  新課:(3分鐘)

  冰心(1900一 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重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

  三、熟悉全詩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四、分析、解讀全詩。(目標2)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明確:海浪濤濤,天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駛向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抱?詩人因為強烈地思念故國、思念親人,愈發感到孤獨、惆悵。

  2.第一節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明確:"從不肯總是"表明詩人并非這一次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依戀思念之情由來已久,一直就很濃烈,"一只一只"點出所疊紙船的數量多,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極深。

  3.第二節詩人寫出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瞬間發生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結果,并

  寫出自己明知沒有結果還是不灰心地疊,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實際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實現,這對詩人來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紙船雖然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入母親的夢中,這一想象新奇、大膽、瑰麗,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點明題旨。

  5.疊紙船原是兒童的一種游戲,詩中的這一行為意味著什么?詩中的紙船又象征著什么呢?(目標3)

  明確: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詩人疊紙船這一行為表明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五、背誦比賽。

  六、布置作業 :

  1、朗誦這首詩。(A)

  2、完成課后練習題。(B)

  3、《掌握語文》。(C)

  七、說課精要: 適當介紹聯想和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在詩歌藝術中的作用。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要以此加強朗讀指導。

  八、教學后記。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12

  目標思路:

  1、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信息,并能總結搜集方法。

  2、在音樂輔助下,捕捉詩歌的感情基調,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

  3、在反復誦讀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進一步體味本詩對母愛的深情謳歌和詩歌的語言之美。

  4、聯系自己生活實際,深入把握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設計:

  預習內容:1、準備一張彩色的紙。

  2、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

  案例: 反思:

  步驟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課前讓大家準備了一張彩色的紙,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用這張紙來疊一艘小船,看誰最心靈手巧。

  學生活動:疊紙船。

  欣賞學生的手工作品。

  教師活動:疊紙船是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種游戲。疊好了之后,你們都會怎么做呢?……為什么把紙船放到水里?……我們懷著童年最朦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紙船能將它們實現。詩人冰心也疊了一艘艘潔白的小紙船,希望它們載著一個女兒最真摯的愛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冰心這首謳歌母愛的詩篇——《紙船》。 情景激趣,自然導入,在教學之初就要“創設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

  步驟二:資料交流

  教師活動:首先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冰心。課前已經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并請你說說你的資料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到的。(提示學生:在交流時應當選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宣讀,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風格等內容。)

  學生活動: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宣讀介紹,相互補充交流完整,并介紹自己收集的途徑。

  教師活動:同學們找到的資料都很有價值。通過這個環節你們能不能歸納一下收集資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一般可以通過上網搜索、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調查詢問、平時有意識積累等方法來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

  教師活動:今天我們是利用這些方法找到了關于作者的資料,以后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廣的信息。 查找資料是新課程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要求,也是體現新課程“利用網絡、圖書館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拓寬語文學習領域,真正實現“大語文”觀和現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條途徑。

  步驟三: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記得中國臺灣女詩人張秀亞在《詩與我》一文中曾經這樣寫到:“詩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幾行字跡,而是記錄著彌漫于天地間的一種情緒。”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來品讀一下彌漫于《紙船》這首詩中的情緒。

  學生活動:一讀詩歌——第一次集體輕聲朗讀;第二次在巴哈《布藍登堡舞曲》(音樂特點:歡快跳躍)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第三次在馬斯奈《沉思曲》(音樂特點:感傷舒緩)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

  談自己在三種不同情境下進行朗讀的感受。

 。▽W生討論后達成共識)認為第三種情境比較適合《紙船》這首詩歌的意境。這首詩歌的整體氛圍是抒情的,節奏是舒緩的。

  教師活動:馬斯奈《沉思曲》是老師選擇的背景音樂,我想每個同學自己心目中一定會有更適合這首詩歌的音樂。詩歌詩歌,一首好詩其實本身就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在適合的音樂伴奏下我們更能捕捉到詩歌帶給我們的第一感受。配樂朗讀不失為一種讀詩的好方法。

  教師活動:對詩歌有了整體感知之后,我們能否來說說作者通過這首抒情小詩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作者通過疊紙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深切的思念。

  教師活動:你認為詩歌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對母親的這種感情?請你找出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試著讀出其中的感情。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

  然后闡述自己的理解,并進行朗讀(教師點撥:這些詞語或句子表達作者的感情特別強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運用朗讀的技巧,把它們讀成重音)。

  在深入探討了詩歌的感情之后,學生第二次集體朗讀詩歌。

  教師活動:這次朗讀大家與第一次集體朗讀比較一下,有沒有區別?為什么會有區別?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對兩次朗讀進行點評。

  教師活動:可見詩歌的感情就是詩歌的靈魂,要深入讀懂讀好一首詩歌光有適合的背景音樂

  和熟練的朗讀技巧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詩歌內在的情感。

  學生活動:小型詩歌朗誦會。

  有自信有勇氣的同學到講臺前來,配合背景音樂用話筒給大家朗誦這首詩。

  在座同學是評委,對朗誦者進行點評。

  聽了同學們的范讀之后,聽一聽

  著名朗誦家丁建華朗誦的《紙船》。

  談一談你覺得她哪些地方朗誦得比我們好,值得我們模仿?

  配樂第三次集體朗讀。

  教師活動:詩歌要用心靈來品讀。不僅品其凝練的語言,更品其內在的情感。 詩歌的閱讀本身就是非常感興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品讀詩歌的濃濃氛圍呢?我想音樂是極好的輔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種最適合抒發情感的環境語言。所以第一次設計了沒有背景的集體輕聲朗讀,是為了達到初次感知并與以下的兩次集體朗讀形成對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選擇了歡快與舒緩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并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品味,重在突出學生的個人感悟。通過三次朗讀,詩歌帶給你的第一感覺已經伴隨著音樂走進了每個人的心田,學生很自然會感悟到詩歌的情感基調,并一以貫之在整個閱讀中。設計體現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學生自我感悟”(《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理念。同時點明配樂朗讀詩歌的學法指導!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為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只是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組討論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

  “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詩歌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學生在朗讀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請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對學生自身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機會,不僅培養了朗讀能力,同時也得到了一次口頭表達的訓練。

  步驟四: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冰心疊了一只只的小紙船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帶去女兒的一片愛和思念。我們同學今天也疊了一艘艘的小紙船,你最想把你親手疊的這只紙船送給誰呢?紙船又寄托著你怎樣的期盼、夢想、祝!?

  學生活動:在背景音樂鋼琴曲《致愛麗絲》的伴奏下,暢述自己的愿望。

  《語文課程標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認識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边@個環節既是對語文人文性的一種體現,又在結構上使課堂呈現出首尾呼應的整體感,并體現了對教材的創造性理解和運用。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課堂并非孤立于真實的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要把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是人類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卻常常進行架空的技巧訓練,學生缺少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語言運用中去學習語文,要讓語文成為真實的語文。

  步驟五:研討練習

  這首詩歌借助紙船這一具體的形象抒發了對母親的愛。你能否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某種感情?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13

  【授課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師生同讀、同議、同講、同評、同寫

  2. 讀懂詩意、讀出詩情、讀出畫面、讀寫創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激情

  師: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在華山下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撫養成人時,自己卻累花了眼苦駝了背。一天兒子愛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卻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兩人在湖邊散步,姑娘餓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親的心捧來給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應了。兒子跑來,拿起刀,就將睡夢中母親滾燙的心挖了出來,然后飛奔回去。不料在跨過小溝時,竟被雜草絆了一跤,將心摔出老遠老遠。這時傳來一個聲音:“兒呀,快起來。摔疼了嗎?”說話的是母親那顆血淋淋的心。

  如果說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那么下面的報道卻是真實的:波黑戰爭中,埋在廢墟里的母親,割開自己的靜脈,讓孩子吸吮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一位母親在飛機失事時,用生命護衛著懷里的孩子,至死都沒有松開摟抱孩子的手……。

  同學們,不知你在聽到這些故事和報道時,你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你聯想到了什么?請用一句話或一句詩加以表達。

  生1:母愛是最偉大的。(生含淚)

  生2:讓我聯想到了一句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保ㄈ嗲椴蛔越馗舐朂R背)

  (評點:由真情故事導入,營造課堂氛圍,撥動學生心弦,激發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

  師:是啊,母愛如春光,沐浴著孩子的心靈;母愛如甘霖,滋潤著生命的幼芽。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親的生日呢?(兩三個學生舉手。)

  師:有沒有說過:媽媽,我愛你!(無一人舉手。)

  看來我們同學們平時把對母親的愛是深藏在心里。不過我覺得,我們同時還要學會溝通與交流。相信在這節課后,大家定會有所觸動并有所行動。今天,我們就隨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紙船》與母親傾情對話。請大家翻開書的131面,放聲朗讀《紙船》。

 。ㄔu點: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自然引入詩歌殿堂。)

  二、美教美讀──入情

  1. 讀懂詩意

 。ㄉ踝x課文。)

  師:通過初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1:這是一個游子對母親的思念。

  師:從哪里看出的?請再讀。

  生2:結尾“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表明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

  師:這位同學很會讀書,善于結合寫作背景來體味詩人的情感。那么詩人是用什么具體意象來抒寫對母親濃濃的思念的呢?

  生3:紙船。

 。ㄔu點:關注文本,關注學生,讀懂詩意是基礎。)

  2. 讀出詩情

  師: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濃縮在紙船里,同時還蘊藏在字里行間里。還有哪些詞語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請默讀。

  生4:“從來不肯”“總是”“仍是”“總希望”這些詞語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執著思念。

  生5:“至愛”、“含著淚”、“愛和悲哀”這些詞語更是直接將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師:你認為怎樣朗讀才能更充分地表達詩人的這種感情呢?兩人為一組互讀,結合例句來談談你的體會。

 。ㄉプx。)

  生6:要注意重音。

  師:你能否結合例句給大家作一個示范?

  生6: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師: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

  生7:他讀出了重音。但我覺得讀時語速還應再慢些、舒緩些,這樣就能更充分地體會到詩人對母親的濃濃的思念。

  師:想不想試試,體會一下?

  生7: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響起掌聲)

  師:詩歌,讀準了節奏就讀懂了詩意。要讀出詩情,你覺得還應注意什么?

  生8:還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感情,想像自己就是詩人,進入詩的意境,讀得深情、低沉。

 。ㄔu點:朗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朗讀體驗代替了教師的架空分析;詩歌以讀為本。)

  師: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詩,就是要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來朗讀詩歌。那么如果請你配上背景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樂曲或怎樣的旋律?

  生9:舒緩、低沉的,如《二泉映月》。

  生10:我覺得《回家》好,因為這首曲子正好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師:我這里有三首樂曲,《二泉映月》《回家》《病中吟》。請你選擇其中一首來配樂朗誦,表現詩的情感。

  生11:我也選擇《回家》來配樂朗誦。(生的朗讀獲得了全場掌聲。)

 。ㄔu點:伴著舒緩的音樂,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誦,讓人沉浸于濃濃的詩情之中。)

  3. 讀出畫意

  師:聽著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誦,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聽時,請你發揮想像,結合自身經歷,以第一人稱將當時的情景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出來。

  生12:天風吹卷,海浪濤濤,一如我那波瀾起伏的心。我此去遠涉重洋,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啊紙船,你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你能漂入我母親的夢中嗎?(掌聲)

  (評點:師生同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激發想像,創造性地再現詩歌的畫面。語文是美好的。對話,使得語文閱讀更神奇更美妙!你用心靈去閱讀,就能走進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讀出文章的情趣和韻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悟,并逐步達到心靈上的溝通,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真正的閱讀就應該是讀者用心靈與作者、文章進行富有詩意的一種個性化的對話過程。)

  4. 讀寫創新

  師:大家富有詩情畫意的描述,讓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個小故事!冰心小時曾問她的母親:“你為什么那么愛我?”母親回答說“不為什么,因為你是我的女兒!”道理就這么簡單,就因為我們是父母的兒女,所以父母就得為我們操心勞苦!我是母親的女兒,又是女兒的母親,讀了這首詩后我也禁不住寫了幾句詩來表達我對“母愛”的感受。

  小時侯,母愛融在乳汁里,吮著它,香甜甜;

  長大后,母愛藏在枕頭里,枕著它,意綿綿;

  寒冬里,母愛織在毛衣里,穿著它,情牽牽;

  雨天里,母愛撐在雨傘里,擎著它,淚漣漣。

  其實能寄托“母愛”的又何止“紙船”、“乳汁”“枕頭”“毛衣”、“雨傘”呢?請你結合自身體驗,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并用詩意的語言來抒發對母親的愛。試著寫一兩句詩。

  上學后,母愛   ,   ,   。

 。ㄉ殖伤膫學習小組開始討論。)

  (評點:師生同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閱讀既是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又是教師與學生間平等的對話。)

  生13:上學后,母愛寫在書本里,讀著它,情真真。

  深夜里,母愛滲在被子里,蓋著它,暖烘烘。(全場掌聲。)

  生14:饑餓時,母愛浸在飯菜里,嚼著它,美滋滋。

  干渴時,母愛沖在牛奶里,啜著它,熱呼呼。

  上學后,母愛聚在嘮叨里,品著它,愛切切。(雷鳴般的掌聲。)

  生15:求學時,母愛藏在書包里,背著它,沉甸甸。

  調皮時,母愛藏在巴掌里,挨著它,熱辣辣。(一陣笑聲,長時間的掌聲)

  生16:上學后,母愛嵌在燈光下,看著它,心酸酸。

  離家后,母愛鑲在相框里,望著它,淚潸潸。(很多老師和同學感動得雙眼濕潤。長時間的掌聲。)

  師:這就是詩!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會發現母愛融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母愛,每人的體驗皆不同。

 。ㄔu點:任何文章,沒有閱讀者的閱讀,只是一個沒完成的文章。正如易卜生的一句話:不僅作家在創作,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像詩人。富有詩意的個性化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

  三、自由選讀──怡情

  師:剛才我們讀了詩、品了詩、講了詩、還寫了詩。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下面請大家自由分組合作學習,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或最適合你的學習方式來自讀“母愛”主題的詩歌,可選擇自己平時積累或搜集到的詩歌,也可在老師提供的詩歌中去選讀。

  讀 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達詩人的感情。

  講 可以講一講對這首詩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者描述詩中的畫面,或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問 有疑問的地方,還可以問同學,問老師,請求幫助解答。

  寫 喜歡寫的同學,可以仿照詩人的寫法寫一、二句表達母愛的小詩。

  唱 喜歡唱歌的同學,可唱一首與詩人感情相類似的歌。(《吻》《燭光里的媽媽》)

  畫 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幅畫來表達對母親的愛。

  做 心靈手巧的你也可折一只紙船、一只千紙鶴送給母親,寫上你最想說的話。

  1

  母親呵!

  你是荷葉,我是紅蓮。

  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

  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2

  母親!

  撇開你的憂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懷里,

  只有你是我靈魂的安頓。

  3

  母親啊!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4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頭來,

  感謝春光的愛──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而使她終于沉默。

  母親。

  你是那春光嗎?

 。ㄉ杂蛇x讀,情緒格外飽滿。)

  (評點:始終以學生為本,通過自由選讀來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從而達到怡情目的。)

  生1:我們這一組選擇的是朗讀、創作、折疊千紙鶴等學習方式。先由我給大家朗讀第四首詩。

 。ㄉ首x。)然后請我們這一組的小詩人來朗誦她自己寫的一首詩。

  生2:(朗誦)母親啊,母親,

  我是禾苗,你是雨露,

  沒有你,我怎得到滋潤?

  母親啊,母親,

  我是河流,你是堤壩,

  沒有你,我將流向何方?

 。ㄈ珗稣坡暎

  師:不愧為我班的小詩人,與母親的對話令人感動。那位同學的千紙鶴上面寫的是什么?能告訴我們嗎?

  生3: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回家。(男生哽咽)

  師:情郁于中,發之于外。還有許多小組有不少的話想對母親說,好!

 。ㄔu點: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首詩激起了該校住讀生的強烈共鳴,與母親傾情對話。)

  生4:我們這一組除了朗讀、寫詩外,還有畫畫、折疊紙船。下面就是我們集體寫的一首詩:

  愛是什么

  春天說,

  愛是一滴甘露晶瑩,

  在綠葉的清晨。

  小草說,

  愛是寬厚的沃土,

  思戀在上面發芽生長。

  風箏說,

  愛是延伸到藍天的云間,

  那凝望的一雙雙眼睛。

  小孩說,

  愛就是兩個字,

  那就是母親啊。

 。ㄩL時間的掌聲)

  (評點:學生不可低估!透過畫、透過紙船、透過詩歌,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學生對母親的真摯情感。)

  師:是啊,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就是愛的化身。

  生5:我們這組還唱了《媽媽教給我一只歌》。同時我們也寫了一首詩:

  母親

  如果我是一棵草,

  您便是一片土;

  如果我是一滴水,

  您便是一片云;

  如果我是一片葉,

  您便是一棵樹。

  白云因藍天的襯托而美麗,

  動物因自然的呵護而生存,

  而我,因有您的愛而前進。

 。ㄔu點:一旦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的想像思維,便點燃了學生的創作激情。張開想象的翅膀,放飛自己的心靈,與詩人、與文本、與學習伙伴展開富有詩意的對話,進入詩與我交融的詩化境界,便能自由地在詩人創造的的藝術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

  四、課后閱讀──動情

  師:慈母情,是母親對懷中嬰兒的甜甜的親吻,是拍著嬰兒入睡的悠悠的搖籃曲,是手把手教子寫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燈下為子飛針走線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兒女成才的憂郁的眼神,是兒女遠行時的句句叮嚀,是過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皺紋。慈母情,是“三春暉”,是任何“寸草心”也難以回報的恩情,是人間最圣潔、最偉大、最無私的親情。

  讓我們一起大聲地說:媽媽,我愛你!讓我們將手中的千紙鶴、紙飛機載著對母親的愛放飛吧!

  生(齊說):媽媽,我愛你。ㄍ瑢W們紛紛把千紙鶴、紙飛機、愛心、紙船等投向講臺以及聽課的老師們。)

  (評點:詩傳情。激情—入情—怡情—動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情緒飽滿!)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 篇14

  1923年初夏,冰心畢業于燕京大學。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國留學。8月19日抵日本神戶,21日游覽了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于游覽橫濱之后的第六天,在繼續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海輪上創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復蘇了詩人愛海的童心;碧綠的海水,飛翔的海鷗,使詩人又與自然親近。從吳淞口出發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時得以復活和重現,而“母愛”則因遠離母親而無法親近。因而詩人格外懷念母親,甚至因思念母親而得病,又因在夢中得見母親而病愈。這首詩就抒寫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詩的第一節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折紙作船寫起,說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著它折疊成船,從船上拋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詩,為感情的噴發作了鋪墊。第二節寫從船上拋出的紙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边@種種去向,都不符合詩人誠摯的心愿。她“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可見她這種愿望的強烈、誠摯。至于希望那紙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詩人在這一節中沒有明白說出,從而造成懸念,耐人尋味。詩人自然明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身邊的,于是詩的第三節翻出新意。詩人遙想母親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說這一想像還屬一般的話,“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就顯示了詩人設想的奇特。那么,為什么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入夢呢?詩人采用“卒章顯其志”的方法,在詩的結尾點明想像中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是她含著淚疊的,她祈求紙船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這一結尾,是全詩的高潮所在。

  懷念母親的感情,比較抽象,寫作時易流于空洞浮泛。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發就顯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選自《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現代詩三首——《紙船》《色彩》《我是一條小河》 備課筆記(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漢魏晉五言詩三首》備課筆記(精選9篇)

    覃克良一、課文悟讀《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這首詩一開始就把情景設置在離散后,抒寫了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綿長無助的思念之情。全詩沒有一字一句提到織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見。...

  • 中國現代詩三首(通用14篇)

    教案示例《贊美》教學目的:一、使學生理解該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感情。二、了解該詩中運用的反復手法及夢一般的詩境。教學過程:一、導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

  • 中國當代詩三首(精選8篇)

    教案示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目標:(1)學習詩歌,感受詩人海子的博愛之心。(2)分析詩歌,理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3)訓練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詩歌。教學重點:分析詩歌,理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

  • 外國詩三首(精選10篇)

    教案示例1《致大海》設計思想 采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教學本課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教學手段 討論教學過程一、明確要求:1.教師可把學生分為5-7人為一組的若...

  • 《外國詩三首》教學設計[推薦](精選4篇)

    第四課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 《致大!方虒W目標: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和借物抒情的手法2.體會詩歌中聯想的重要作用及對主題的表現作用3.體會哀歌式的憂郁美和人與自然重構世界的瞬間之想象思維教學過程:一.導入:在詩歌的王國中,外國詩...

  • 詩三首 教案(通用7篇)

    詩三首【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音及詞義:羨xi n慕:看到別人的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誘惑:吸引,招引。厭倦:對某種活動失去興趣而不愿意繼續。霧靄 i:霧氣。桅w i桿:船上掛帆的桿子。樂疆:安樂的地方。...

  • 現代詩三首 紙船——寄母親(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新穎的構思,托物寓情的方法。(二)能力訓練點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及抒發生動、具體、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對母親的愛。(四)美育滲透點領會本詩摯愛母親的親情美。...

  • 現代詩三首 色彩(精選5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寓抽象于形象的寫法;富有哲理性的詩的含義。(二)能力訓練點豐富的想像力。(三)德育滲透點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價值的重視。...

  • 現代詩三首 我是一條小河(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以人擬物和對偶修辭。(二)能力訓練點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奉獻是一種愛。(四)美育滲透點領會馮至的詩具有的輕柔婉美的抒情風格。...

  • 唐詩三首(精選8篇)

    第 三 課 時琵 琶 行(并序)白居易一、教學目的:1、欣賞并學習詩中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 詩三首(精選16篇)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教學目標】一、知識教育目標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 漢魏晉詩三首(通用4篇)

    ◎課前自主【走進作者】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中國東漢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的《昭明文選》。作者為無名氏!豆旁娛攀住芬舱鎸嵉赜涗浐头从沉耸б馕娜耸送九霰诤笏a生的生命無常、及時行樂等頹廢情緒。...

  • 魏晉五言詩三首(精選14篇)

    第一課時 短歌行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漢魏晉五言詩三首》備課筆記(精選7篇)

    覃克良一、課文悟讀《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這首詩一開始就把情景設置在離散后,抒寫了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綿長無助的思念之情。全詩沒有一字一句提到織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見。...

  • 冰心詩三首(精選6篇)

    祝暢紅教學目標: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2.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涵;3.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教學重難點:1.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涵;2.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教學準備...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 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国产亚洲一二三 |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 伊人开心22.yiren亚洲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 国产五码一区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九九热国产精品视频 | 色七七桃花综合影院 | 看国产一级毛片 | 欧美wwwwxxxx| 污污视频网站在线看 | 国产浪潮AV性色四虎 |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 | 黄视频日本 | 国产性色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菠萝蜜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槡BBBBB槡BBBBB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 | 黄色国产精品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免费精品久久久 | 午夜影剧院 | 色欲av久久无码影院色戒 | 久久精品国产中国久久 |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日本欧美小视频 |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 公妇仑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