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詩三首 教案(精選12篇)

詩三首 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8-24

詩三首 教案(精選12篇)

詩三首 教案 篇1

  詩三首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羨xi n慕:看到別人的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誘惑:吸引,招引。

  厭倦:對某種活動失去興趣而不愿意繼續(xù)。

  霧靄 i:霧氣。

  桅w i桿:船上掛帆的桿子。

  樂疆:安樂的地方。

  收容:收留。

  博愛:對人類普遍的愛。

  溝壑h :溪谷,山洞。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詩內(nèi)容之廣泛在俄國詩歌史上前無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1818)、《自由頌》(1817)、《致西伯利亞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愛情詩和田園詩,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訪》(1835)等。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12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及關于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時代的重大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系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nóng)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nóng)民運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chǎn)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于喚醒人民,有利于俄國解放運動的發(fā)展。

  普希金的優(yōu)秀作品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他的抒情詩內(nèi)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yōu)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jié)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對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1814~1841)俄國詩人。出身貴族,不到3歲,母親去世,由外祖母撫養(yǎng)成人。蒙托夫自幼性格憂郁、孤僻。1828年入莫斯科貴族寄宿中學,開始寫詩。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學,中途轉(zhuǎn)至彼得堡近衛(wèi)軍騎兵士官學校。1834年畢業(yè)后在驃騎兵團服役。1835年發(fā)表長詩《哈吉•阿勃列克》和劇本《假面舞會》。1837年2月普希金遇難,萊蒙托夫?qū)懥恕对娙酥馈芬辉姡瑧嵟赋鰵⒑ζ障=鸬膬词志褪嵌韲狭魃鐣_@首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詩篇震撼了俄國文壇,奠定了詩人作為普希金繼承者的地位,然而卻遭到沙皇反動當局的仇視,萊蒙托夫因此被流放高加索。同年發(fā)表《波羅金諾》,歌頌人民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的愛國主義熱情和英雄氣概。經(jīng)外祖母多方奔走,萊蒙托夫于1838年4月從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原部隊。不久,發(fā)表民歌體長詩《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贊揚不畏強暴的精神,《詠懷》一詩譴責貴族青年缺乏思想,對生活采取冷漠態(tài)度。1839年發(fā)表歌頌叛逆精神的長詩《童僧》。1840年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問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繼奧涅金之后又一個“多余人”形象——畢巧林。1841年2月回彼得堡休假,完成著名長詩《惡魔》。萊蒙托夫本想趁休假之便設法離開軍隊,全力投入文學創(chuàng)作,但所得到的是限令48小時內(nèi)離開首都。回高加索后,一些仇恨詩人的彼得堡貴族唆使青年軍官馬爾蒂諾夫與萊蒙托夫決斗,結果詩人飲彈身亡,年僅27歲。萊蒙托夫的藝術天才沒有得以充分發(fā)揮,正如高爾基所說:“萊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盡管如此,他仍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篇。

  狄金森(1830-1886),美國詩人。生于安賀斯特。從二十五歲開始棄絕社交足不出戶,在家務勞動之余埋頭作詩。她生前只有八首詩公開發(fā)表過,其余部分都是她死后三十年內(nèi)由其親人整理并陸續(xù)出版。詩風獨特,以文字細膩、觀察敏銳、意象突出著稱。題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2、相關知識:

  ⑴關于象征

  象征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xiàn)方法,簡而言之,象征就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征體),以表現(xiàn)某種現(xiàn)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體)。通俗一點 說,為了要說乙,因為甲跟乙有聯(lián)系,所以只說甲不說乙,卻讓讀者通過甲的形象自己去領會乙,去理解抽象的象征義。就是所謂“托義于物”。象征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地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多體現(xiàn)在一段或一篇之中,或著眼于全文的構思,要準確地了解文章的象征義,就必須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并且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和作者的藝術構思。

  ⑵狄金森思想及創(chuàng)作特色

  她在孤獨中埋頭寫詩,留下詩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詩被朋友從她的信件中抄錄出發(fā)表。在她創(chuàng)作時,華•愛默生所領導的“超驗主義”運動在離阿默斯特不遠的康科德興起。她年輕時曾接觸到愛默生的思想,愛默生反對權威、崇尚直覺的觀點,使她與正統(tǒng)的宗教感情發(fā)生沖突,處于對宗教的虔誠與懷疑的矛盾之中。她的詩主要寫高傲的孤獨。對宗教追求的失望、死的安詳?shù)龋从沉藦碗s的心理狀態(tài)。她的詩稿沒有注明創(chuàng)作的日期,在隱居寫詩的30年中,詩的風格和題材也沒有明顯的變化,所以她的作品的年代都是編者所加。據(jù)某些研究者估計,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上半期她寫了800首詩,她的最佳之作大多出于這個時期。她的詩在形式上富于獨創(chuàng)性,大多使用17世紀英國宗教圣歌作者艾薩克•添茨的傳統(tǒng)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許多變化,例如在詩句中使用許多短破折號,既可代替標點,又使正常的抑揚格音步節(jié)奏產(chǎn)生起伏跳動。她的詩大多押半韻,即聽來似乎有韻,而實際上并不嚴格押相同的韻。形式上這些革新使她的詩避免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詩的風格中甜膩圓熟的音調(diào),而具有許多現(xiàn)代派詩人所刻意追求的粗糙美。她的詩也擺脫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直抒胸臆或感嘆,善于用獨特的形象和比喻以表現(xiàn)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詩人運用象征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可敬的勇者的形象。通過對船夫在艱苦環(huán)境中不斷搏擊、不斷奮斗的生活描繪,反映了詩人為理想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的激情與勇氣,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向往。

  《帆》:這首小詩,平中見奇,借海上的風帆思考人生的道理,表達了詩人渴望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的強烈愿望。

  《藍海》:本文含蓄地描述了詩人以陸地自居,通過贊頌藍海的寬容、慈祥、博愛的偉大胸懷,抒發(fā)了詩人歸屬于大海的迫切心情。

  二、文章脈絡

  《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全詩分兩層。

  第一層,勾畫了船夫的形象——“在帆影下和暴風雨中渡過一生”,高度贊美了勇敢的船夫,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精神。

  第二層,表達了詩人的追求。為了自由,為了心中的理想,詩人愿意像大海上的勇敢的船夫那樣搏擊。

  《帆》:

  全詩三節(jié),分三個部分。

  第一節(jié),望帆發(fā)問,令人深思。

  第二節(jié),以兩個否定句回答前一節(jié)的問題,更令人思考。

  第三節(jié),祈求風暴,帆兒的理想是與狂風激流搏斗,帆所追求的是闖過大浪努力鍛煉自己成長。它的價值要在與風暴的抗爭中體現(xiàn),這也是詩人自己的理想。

  《藍海》:

  全詩分三部分。

  第一層,表明自己的心境。

  第二層,贊頌大海的“慈祥”“博愛”的偉大胸襟。

  第三層,抒發(fā)對大海的贊美之情。

  三、寫作方法

  《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⑴直抒胸臆,感情強烈。如文中“誘惑的波浪總不停地呼喚你”,讓我們在親切的氛圍中,體會到作者對船夫的羨慕,對理想的追求。

  ⑵運用象征的手法,婉轉(zhuǎn)地將自己的理想寄寓于象征事物中,含蓄而深沉。

  詩人在此詩中,保持著他一貫以來的激情,在熱情洋溢的詩句中歌唱著自己的理想,流露出為理想向困難挑戰(zhàn)的激情與勇氣,令人敬佩。

  《帆》:

  ⑴托物言志。詩的主要意象是大海中一片小小的白帆。全詩三節(jié),每節(jié)四句,前兩句定景,后兩句言志。將全詩描繪的畫面連貫起來,呈現(xiàn)出詩人借“帆”表達的人生追求,顯示了作者卓爾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態(tài)度。

  ⑵景物描寫與議論思考有機結合。全詩三節(jié),每一節(jié)都先描寫景物,后議論思考,而且每一節(jié)的思考都是由前面的景物描寫自己帶出的,二者水到渠成,有機統(tǒng)一。

  《藍海》:

  ⑴篇幅短小,內(nèi)容簡單。作者以陸地自居,深情地向大海表白自己要歸屬于大海的心情。第一句話就明確表白了自己的心境。“我的河流”象征著大地全身的血液、全部的情感,“收容”一詞,傳達出心情的迫切。第二句話流露出對大海的仰慕,“慈祥”“博愛”是贊美,也是歌頌。“我在等待著你的回答呀”——從中讀者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期盼。第三句則表達了一種更為強烈的要求,并且直接表白要“從污濁的溝壑,把一條條溪流引來”,這是潔身自好,自我升華。以這樣的方式投入到大海的懷抱,可見在其心目中,大海是何等的高潔,何等的偉大!“請你允許”并不就是自卑,而源于對大海的傾慕與尊重。

  (2)情感強烈而真摯。所以也有人說這是一首愛情詩,詩人是在向自己的愛人抒發(fā)心中最真實、最純潔的感情。也有人說,這首詩抒發(fā)的是作者對理想的一種追求,希望通過不斷改變自己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不管是哪一種主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是通過學習,能有自己言之成理的獨到見解。對詩歌的理解,需要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還需要有自己的再創(chuàng)造,這樣作品的審美價值才能發(fā)揮得最為充分。

  四、重難點導析

  《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關于幾個詞的象征意義及象征手法的特點。

  “暴風雨”象征惡劣的環(huán)境。

  “港灣”象征著安定的生活。

  “帆影”象征以大海為背景,船夫的生活環(huán)境。

  《帆》:

  “帆”的主題是個難點。這首詩借帆不愿在平靜的港灣“享福”,來表達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和追求。那就是:人生應該經(jīng)歷風雨、見世面,而不應貪圖安逸和享受,應該在奮斗中鍛煉成長。

  《藍海》:

  富有特色的破折號。

  第一個在聲音的延大時,我們能體會到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心態(tài)。第二個包含焦急的等待。第三、四個在聲音的延長中流露著深情的贊美。后面三個表現(xiàn)了那種焦急的等待一陣強似一陣將感情推向高峰。

  【練習解答】

  一、這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此題答案不求一致,但是這個過程必須完成,才能幫助我們學到讀詩的相關技巧。

  第一首,表達了作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斷拼搏,渴望新生活。

  第二首,表達作者滿懷信心,渴望在奮斗中有所作為,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三首:作者以陸地自居,深情地表明自己要歸屬大海的迫切心情。

  二、象征手法在詩歌中使用比較頻繁,這是詩歌的一大特點。學習過程中要明確這一點。

  “大海”象征著生活的環(huán)境。

  “孤帆”象征人生的選擇和理想的追求。

  “暴風雨”象征惡劣的環(huán)境。

  三、1.因為大海的勇敢的船夫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2.因為帆兒不滿于暫時的寧靜,敢于與風暴抗爭。

  3.大海的魅力是慈祥、博愛。因為作者愿意投身于大海的懷抱,傾注對大海的羨慕之情,不斷的改變自己和提升自己。

  四、略

  五、略

  【類文品讀】

  風暴

  普希金

  你可看過巖石上的少女

  穿著白衣裙,立于波濤上,

  當海水在混亂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戲,澎湃和轟響,

  當電閃以它紫紅的光線

  不斷地閃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風在沖激和飛旋,

  揚起了她的輕飄的云裳?

  美麗的是這海,狂暴、陰郁,

  閃爍的天空沒一塊蔚藍;

  但相信吧:巖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風暴更美麗。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澎湃(  ) 云裳(  ) 閃爍(  )

  2.詩的題目為《風暴》,自然“風暴”是詩人濃筆描摹的事物,仔細閱讀,說說作者是怎樣描摹“風暴”的。

  3.濤人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少女的?著力刻畫了她怎樣的形象?

  4.詩中所寫風暴對表現(xiàn)少女有什么作用?

  5.詩中“風暴”和“少女”各象征著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1.略 2.抓住了風景中三個典型形象:在幽暗時和岸石游戲、澎湃、轟響的海水;紫紅的閃電;沖激和飛旋的海風。 3.從她的穿著、站姿、背景等方面來描寫的,著力刻畫了她靜穆、素潔、勇敢的形象。 4.以瘋狂的風暴來襯托少女柔韌而有力的美。 5.“風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現(xiàn)了詩人對革命者堅定的信念、英勇的氣概的贊揚之惰。)

  【同步演練】

  一、基礎知識

  1、填空:

  ⑴普希金,     國著名詩人。萊蒙托夫是      國詩人、作家。狄金森是     國著名詩人。

  ⑵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

  ⑶   ,   ……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仿佛風暴里有寧靜之邦!

  2、下列詩句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b、我/厭倦/這土地了,渴求/另一種/自然

  c、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

  d、蔚藍的海面/霧靄茫茫,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

  3、下列破折號使用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

  a、啊,把手給我——我們心中充滿同樣的激情

  b、也許你早該到達一個平靜的港灣——

  c、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愛——

  d、我在等待著你的回答呀——

  4、揣摩三首詩中大海的形象,它們分別象征著什么?

  5、劃出下列句子的賓語。

  ⑴下面涌著清澈的溪流。

  ⑵請不要介意我的不請自來。

  ⑶我們很久沒有爬懸崖了。

  6、《我羨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二、同步解讀

  蔚藍的海面霧靄茫茫,

  孤獨的帆兒閃著白光!……

  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

  它把什么拋在故鄉(xiāng)?……

  呼嘯的海風翻卷著波浪,

  桅桿弓著腰在嘎吱作響……

  唉!它不是要尋找幸福,

  也不是逃離幸福的樂疆!

  下面涌著清澈的碧流,

  上面灑著金色的陽光……

  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

  仿佛風暴里有寧靜之邦!

  7、在這首詩里,你認為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

  8、“它不是要尋找幸福,也不是逃離幸福的樂疆”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9、風暴的來臨將給船只帶來危險,帆兒為什么還乞求風暴呢?

  10、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美文賞讀

  礁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1.這首詩采用了象征手法,細讀后思考,“礁石”象征什么?

  12.從全詩的描寫看,詩人采用了白描手法,請概括全詩描繪的是什么樣的情景。

  13、“礁石”無疑是全詩的中心,但詩人在第一節(jié)詩中卻從風浪的角度寫礁石,這是什么寫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14、第二節(jié)詩中著重寫了礁石的哪兩個方面?為兩個方面統(tǒng)一在礁石的形象之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5、請指出第二節(jié)的朗讀重音。

詩三首 教案 篇2

  雜詩三首·其三

  沈佺期〔唐代〕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雜詩三首(其三)拼音解讀:

  wén dào huáng lóng shù,pín nián bù jiě bīng 。

  kě lián guī lǐ yuè,cháng zài hàn jiā yíng 。

  shào fù jīn chūn yì,liáng rén zuó yè qíng 。

  shuí néng jiāng qí gǔ,yī qǔ lóng chéng 。

  相關翻譯

  聽說黃龍岡的防地,連年爭戰(zhàn),從不撒兵。

  那本應在閨房被人欣賞的明月,卻長年掛在邊地大營。

  少婦苦苦地思念從征的丈夫,丈夫也夜夜懷念著閨中的佳妻。

  誰能率領我們的軍隊,一舉奪得黃龍城。

  相關賞析

  這首詩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之-一,寫閨中怨情,希望有良將早日結束戰(zhàn)事,藝術上頗具特色。

  首聯(lián)是閨中少婦聽聞黃龍成一帶常年戰(zhàn)事不斷,從而引發(fā)感情的導火線。

  頷聯(lián)借月抒懷,昔日閨中團圓之月,現(xiàn)在卻是軍營中的離別之月。通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

  足見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

  頸聯(lián)中,“今春意”與“昨夜情”互文對舉,進一步表現(xiàn)出兩地相思之情。

  末二句是閨中少婦希望之詞。攻取龍城后,良人就可回鄉(xiāng)團聚了,照應首聯(lián)。

  全詩構思新穎精巧,一氣開闔轉(zhuǎn)折,閨中少婦層層自訴衷腸,口吻別致。中間四句在“情”、“意”二字上著力,翻出新意,為前人所未道。末尾以問句作結,越發(fā)顯得言短意長,含蘊不盡。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沈佺期吞吐含芳,安詳合度,亭亭整整,喁喁叮叮。覺其句自能言,字自能語,品之所以為美。”可謂至論。

  作者介紹

  沈佺期沈佺期(約656 -713),字云卿,相州內(nèi)黃(今屬河南)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武后時累遷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后復職,遷給事中。中宗即位,因附張易之,被流放驪州(今屬越南)。工五言律詩,與宋之問同為當時著名的宮廷詩人,并稱“沈宋”,其所作多為應制詩,不脫梁陳宮體詩風,但他們也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重視對仗的謹嚴精密與音律的和諧,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唐詩品高序》中評道:沈宋之新聲,蘇(廷)張(說)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

詩三首 教案 篇3

  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邊讀邊看插圖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會認“畔、御、侯”等3個字,會寫“畔、鶯、啼、御、暮、侯、隔”等7個字。

  教學重點 邊讀邊看插圖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相關人物資料,多媒體課件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讀熟,讀準字音。

  2、結合注釋或相關課外資料初步理解詩文大意。

  3、了解詩人杜甫。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象征著生機與活力今天,我們就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詩。

  先看——《江畔獨步尋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杜甫的其他情況?

  (出示多媒體課件)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xiàn),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范讀)

  好,下面的時間我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書上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yè),自學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1、檢查預習

  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的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在預習中你還有哪些疑問沒有解決?

  學生提出,交流。(字詞討論解決。思想含義方面可保留在后面的深入學習中處理)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感情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讀,評)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榮。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

  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

  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指名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二、學習《寒食》

  美好的春天讓人陶醉。清明是春游的好時候。隨著清明節(jié)的到來,中國另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寒食節(jié)”也來到了。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xiàn)成食物,故名寒食。)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寒食節(jié)的故事。(介子推與清明節(jié)的由來)

  1、知詩人,解詩題。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后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學生談,教師結合時代背景,適時引導加深理解。

  思考理解: 想象一下,春天滿城飄柳絮什么樣?

  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jié)而皇宮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這些你會有什么感受?

  3、再次感情誦讀

  三、引申拓展

  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

  你喜歡小路兩旁繁花似錦,蝴蝶在飛舞,黃鶯在歌唱的美景,還是喜歡那柳絮紛飛的皇家花園?請畫一畫。

  第二課時

  學習《泊船瓜洲》

  一、復習導入

  背誦《江畔獨步尋花》《寒食》

  二、學習《泊船瓜洲》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diào)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姟恫创现蕖?/p>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fā),乘船經(jīng)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jīng)——?(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xiāng)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nèi)容

  a. 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 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 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 “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

  隔開了什么?看圖。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shù)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shù)人”、“數(shù)日”何意?“數(shù)”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 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xiāng)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xiāng)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xiāng)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 “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 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 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 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fā)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huán)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

  1. 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么季節(jié)?詩人怎么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樣的呢?把我們想像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3)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xiàn)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jīng)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鐘情于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教師交流自己的感受:(鏈接江南春圖片)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綠”原是形容詞,用在這里卻有了動態(tài)感,春風拂過,吹綠江南兩岸。“到”“過”“滿”都不能讓人產(chǎn)生這種既動態(tài)變化,又能讓讀者想像春天來到江南一片綠色的畫面感。

  (5)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fā)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四、拓展閱讀

  1、無論春夏秋冬,不管身在何地,遙遠的家鄉(xiāng)總是心中最溫情的牽掛---  (交流收集的思鄉(xiāng)詩文)

  2、《“推敲”的故事》

  《劉公嘉話》一書記載著: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wèi)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與賈島并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

  五、作業(yè)

  給下列詩句選擇合適的字,并說說理由

  1.滿 過 綠 入 到

  春風又(   )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 動 拂 翻 皺 起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 

詩三首 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

  “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⑴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介紹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簡介”資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后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3、釋題:

  “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⑴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jié)奏。

  ⑶聽范讀

  ⑷個人自由朗讀。

  ⑸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

  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績麻:把麻搓成線。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參加。

  ⑻耕織:耕田織布。

詩三首 教案 篇5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教案:元日

  教學目標

  1.會認“屠、蘇”等2個字,會寫“舊符”等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屠蘇”“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詞的意思,明白本首詩的大意。

  4.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走近生活,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一組春聯(lián)和春節(jié)過年的畫面)。

  2.同學們,你知道春節(jié)指的是農(nóng)歷的哪一天嗎?(指名并板書:正月初一)這一天在古時候又叫做“元日”(板書:元日)“元”是開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古詩的題目就叫作“元日”,請大家一起來讀題。

  4.簡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于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著有《臨川先生文集》,謚號“文”。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jīng)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二、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

  3.檢查交流情況。

  屠蘇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蘇”。

  (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注釋。

  元日:農(nóng)歷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qū)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qū)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詩中指“天剛亮時”。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茶、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演變到現(xiàn)在,人們大多會用對聯(lián)貼于大門上。

  (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舊符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符

  “日+丨=舊”

  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

  “舊”左窄右寬,“符”上窄下寬。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三、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回憶生活,說說“春節(jié)”

  1.春節(jié)是個喜慶的節(jié)日,能說說你們是怎么過的嗎?

  指名交流,教師適當引導:說說自家或見過別人家怎么過節(jié)。

  A:放鞭炮(引導學生知道人們大多喜歡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放鞭炮,目的是告別舊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B:吃年夜飯,喝灑慶祝(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新起點的開始,預祝有一個新的、美好的未來。)

  C:貼對聯(lián)(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師歸納:根據(jù)同學們剛才提供的信息,老師大致可以歸納出這幾點:

  炮竹聲聲,告別舊年

  舉杯同慶,迎接新年

  大紅對聯(lián),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詩

  1.課件出示整首詩,背景是課文插圖,感知元日熱鬧的景象。

  2.同桌互讀古詩,讀后借助字典、結合插圖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現(xiàn)在過年的情景交流“我讀懂了哪句詩。”

  3.指名集體交流,在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反饋收集到的資料,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如:為什么貼春聯(lián)?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詩的意思:同桌互說,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5.誦讀古詩

  (1)過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樣的,從他寫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也可以從這幅插圖中看出來。請你試著把詩中歡快、喜慶的場面讀出來。

  (3)自由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讀、齊讀

  (4)誰已經(jīng)能背了?(指名背誦)

  四、聯(lián)系“元日”,遷移學習

  1.作者描寫元日中的喜慶場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在一開始貼的句子旁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板書:爆竹屠蘇酒桃符)

  2.小結、介紹:同學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從古至今,過新年的方式?jīng)]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現(xiàn)在我們叫“春節(jié)”,面古時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而簡化了,比如“爆竹”簡化成現(xiàn)在的——“鞭炮”、“桃符”簡化成現(xiàn)在的——“對聯(lián)”。像這種從古時就有,并世代流傳下來的節(jié)日,我們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

  3.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簡單說說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課件出示:中秋、端午等節(jié)日簡介)

  4.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課件出示):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板書帶節(jié)奏標志的古詩《元日》)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3.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4.教師范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5.自由讀,練習背誦。

  六、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元日》,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讀讀這首詩啊!(范讀——練讀——指名讀——師生讀)

  2.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設計意圖:“元日”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而“春節(jié)”是人所共知的,以“春節(jié)”引入,不但學生感興趣,而且?guī)椭藢W生理解詩題。】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xiàn)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yǎng)學生愛寫字的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本處設計這個讓學生說說現(xiàn)在人們怎么過春節(jié),幫他們理解詩中的“爆竹”、“屠蘇”和“桃符”這幾處詞。其實是為了理解詩意作鋪墊的,主要是為了古今時候,人們過春節(jié)的方式?jīng)]有太大的區(qū)別,說出了這些,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識。】

  【設計意圖:語文應該是在生活中學習,又服務于生活的,聯(lián)系“元日”,遷移學習,讓學生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一個進一步的了解。】

  【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放爆竹 飲屠蘇酒 貼桃符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教案:清明

  【教學目標】

  1.會認“魂、酒”3個生字,會寫“魂、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復雜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關于春天的詩句,誰能說說有哪些詩句?

  學生背誦。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清明》。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板書:清明)

  3.簡介詩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

  hún jiǔ mù

  魂 酒 牧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開火車讀,齊讀。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讀。

  (2)點擊重點詞語:雨紛紛、欲斷魂。

  雨紛紛:細雨綿綿不絕。

  斷魂:形容凄迷哀傷的心情。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清明節(jié)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xiāng)路上奔波,心里已經(jīng)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濕漉漉的。詩人心里很是哀傷。

  (4)師歸納,生質(zhì)疑: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么要問的?路上行人為什么“欲斷魂”?(天氣不好;恰是清明節(jié)在外奔波)這時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傷)

  (5)師生交流。

  (6)指導朗讀:想象詩句的意境,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7)總結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xiàn)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點擊重點詞語:雨紛紛、欲斷魂。

  借問:請問。

  遙指:遠遠地指著。

  (3)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便問牧童哪兒有酒店,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學生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你認為兒童會說些什么呢?(遠處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遙”妙在何處?(還要很遠的路才能到達酒店,心里更加煩悶。)

  體會作者的心情,指導誦讀古詩。在這一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那種“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無限惆悵的心情。

  3.描述全詩的畫面,背誦古詩。

  4.出示填空,反饋所學知識。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句詩出自(  )朝的(  )所寫的《    》。全詩通過描寫的景色和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心情。

  5.學生小結學法: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板書: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四、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同學們,下面我們現(xiàn)在就來寫一寫詩中的幾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zhí)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欲魂酒借何牧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氵”是“酒”,“谷+欠”是“欲”,“昔+亻”是“借”,“牛+攵”是“牧”。

  形近字比較:魂一魄灑一酒獵一借牧一牡

  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1)“酒”左窄右寬,與“灑”區(qū)別開來。

  (2)“欲”左寬右窄,右邊是“欠”。

  (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寬,“牧”左右等寬,“欲”左寬右窄。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出示作者簡介圖片,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抓住重點詞語,結合課文插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想象畫面,體會詩情,讀出詩味。層層推進,很好地完成了古詩教學。】

  【設計意圖: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魚,不如受之一‘漁’”的教學理念。】

  【設計意圖: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嚴格落實新課標關于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避免啰嗦無重點的“說”,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zhì)量。】

  【板書設計】

  清明

  解題目--知作者--釋詞句--懂詩意--品詩味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教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標】

  1.認識“兄、倍”2個生字,會寫“兄、獨、異、佳”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1.在遙遠的古時候,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的無盡思念,詩人王維就寫下一篇流傳千古的思鄉(xiāng)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讀題、釋題(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題目很重要。是我們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重陽節(jié)的資料。

  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4]。漢中葉以后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shù),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還有重九節(jié)、茱萸、菊花節(jié)等說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jié)與除、清、盂三節(jié)也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祭祖的四大節(jié)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jié)日又被稱為老人節(jié)。

  ②借助注釋理解“山東”不是指現(xiàn)在的我國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詩中指作者的家鄉(xiāng)山西省。

  2.簡介詩人王維: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

  二、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

  dú yì jiā xiōnɡ bèi

  獨 異 佳 兄 倍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兄”是后鼻音,“異”整體認讀音節(jié)。

  開火車讀,齊讀。

  2.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書帶節(jié)奏標志的古詩《元日》)

  三、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獨在異鄉(xiāng)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外鄉(xiāng)。就是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節(jié)”指的是什么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詩意: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么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jù)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么?

  第一層(前兩句):寫身處他鄉(xiāng)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jié)就更加思念親人。

  第二層(后兩句):寫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四、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思考:

  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意思。為什么他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生1:每當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生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3.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xiāng)。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xiāng)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王維想:家鄉(xiāng)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鄉(xiāng)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4.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jié),更加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5.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田字格)兄 獨 異 佳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比較:獨一蝕 異一導 佳一掛 只一兄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

  “獨、佳”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異”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提醒學生注意:

  “獨”部首是“犭”筆順是:撇、彎勾、撇。

  “異”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介紹詩題和作者,激發(fā)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文,促使學生多次與生字見面,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知詩的大意,讀準詩的節(jié)奏。】

  【設計意圖:用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就是理解感悟的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增強語感,增加積累,真切地感受到古詩所描寫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三首 教案 篇6

  《再別康橋》《死水》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體會兩首詩意象運用的特點。

  通過學習,體會兩首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教學難點:《死水》意象的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人間四月天》主題曲《飛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圖像。

  伴著這熟悉的樂曲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時代,他曾經(jīng)悄悄地來了,又輕悄悄地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傳世之作《再別康橋》。今天,就讓這樂聲伴隨我們,走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二 解題:

  放映有關康橋的錄像或幻燈片,教師或?qū)W生(事先布置給學生檢索有關資料)結合畫面解說徐志摩與康橋的關系及相關背景。

  三 配樂朗誦

  樂曲:《人間四月天》主題曲

  聽讀要求:注意體味詩人對康橋的感情。

  四 學生吟誦、品味、欣賞

  多種形式的誦讀、小組互動式

  (1)明確本首詩的意象,詩人避開了一般離別時的告別對象,選擇了“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從人間向天空轉(zhuǎn)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個人以清新飄逸之感。詩人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成分。獨具特色的象選擇,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營造出一種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別母校的感情在詩中字里行間的體現(xiàn)。

  (3)體會這首詩如何體現(xiàn)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音樂美主要表現(xiàn)在:

  ① 押韻(請學生在詩終畫出韻腳);

  ② 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③ 回環(huán)復沓,開頭和結尾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繪畫美主要表現(xiàn)在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輝斑斕”等有色彩的詞語,給讀者以視覺上的色彩想象,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疑難。

  各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匯報,教師適時提出巡視中發(fā)現(xiàn)的疑難點,提出討論,將學習引向深入。

  以聞一多對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的主張過渡,引入對《死水》的學習。

  先從“三美”入手體會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詩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義。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教案引導學生在反復吟誦中,體會兩首詩意象運用的特點,通過品味欣賞,體會兩首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該.教案設計體現(xiàn)了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的思想。

  探究活動

  (1)學生自愿結組,對徐志摩的詩歌和聞一多的詩歌進行比較,看兩者的異和同。

  (2)學生可就本課書中自己喜歡的一位詩人進行研究,建議切入點小。

  (3)可以召開現(xiàn)代詩歌朗誦會或現(xiàn)代詩歌賞析會,材料來源于課本、讀本或其他詩集等。

  (4)可以就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現(xiàn)代詩,寫一篇評析鑒賞筆記,挑選有見地的班上交流。

詩三首 教案 篇7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教案: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根據(jù)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yǎng)想像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想象意境,激發(fā)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nóng)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想像能力。

  三、跟老師一起學:

  (一)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1、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蘇州市)人。紹興二十四年(1164)進士。孝宗時出使金國,表現(xiàn)出不畏強暴的凜然氣節(jié)。官至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他是南宋詩人之一,為“中興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來一度做參知政事。曾出使金國,全節(jié)而歸。晚年隱居石湖。他是位愛國詩人,也寫過大量的田園詩。其詩語言清新自然,風格溫潤委婉。與尤袤、陸游和楊萬里并稱“南宋四大詩人”。他的詞,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詩歌廣闊;文字精美,音節(jié)諧婉,與婉約派一脈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2、釋題:“興”是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

  3、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試讀全詩,回答上面問題。

  5、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其一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其二①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③籬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④蛺(jiá)蝶:蝴蝶。

  6、解釋全詩: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線,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其二: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nóng)民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7、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xiàn)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nóng)民勤勞簡樸的生活),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nèi)容。(抓住兒童神態(tài)、動作、想象其語言)

  8、資料:《四時田園雜興》(其一)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nóng)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nóng)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9、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nóng)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這首詩以一個老翁的口吻,寫初夏時節(jié)鄉(xiāng)村勞動的繁忙。成年的“村莊兒女”們,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績麻,沒有一個閑人,沒有一點閑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孫”們呢,他們也在忙著“學種瓜”。這樣一方面更烘托出農(nóng)忙無閑人的熱烈氣氛,一方面又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兒童在大人影響下從小就愛勞動的好品質(zhì)。一個“學”字,寫出了小孩子們種瓜時認認真真的情態(tài)。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10、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nóng)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cè)面寫出了農(nóng)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nóng)事正忙,農(nóng)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11、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nóng)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

  13、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14、重點句:《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教案:稚子弄冰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你們正經(jīng)歷著人生的美好季節(jié),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們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兒童,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嗎?有許多喜愛兒童和富有童心的詩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作品,在他們的詩詞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教學目標:

  1、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我能借助注釋,自學與同學交流,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我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三、教學程序: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自由讀詩,讀正確,讀通順。

  (二)再讀古詩,了解詩意。

  自學要求:生自由組合,合作學習。

  (1)借助課文注釋、工具書或與組員探討,理解字詞,初步理解詩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詩中你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讀古詩,想象畫面,領悟詩境。

  1、師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品讀理解。

  (1)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每讀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畫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象、賦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暢地描述出來。

  2、交流感受,練習朗讀。

  以“詩中描述的兒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樣?你覺得詩人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的”,有感情地朗讀。

  全班交流。允許有自己的感受。對學生不正確的認識要恰當?shù)剡M行引導。

  (四)結合學生的積累,拓展閱讀。

  1、交流已經(jīng)背誦積累下來的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

  2、拓展閱讀楊萬里其他寫兒童生活的詩。

  舟過安仁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 楊萬里          宋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梅子留酸軟齒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     芭蕉分綠與窗紗。

  怪生無雨都張傘,     日長睡起無情思,

  不是遮頭是使風。     閑看兒童捉柳花。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默寫《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詩詞里的童年”為主題畫張手抄報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教案:村晚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學習詩歌理解內(nèi)容。

  2、個性化體會詩歌情感,用朗讀表現(xiàn)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學生對詩歌的解析能力,并發(fā)展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的朗讀并能背誦這首詩。

  2、能想象并說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

  個性化理解詩歌。

  教學設計

  一、游戲引入,營造情境

  1、我們先玩?zhèn)游戲。

  舉個例子,我這兒有個詞:樹,我給它前面加個詞兒:高大的樹

  大家懂了嗎?好,現(xiàn)在開始,準備,想到了就站起來說。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綠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紅紅的落日

  放牛娃——快樂的放牛娃

  牛——悠閑的牛

  ……

  2、很好,現(xiàn)在換一種方式,把要加的詞放在后面,比如:樹——樹長得根深葉茂

  學生說。

  3、我們再加大難度,現(xiàn)在把所給出的詞語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飾性詞語,大家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學生說。

  二、初感詩歌,激發(fā)疑問

  1、我們今天要去領略的是宋代鄉(xiāng)村的一段美麗風光。這段風光是一位詩人帶給我們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書)。

  指名解題:看了詩題,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鄉(xiāng)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詩是描繪鄉(xiāng)村傍晚景色的。)

  這首詩老師想請我們班書法最棒的一名同學寫在黑板上。

  學生上黑板板書古詩: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其他同學可以先打開書本,自己來讀讀這首詩,要求:讀流利,有問題可以在書上做個記號。

  學生自由讀古詩,可分組討論或同桌共同學習。

  2、好,詩已經(jīng)寫完了,現(xiàn)在誰能愿意來為大家讀一下這首詩呢?

  (指名讀)

  讀完后教師組織學生評點一下朗讀情況。

  3、激發(fā)疑問。

  讀了這首詩,誰有問題嗎?

  讓學生闡述自己想到的疑問,教師則在黑板的詩歌上用紅粉筆打上相應的記號。

  問題假設:

  1)、詩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樣嗎?(明白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邊上的岸上兩部分)學生找出詩句中和圖畫上想對應的地方,看看圖,再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這一行詩寫出了水草豐美的樣子,寫得生機勃勃。

  2)、這一行里的“山銜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將要落下去的太陽)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區(qū)動畫上和詩句內(nèi)容相對應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涼的水面波紋。)“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從圖畫上能看出這句詩的內(nèi)容嗎?為什么?你能相象出這部分的圖畫嗎?(學生自由的發(fā)揮想象,比如可以說說圖畫上沒有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兒童,這里指的是放牛娃。)“歸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橫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該詞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詩和這個畫面是對應的?(理解“短笛無腔信口吹”,明白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著短笛不成腔調(diào)地在吹。)聽一支牧童短笛。

  師:好,還有問題嗎?(肯定已經(jīng)沒有學生再有問題了)如果沒有,那我們就要開始運用我們的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了。

  三、指導學法,理解詩歌

  1、同學們,研究問題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運籌帷幄,最終方能決勝千里。讓我們想一想,怎么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誰有好的建議?

  讓學生講講解決的辦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討論、查找課外資料、結合課文插圖其實,還有很多辦法,荀子曾說過:“君子生非異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們周圍有許多老師,我們也可以問問他們,更要告訴大家的是,李老師已經(jīng)為大家準備好一個網(wǎng)絡社區(qū),上面稍微有一些資料和動畫,可供大家學習時參考,你們可以把自己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解決的問題答案回復到社區(qū)里,這樣,我們大家資源共享了,呵呵~

  學生開始嘗試通過各種方式解決問題。

  2、集體交流。

  3、誰能將自己對整首詩的理解說說看?

  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誦讀,表達感悟

  1、詩歌講究音律美,我們讀詩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指名說)

  2、提出要求:應該把這首詩的韻腳“陂、漪、吹”讀得清晰、響亮。

  3、學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學生評議。

  教師根據(jù)評議在社區(qū)中劃分出這首詩的節(jié)奏: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5、教師分行領讀,學生跟讀。

  草滿池塘——

  山銜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詩三首 教案 篇8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教案:絕句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借助貼圖,難詞質(zhì)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fā)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導入:現(xiàn)在什么季節(jié)?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zhì)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zhì)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xiàn)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4、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絕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教案: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并默寫《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惠崇春江晚景》。

  教學難點:

  能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課件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惠崇是北宋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板書古詩并畫出停頓)

  2.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shù)哪垩俊:与啵何兜栗r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nèi)容。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nèi)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詩人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注釋了解詩意。】

  四、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根據(jù)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板書設計: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教案:三衢道中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讀詩、背誦。

  3、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說詩中寫了怎樣的景象。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

  說說詩中寫了怎樣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師: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著老師把題目寫好,注意衢字的寫法。

  解釋題,知作者:

  大家讀了詩題,想想詩題是什么意思?詩中會寫到什么內(nèi)容呢?(3名學生)你對作者又了解多少呢?(學生介紹)老師做個補充:(曾幾,宋朝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這是他寫的一首記行詩)

  初讀古詩。

  請同學們自由讀3遍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盡量讀出詩的節(jié)奏。

  學生匯報讀(3名)

  糾正讀音,“陰yin、減jian”

  字形:指導書寫:“溪”字。

  教師范讀節(jié)奏,學生標注。

  師:古詩要讀出韻味,就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下面老師來范讀,同學們認真聽,并用小閑線標注出節(jié)奏。(師范讀)

  師: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再練習2遍。讀完后展示,誰來展示讀一讀?(2名同學)小組比賽讀。

  知詩意。

  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詩句的意思?說說我們以前學習的方法。

  看插圖、借注釋、互相學、問老師等。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同桌為小組,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匯報: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綠陰、黃鸝

  “卻”意思是什么?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古詩,借助插圖,想象畫面。

  5說景象,悟詩情。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作者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物,都寫了什么(夏季、梅子、小溪、綠陰、黃鸝)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學生匯報:2名。

  師: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見所聞,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喜愛、愜意等)

  學生匯報:2名。試集體背誦。

  總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都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學習古詩的?(想畫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板書設計:

  三衢道中

  梅子 小溪 綠陰 黃鸝

詩三首 教案 篇9

  漢魏晉詩三首 

  魏晉五言詩三首

  第一課時

  短歌行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解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平調(diào)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里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三、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對歷史的發(fā)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河北割據(jù)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wǎng)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教學目標:1、了解漢樂府和魏晉時期的五言詩。

  2、根據(jù)作者及相關背景,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反復誦讀,了解五言詩的節(jié)奏,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誦讀,鑒賞。

  學時: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導語   

  漢魏晉時期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它可以說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我國古代詩歌的第三次高潮。

  本課學習本階段的三首代表作。

  二、作家及背景

  《古詩十九首》為漢末一群中下層知識分子創(chuàng)作的抒情短詩。這組詩長于抒情,善于比興,語言淺近自然,風格委婉含蓄,感情纏綿曲折,韻調(diào)和諧流暢,是我國古代早期文人五言詩的典范作品,代表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藝術上是對《詩經(jīng)》《楚辭》及漢樂府民歌的繼承和發(fā)展,直接開啟了建安時代五言詩創(chuàng)作的繁榮局面。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雅好詩章,好作樂府歌辭,有《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詩篇。這些詩主要描寫漢末的戰(zhàn)亂和勞動人民的苦難,抒發(fā)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政治思想,充滿了昂揚進取的豪邁精神,有力地表現(xiàn)了建安時代的特色。詩風慷慨悲涼,沉雄豪壯。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偉大的“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陶淵明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很高。他的詠懷詩語言樸實,直抒心志,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歸隱后的田園詩,或?qū)戉l(xiāng)村風光,或?qū)憚趧由睿榫凹鎮(zhèn)洌己瘢锥凰祝哂泻芨叩乃囆g造詣,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代表性的詩篇是《歸園田句》(五首)和《飲酒》(二十首)。

  三、誦讀疏通,整體感知。(略)

  四、文章層次結構及主旨。

  (一)迢迢牽牛星

  1、層次結構:《迢迢牽牛星》共十句,句句深入,層層推進,一氣呵成。首先以遙望銀河中的牽牛星與織女星起興,接著寫詩人想象中的織女織布的情景,五六句寫織女因相思而無心支部,七句至十句寫牛郎織女相距并沒有多遠,卻不能相見相聚。

  2、主旨:詩歌主要寫了織女隔銀河而望牽牛,可望不可即,只能含情脈脈,無限相思,通過對織女情思的描寫更是比喻了人間情侶之間,遙遙相隔,能見不能言的情懷。

  (二)短歌行

  1、結構層次:《短歌行》全詩四句一節(jié),共八節(jié)。開頭兩節(jié)作者以微吟低唱的形式,抒發(fā)著詩人對時光易逝、功業(yè)未成的深沉的感慨。三四節(jié)在內(nèi)容上,表現(xiàn)了詩人對賢才的思慕,藝術手法上則是“引用”,詩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賢才不得時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賢才之后對賢才的畢恭畢敬。五六節(jié)承上,進一步抒發(fā)了詩人渴望賢才的情懷。最后兩節(jié),以比喻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詩人渴求咸菜的熱望和得到賢才、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結尾處,詩人引“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典故,用心有二:一是自勉,二是點題明義。苦索賢才是為了完成天下大業(yè)的目的。

  2、主旨:《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抒發(fā)了作者對人生短促的感嘆,表現(xiàn)了他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抒發(fā)其延攬人才以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宏大理想。這首詩于深沉的憂郁之中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積極向上的情緒。

  (三)歸園田居

  1、結構層次:開頭六句寫詩人的個性和思想。中間十二句為本詩核心。這一層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這里富有詩情畫意,生趣盎然。最后二句收束全文,是一層。作者何以如此高興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一旦沖出羅網(wǎng),返回大自然,自然是其樂無窮。

  2、主旨:此詩表達了作者厭惡污濁的官場生活、熱愛純樸的田園生活的情感。

  五、賞析詩歌技巧

  《迢迢牽牛星》

  1、 運用白描手法。

  2、 景、物、人、情的轉(zhuǎn)換與交融。

  3、 疊詞用得確切、自然。

  《短歌行》

  1、 運用比興手法。

  2、 化用典故,援引稱譽。

  《歸園田居》

  1、 運用比喻手法。

  2、 運用白描手法。

詩三首 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理解該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感情。

  二、了解該詩中運用的反復手法及夢一般的詩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詩人尤其是“醒著做夢的人”。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有這種特點。

  二、簡介作者

  穆旦,原名查良錚,浙江海寧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華大學,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隨清華、北大、南開大學共同遷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隨軍遠征緬甸。他走了很遠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難,這為他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初讀

  作者在詩中寫了什么?(他夢到了什么?)亦即詩人在詩中寫了哪些意象?

  四、閱讀第一小節(jié)

  1、作者在這首詩中,交織著痛苦和希望兩種情感,請閱讀第一小節(jié),你認為在這一節(jié)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滿希望的?

  2、明確:作者描繪了干燥的風,單調(diào)的水,憂郁的森林三種哀景,描繪了說不盡的災難、沉默的愛情和鷹群、干枯的眼睛期待著泉涌的熱淚三種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難,又通過“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處看見的人民、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三個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結:這一小節(jié)是作者對大地的宏闊展示,雖荒涼貧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滿亮色,全詩籠罩了“贊美”的.基調(diào)。

  五、閱讀第二小節(jié)

  第二小節(jié)詩人由地到人,寫了一個農(nóng)夫。這個農(nóng)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閱讀,思考。提示:這個農(nóng)夫原來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時代的變遷打破了他家鄉(xiāng)的寧靜,他聽從時代的召喚,踏上征途。(引導學生理解:“翻起同樣的泥土溶解過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過他祖先的的同樣的泥土”;“他看著自己融進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讓他死亡的征途。)

  六、閱讀第三小節(jié)

  這個農(nóng)夫走了以后怎樣呢?閱讀第三小節(jié),從詩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難,家人無望地等待,忍受著饑餓的煎熬,他的家鄉(xiāng)還是像原來一樣的貧困荒涼。但是他走了,從不回頭詛咒。

  這說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對這個農(nóng)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提示:舍家保國,義無反顧。

  面對這個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情?

  提示:面對的個人,作者激動(要擁抱每一個人)、悲傷(為了他失去了擁抱的安慰)。

  小結:這一小節(jié)中作者寫了農(nóng)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七、閱讀第四小節(jié)

  1、閱讀第四小節(jié)前六行,思考:這幾句寫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復強調(diào)的東西。這幾句寫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涼依舊。

  2、面對這種現(xiàn)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閱讀以下三句,體會作者的感情。作者為了民族仍將有可能面臨恥辱的歷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兩句,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這里,作者既有對未來的憂郁,又有對前途的展示。大地依舊,然而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一個希望正在升起。

  八、課堂.總結

  這首詩運用了反復的手法,構成了詩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贊美的內(nèi)容,這首詩像一個夢境,通過一些意象的描繪,表達了痛苦的希望交織的情感。

  九、作業(yè)

  熟讀。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教案點評

  這首詩較為抽象,學生閱讀起來比較困難,所以,要求教師作較為認真的指導。而一般的參考書上對此詩又沒有較為詳盡的分析。在多次的閱讀中,對這首詩作了一點比較幼稚的解釋,在這里呈現(xiàn)給大家。

詩三首 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法: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演講

  一、激情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了解。

  (2)介紹作者:播放視頻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3、釋題:“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三、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nèi)容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a 聽范讀(出示課文朗讀)。

  ?b 個人自由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jié)奏。)

  c 指名試讀,評議。

  d 教師指導朗讀。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 織布

  童孫----------學種瓜

  四、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出示課件)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耕織:耕田織布。 ⑥未解:不懂。 ⑦傍:靠近。 ⑧供:參加。

  ⑨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⑩桑陰:桑樹下。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出示課件)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質(zhì)疑

  五、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a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明確:農(nóng)民勞動的繁忙景象。b、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么?圍繞耘田績麻啟發(fā)想象農(nóng)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c、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jié)奏)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出示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nèi)容。(抓住兒童神態(tài)、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后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diào)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詩三首 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一、讀懂三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歌詠的事物的特點,從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

  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墨梅》。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

  這首詩是王冕寫的。詩中描寫了洗硯池的墨梅,表達了對樂于奉獻的精神的贊美。題目的意思是:有著像墨一樣黑的枝干的梅花樹。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讀“朵朵花開淡墨痕”,體會“痕”在這里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第二課時

  一、背誦《墨梅》。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竹石》。

  1.初讀指導。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在重陽節(jié)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2)引導學生自學。

  (仿照學習第一首的方法:初讀,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細讀,逐句連起來講解;精讀,想象情景,體會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思考、討論、交流。

  ①指名朗讀全詩,說一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②逐句試講。(注意書上注解。)

  ③講述全詩意思。抓住以下關鍵字:咬、立根、千磨萬擊、任。

  2.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3.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講述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兩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宋代著名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二、講讀第三首古詩《石灰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吟:歌唱。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讀詩句“烈火焚燒若等閑”,說一說“若等閑”在這里的作用?

  ②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說一說在這里的作用?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欣賞三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三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這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的三首古詩。這三首詩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同學們,我們要在讀懂詩句、理解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上,掌握詩人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詩人樸實無華的文風。

  板書設計:

  墨梅(清氣)  竹石(堅勁)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詩三首 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nèi)容:
  • 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教案范本(精選2篇)

    教學目的:一、使學生理解該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感情。二、了解該詩中運用的反復手法及夢一般的詩境。教學過程:一、導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詩人尤其是“醒著做夢的人”。...

  • 詩三首學案(精選2篇)

    內(nèi)容感知《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這些詩的藝術成就頗高。本詩主要寫的是采芙蓉送給心愛之人。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

  • 《漢魏晉詩三首》學習要點(通用2篇)

    《迢迢牽牛星》一、關于《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tǒng)(昭明太子)編的《文選》。它們不是一人一時之作,也不是一個有機構成的組詩。“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

  • 《漢魏晉五言詩三首》備課筆記(精選9篇)

    覃克良一、課文悟讀《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這首詩一開始就把情景設置在離散后,抒寫了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綿長無助的思念之情。全詩沒有一字一句提到織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見。...

  • 中國現(xiàn)代詩三首(通用14篇)

    教案示例《贊美》教學目的:一、使學生理解該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痛苦和希望交織的感情。二、了解該詩中運用的反復手法及夢一般的詩境。教學過程:一、導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

  • 中國當代詩三首(精選8篇)

    教案示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學目標:(1)學習詩歌,感受詩人海子的博愛之心。(2)分析詩歌,理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3)訓練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詩歌。教學重點:分析詩歌,理解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

  • 外國詩三首(精選10篇)

    教案示例1《致大海》設計思想 采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教學本課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教學手段 討論教學過程一、明確要求:1.教師可把學生分為5-7人為一組的若...

  • 《外國詩三首》教學設計[推薦](精選4篇)

    第四課 外國詩三首第一課時 《致大海》教學目標: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和借物抒情的手法2.體會詩歌中聯(lián)想的重要作用及對主題的表現(xiàn)作用3.體會哀歌式的憂郁美和人與自然重構世界的瞬間之想象思維教學過程:一.導入:在詩歌的王國中,外國詩...

  • 現(xiàn)代詩三首 紙船——寄母親(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新穎的構思,托物寓情的方法。(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及抒發(fā)生動、具體、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對母親的愛。(四)美育滲透點領會本詩摯愛母親的親情美。...

  • 現(xiàn)代詩三首 色彩(精選5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寓抽象于形象的寫法;富有哲理性的詩的含義。(二)能力訓練點豐富的想像力。(三)德育滲透點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價值的重視。...

  • 現(xiàn)代詩三首 我是一條小河(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以人擬物和對偶修辭。(二)能力訓練點觀察生活、勤于思考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奉獻是一種愛。(四)美育滲透點領會馮至的詩具有的輕柔婉美的抒情風格。...

  • 唐詩三首(精選8篇)

    第 三 課 時琵 琶 行(并序)白居易一、教學目的:1、欣賞并學習詩中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 詩三首(精選16篇)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教學目標】一、知識教育目標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 漢魏晉詩三首(通用4篇)

    ◎課前自主【走進作者】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中國東漢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tǒng)的《昭明文選》。作者為無名氏。《古詩十九首》也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產(chǎn)生的生命無常、及時行樂等頹廢情緒。...

  • 魏晉五言詩三首(精選14篇)

    第一課時 短歌行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亚洲s码欧洲m码国产AV | 浪货跪下给我好好含着羞辱调教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天天摸天天草 | 免费xxxx大片国产片 | 亚洲乱亚洲乱妇50P 亚洲精品久久久蜜夜影视 91精彩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剧 | 久久网免费 |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激情 |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操操操操操网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浪潮的隐私保护 | CAOPROM国产在线视频 |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 | 欧美美女一区 | wwwxxx日本在线观看 | 欧美性黑人极品hd另类 | 免费a在线看 | 欧美日产欧美日产国产精品 | 他掀开裙子舌头伸进去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亚洲gay片在线网站 国产经典久久 | 高清国产在线观看 | 婷婷久久国产对白刺激五月99 | 成熟女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 我爱激情网 | 免费无码黄在线观看www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 欧美三级欧美成人高清www | 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 玉米地乱妇HD中文字幕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人成自慰网站 | 国产一级免费黄色片 | 182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