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動物的生命周期
3.1 動物的生命周期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的科學課程,已經掌握了不少常見動物的特征,所以在本節中,讓學生比較生命各不同特征,應該是有基礎。對生物的每一個體的歷史,較之生命“周期”的各階段似乎更敏感,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總是不太容易接受生命“周期”,因為他們認為下一代不再是同樣的生物。在“出生、發育、生長、成年、衰老、死亡”這個過程,學生又常常把“死亡”看作是歷程中的一次事故而不是生物必然的結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人、青蛙、蝗蟲、蝴蝶的生命周期
2、了解變態發育的特點
3、說出昆蟲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特點
4、知道環境變化對動物壽命的影響
情感目標:滲透環境意識,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
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命周期是周而復始的過程
難點: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請同學一個月前在家里飼養一種小動物,并寫好觀察日記。
2、請同學回去收集各個時期的人的照片,照片來源可以是爺爺奶奶,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自己小時候各個階段的照片。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cai課件)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思路]
1、第一階段:信息處理法。呈現各種素材,如圖片、錄相、錄音等。學生通過信息的處理,找到相關的內容,形成自己的認知準備。
2、第二階段:討論歸納法。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總結歸納等方法建構學生的知識基礎。
3、第三階段:情感熏陶法。通過生活環境變化對動物壽命影響的各種事例,教師從中引導,滲透環境意識,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
[教學過程設計]
[課間活動]播放《真心英雄》
[導入新課]投影照片,自我介紹(猜猜這是誰?)
[講授新課]
(一)人的生命周期
投影教師在不同時期的照片,請學生演一演教師老年期的模樣。師生共同完成課本上的填圖
(二)青蛙的生命周期
播放錄象:樹蟾的生殖過程
學生觀看完錄象后在課本上找到不同時期蛙的名稱。
師生歸納青蛙的生命周期,共同完成課本上的填圖。
學生比較蝌蚪和成蛙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之處,完成表格。
教師指出:變態發育
學生活動:模仿青蛙的口氣給小蝌蚪寫信
[情景]:
在青蛙的發育過程中,幼體和成體在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一只剛剛爬上陸地生活的小青蛙十分想念那些曾經和它一起玩耍,現仍在水中生活的小蝌蚪們,但因小青蛙忙于捉蟲,沒有時間寫信。現在,請你代小青蛙寫信給小蝌蚪,告訴它們:(1)從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它們別害怕;(2)小青蛙在陸地上的生活;(3)小青蛙很想念它們,希望它們快點長大,到陸地上來再和它一起玩。
交流學生的信,教師及時表揚。
(三)蝗蟲的生命周期
教師投影蝗蟲的知識,師生共同歸納出蝗蟲的生命周期,并繪出蝗蟲的生命周期圖
(四)蝴蝶的生命周期
師:播放錄象—蝴蝶的生長發育過程。
師生共同找出蝴蝶的生命周期中與蝗蟲的不同之處,并一同繪制出蝴蝶的生命周期圖
(五)總結動物的生命周期
學生討論并歸納人、青蛙、蝗蟲、蝴蝶的生命周期的共同特征,使學生了解生命周期具有周而復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