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長度和體積的測量教案
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1. 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 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實事求是的良好習慣。
重點和難點
1. 學會使用刻度尺。
2. 正確讀數和記錄測量結果。
課前的準備
編好實驗小組,指定實驗小組長,講明實驗規則,指出做好物理實驗的要求等。
教學過程
學生按實驗小組就坐,然后提醒學生注意遵守實驗室的秩序,愛護實驗器材,不要亂動儀器設備。
1. 新課教學
[板書1]二、實驗:用刻度尺測長度
(1) 將實驗目的、器材、實驗步驟制成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目的]練習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和記錄測量結果;練估測
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器材]刻度尺,三角聲(2塊),鉛筆,物理課本,5分硬幣,細銅絲。
[步驟]
a. 觀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線的位置。
b. 測物理課本的長度。測量三次,將測量結果填入下表。
并算出其平均值。
物理課本的長度
第1次測量結果 第2次測量結果 第3次測量結果 平均值
c. 把細銅絲在圓鉛筆上緊密排繞若干圈,測出這個線圈的總長度,算出絲銅絲的直徑,把這些數據填入下表。
細銅絲的直徑
線圈長度 線圈圈數 銅絲直徑
讓學生將投影片上的實驗目的、器材、步驟抄在作業本上,準備寫實驗報告用。
(2)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
師:請同學們檢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齊全。
生:齊全
師:對你使用的刻度尺進行一下檢查。
a. 觀察刻度尺零刻度線的位置。若零刻度線在刻度尺的端
點,應檢查端頭是否已磨損。
b. 觀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師:現在我們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邊,測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內。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在黑板上畫表一、請三個實驗小組將他們測得的數據填在表一中。
[板書2]表一
實驗小組 第1次測量結果 第2次測量結果 第3次測量結果 平均值
第×小組
第×小組
第×小組
教師巡視,看學生操作是否規范,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師:現在我們看一下第×小組,第×小組,第×小組的測量結果。看來三個小組的測量結果都比較好,并且注意了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確記錄所測數據。如果哪個小組測得數據與黑板上的數據差異較大,請課后再重新測量,重新記錄測量結果,不要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師:現在我們來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教師拿起一段細銅絲讓學生觀察。
師:我們看到銅絲很細,我們用刻度尺直接去測量它的直徑很難測得準確。在測量長度或寬度很小的物體時,常常采用積累的辦法。我們要測量這段粗細均勻的銅絲的直徑,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繞在圓柱形鉛筆桿上,就能用刻度尺測量出它的直徑了,同學們想想為什么要將銅絲密繞在圓柱形鉛筆桿上?怎樣才能做到密繞。
生:如果不密繞中間有空隙,我們測出的銅絲的直徑就不準確了。要想密繞就要把銅絲捋直,中間不能打折。
師:你如何測算出銅絲的直徑?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繞銅絲的長度,除以圈數就可以求出銅絲的直徑。
教師演示將細銅絲密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告訴學生不要將銅線繞在削過的鉛筆之處。
學生動手實驗,老師在黑板上畫表二。
[板書3]表二
實驗小組 線圈長度 線圈數 銅絲直徑
第×小組
第×小組
第×小組
教師巡視學生實驗,指導學生實驗,,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錯誤讀數和不認真測量的作風,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并請第×小組,第×小組,第×小組的同將測得結果填在黑板表二中。實驗數據若有錯誤,可以讓這組同學講一下如何測量的,教師幫助他們查出測量錯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