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屋檐下——初一親情主題班會
我似乎懂一些父母對我的愛了。但又似乎還不全懂。
主持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送我們到金中南校來,是一種希望,也是一種期盼,但我們總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總把家當成永遠的港灣,不經意間便辜負了父母。
(背景畫面《回家嘍》,短劇《第一個周末》)
短劇《第一個周末》
(周五晚修前,曉琳在學校打電話回家。)
爸爸接電話:“喂,請問找哪位?”
曉琳高興地說:“爸,我是曉琳。”
爸爸高興地說“哦,原來是曉琳啊。”
(坐在一旁的媽媽聽到了,急忙拿過電話)
媽媽:“女兒啊,我是媽。”
曉琳:“哦,媽。”
媽媽:“曉琳啊,最近在學校過得怎么樣?”
曉琳:“恩,還不錯,我周末星期六要回家。”
媽媽:“好啊,那我們去接你。”
曉琳:“不用拉,我自己能回去。”
媽媽:“不行不行,那樣太危險了。”
曉琳:“沒事了媽,我大了。”
媽媽:“大了也得接。”(不高興)
曉琳:“校車會到家門口。”
媽媽:“哦,是這樣啊。”
曉琳:“好了,就這樣了,我要去上課了,拜拜。”
媽媽:“喂,喂”對父親說:“可能掛了吧。”(放下電話)
爸爸:“怎么樣,女兒都說了些什么。”(急切地)
媽媽:“她說她星期六回家。”
爸爸:“哦?那我們用不用去接她?”
媽媽:“她說不用了,校車會到家門口 。”
爸爸:“哦。沒有曉琳在的這些天,家里變得冷清多了,總好像家里少了些什么似的。”
媽媽:“是啊。”
爸爸:“曉琳這一個禮拜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也挺辛苦的。”(憐惜地說,慢慢地站起來)
爸爸:“要不這樣,我出去買些曉琳愛吃的東西,讓她在這個周末過得好些。”
媽媽:“我和你一起去吧。”(起身和爸爸一同出門)
主持人:第二天曉琳回家了。
(曉琳在家門口按門鈴。)
媽媽:“可能是女兒。”(起身開門)
爸爸:“快去開門。”
(打開門)
媽媽:“哎呀!女兒呀!回來了,來來,媽媽給你換拖鞋。”(幫曉琳換拖鞋)
媽媽:“快坐下,辛苦了。”(在門口提起曉琳帶回來的包)
媽媽:“哎呀!這包里裝的是什么呀,這么重。”(拉開包)
曉琳:“是我這一禮拜的臟衣服。”
媽媽:“噢。” (把衣服拿出來)
爸爸:“怎么?衣服都沒有洗嗎?怎么搞得?你們老師沒教你嗎?”(驚訝地)
曉琳:“有啊,可是我都沒時間洗,事情可多拉,忙得要死。”
爸爸:“為什么別的同學就能洗你就不能,在去學校之前不是跟你說過嗎?什么事都要學會自己做,你連這事情都干不了,還讀啥書啊?”(生氣地)
曉琳:“哎喲爸,洗不洗衣服和讀書有什么關系啊?家里有洗衣機,不是挺方便的嘛?”
爸爸:“家,你知道什么是家嗎?家,是你我避風的港灣。但,孩子,現在這個家以不再是你的家了,金中南校才是你未來三年的家,這個家只是你在外面磕磕碰碰,渾身是傷后回來休整,大哭一場,再歷風雨的心理依靠,你懂不懂我說的這些?”(語重心長地)
曉琳:“懂什么懂,這不是我的家這是誰的家?”
爸爸:“我說了這么多,你一點都聽不懂,一點都聽不明白,我說了還有啥用?”(生氣地)
媽媽:“好了好了,別吵了,不就幾件衣服,洗了不就是了,干嘛這么兇?女兒是自己的,干嗎這樣對她?”
(爸爸站起來)
爸爸:“你就是這樣,老寵著她,事事都幫她做好,才造成了她什么都不會做。”
爸爸對曉琳:“去,把衣服洗了。”
媽媽:“算了算了,我拿去洗。”(拎包走下)
爸爸:“你——”
(曉琳跟隨媽媽走下,隨后爸爸搖了搖頭走下)
主持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天轉涼了,媽媽給曉琳送被子來了。
(背景畫面《一種淡淡的味道——幸福》,短劇《天涼,媽媽送被子來》)
(背景音樂響起。媽媽提著棉被走上臺,因為棉被太重了,所以很累,流了許多汗,不停地用手去擦汗,不停的換手,斜著身子,腳步凌亂,走到中間停下等曉琳。同時旁白)
(旁白)母親傾斜著身子,腳步也略帶凌亂,她的兩只手奮力地抓住大包,手上的筋清晰可見,似乎因為這過重的負荷而憤怒,想要繃斷了。她的手不停地交換著位置,仿佛想趁那交換的一瞬緩解壓力。幾縷發絲像要為他掩飾緊皺的眉頭而滑落到額前,浸濕在汗水中……
(曉琳跑到媽媽跟前)
曉琳:“媽。”
媽媽:“女兒呀,你來了!”
曉琳:“媽,你怎么來了。”
媽媽:“天冷了,給你送被子來了。我們走吧。”(挽著曉琳走)
曉琳:“那爸呢?”
媽媽:“他沒空,沒有來。”(繼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