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屋檐下——初一親情主題班會
曉琳:“媽,你鞋帶松了“
媽媽:“哦”(放下把包,彎腰去系鞋帶)
(曉琳試著拿棉被,沒能拿起來。)
媽媽:“呀!讓媽拿吧。”(拿過棉被繼續走)
曉琳:“這包是你一個人拿來的?”
媽媽:“是啊。”
曉琳:“要我幫你嗎?”
媽媽:“不用了,你拿不動的。”
(背景音樂響起,旁白)
(旁白)“要我幫你嗎?”是的,我的確是這樣說的,包是我的,而我卻要問“要我幫你嗎?”母親松開了一支拎包的手。她用那只手緊緊握住我,我沒握緊她。清晰的,我摸到他手上深深凹進的痕跡。是拎包時留下的嗎?我好想問她疼嗎。可是我知道我不會開口。
她用手為我理著頭發,那一刻,我的視線落在了一雙手上,暗淡的、粗糙的、疲勞的……
母親,何時你的手已滄桑成這樣?
我終于知道她沒有保留地努力讓我感受幸福,在那一刻,我懂了,母親……
我的視線再一次落在你的手上,是清晰的,我看到了幸福……
(走了一會兒,媽媽用手指了指一張椅子,兩人一起坐下,放下包,媽媽拿出一包紙巾遞給曉琳,并用手為曉琳整理頭發。曉琳想用紙巾幫媽媽擦汗,媽媽拿過紙巾自己擦,曉琳挽著媽媽的手臂,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突然看到了媽媽粗糙的手,愣住了。過一會兒,媽媽碰了碰曉琳,手指著宿舍樓,于是母女一起起身走下。)
(背景畫面《開始懂了》,伴樂獨舞《沉思》,背景音樂《牽手》,旁白)
(旁白)我一直都很愛我的父母,可是我卻一直不會表達,我只會在內心里一次次地感到不安與愧疚。我怕他們會以為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我擔心他們有一天會覺得我不像他們的孩子而不再要我,我對于父母來說,我真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兒?我自問,但是我都找不到答案,因為我的不善于表達,讓我和父母之間的代溝更加的明顯起來,我的父母從來不知道他們的女兒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他們只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猜想我會是怎么想的,他們對我總是很主觀……是的,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但是……
我總是自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都應該由自己來做主了,所以我不管大事小事我都從不和家里人講,包括我的父母。因為我愛他們,所以我會把這些行為都想成是怕他們擔心我,怕他們會不放心我,而并非是不信任他們,怕他們干涉我。是的,我是真的這樣想的。但是對于父母來說,他們會怎么想呢,他們會說: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大事情也不和家里說一聲,總是讓人擔心……也許在父母心里,我們的一點點小事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大事!
難道這樣反而會讓他們更加擔心嗎?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我愛我的父母嗎?我自問。是的,我愛。只是我真的不懂得如何去愛他們,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想別人的人其實是我……我是該好好反省我的行為了,我一直都以為自己是最愛父母的,但是我是以何種方式去愛他們啊?難道這真的就是我所說的很愛他們嗎?不是的,我知道,不是!
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乖孩子,把我的所有的事情都告訴我的父母,包括我的現狀和我對將來的打算。這些我都是從來不和我的父母講的,也許在內心深處我是真的怕他們會不支持我,會反對,只是我一直都以同樣的借口:認為是怕他們擔心而一意孤行地疏遠了我的父母。是的,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我自己才對……
爸爸媽媽,女兒現在才意識到自己有多么的不懂事:一個人在外也不常打電話回家問候,也從來不寫一封信回家報平安……是的,是女兒錯了。女兒知錯了,親愛的爸媽,你們能原諒女兒嗎?
主持人: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著你的苦,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泡上一壺茶等待父親,拖好地板等待母親,我知道除了學習,這是我僅僅能做的。
(背景畫面《成長記錄冊》、《怎么辦》,短劇《都是〈成長記錄冊〉惹的禍》)
(旁白)56!怎么只考了56?周圍靜了下來,只看到同學嘴唇的張合,聽不到一點聲音。我感到心空了,被挖空了,整個世界黯淡了下來,昏昏暗暗的。我無力地癱在了板凳上,怎么辦,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和爸媽說?
四周靜得出奇,似乎只有我的心跳的聲音。遠處的花香一陣陣地襲來,身邊充斥著迷人的芳香。可我去沒有心情去陶醉,淚水滴落在書頁上,泛起一圈圈淡黃的圓暈。周末的《成長記錄冊》,那一個個黑色的阿拉伯數字像魔鬼般張牙舞爪,似乎都在嘲笑我。爸爸會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吸煙,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父親變得更加沉默了,只有當周末我回到家時,父親才會仍然不知疲憊地詢問我的學習情況。他現在會想些什么呢?一定會很生我的氣,我從來都沒有考過這么差。他一定會嘆息我的不爭氣,抑或是滿心的憂慮。我不敢正視他的雙眼,那雙炯炯有神的瞳仁此時該會是怎樣的黯淡。
我慢慢地踱著踱著,淚水像決了堤的洪水涌了出來,我不敢哭出聲,怕這不協調的聲音會打破家中的寧靜。我不忍傷害我至愛的雙親!
(曉琳坐在教室里看著《成長記錄冊》上56分的成績,非常難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