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感恩”之樹枝繁葉茂——感恩主題班會
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別人的恩惠,不管是禮物、忠告或幫忙,而你也應該抽出時間,向對方表達謝意。于是,讓學生在承蒙周圍的人關愛與幫助時說一聲“謝謝”,意義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只有讓學生對社會對環境及周圍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從而走出大寫的人生之路。——題記
【現場】
家長喜落淚 教師賦深情
5月25日上午,石岐楊仙逸小學會議室里,20多位班主任齊刷刷地坐在那兒。感恩教育座談會正在這里召開。當該校校長羅堅紅的“開場白”話音剛落,四(2)班班主任李鐸輝老師便“搶”先發言,他說,通過開展感恩教育,學生的思想行為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花錢節儉的多了,為家庭分憂的多了,關心父母的多了,抱怨父母的少了,三年級的何碧云老師不等李老師說完,激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開展感恩教育是給學生送上一頓豐盛的精神營養大餐。它讓我們的學生變得懂事,學會珍惜,現在學生們都體會到老師辛勤工作是為了自己,所以懷著感恩的心專心學,認真聽,成績有了明顯進步。這時,一年級的黃梅英老師又馬上接過話題:開展感恩教育,教會孩子做人。現在我一年級的學生年紀雖小,但很懂得關心老師。你站久了,他會悄悄給你搬張椅子,你給他分早餐,他會甜甜地說聲謝謝。真讓你感到從教為師的快樂。緊接著,各班班主任紛紛發言,或按起草的提綱洋洋細說,或按打好的腹稿侃侃而談。二(3)班班主任吳笑歡老師在第二個發言后,仍然意猶未盡,待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發了言后,又談了自己的看法。
那天,該校老師爭相發言的熱烈情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月30、31日下午,楊仙逸小學校園內一到六年級各班都以“感恩”為主題,組織師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中隊主題會,以這種特別的形式讓老師家長陪著孩子共慶“六一”兒童節,在主題會上,有的學生深情回憶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父母、老師、還有他人給自己的幫助;有的學生高唱《念親恩》、《媽媽的吻》、《感恩的心》等愛的歌曲;有的學生以自己的特長,或跳舞,或唱歌,或彈琴,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有的學生通過表演小品、快板、詩朗誦等節目來表白自己的感恩之心;有的學生給父母、老師送花、愛心卡、親手制作的項鏈;還有的學生當場給父母捶背揉肩,和父母一起玩摸手游戲等。情到深處,不少學生擁抱著父母、老師、同學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現場的一千六百多學生,再加一千多家長無不被人性中“感恩”這一美好的情感深深打動著。學生在回憶述說自己得到的師愛、父愛、母愛、朋友之愛時,因為激動而熱淚盈眶,現場的家長有的因為聽到自己少不更事的孩子今天當眾對自己表達的感激之情而激動得淚水盈眶;有的家長因為看到自己孩子用歌、用舞去感激一切,表現得幸福愉快而激動得雙眼通紅;有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當場親昵地給自己捶背揉肩,感受到孩子對自己的關懷而幸福得失聲哭出來。淚流著,但大家的心卻快樂著,紛紛感謝學校老師既教會了孩子知識,還教會了孩子做人,說孩子現在懂事多了,知道體貼父母了。有的家長還說,學校開展的感恩教育,使自己和孩子之間本來日漸緊張的母子關系變得和諧起來。那天,該校學生、家長的真情流露,記者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感言】
“感恩”從點滴小事做起
該校校長羅堅紅認為,當前,普遍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再加上“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傳統教育觀念,致使孩子不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有的孩子更不體諒父母的艱辛,哪怕父母節衣縮食供孩子上學,也被孩子認為理所當然。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我們的孩子卻根本沒有感恩意識,這就喪失了做人的最起碼道德。
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學校教育的漏洞,反映出我們的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我校把“深入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新主題,深入開展感恩教育,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從感受最深的身邊人、身邊事開始,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我們。從感激父母老師開始,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再引導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感激一切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隨著感恩教育的深入開展,學生認識到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得到的幫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紛紛表示現在要努力學習,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報答父母的恩德,報答老師的培育,報答所有關心自己的人,將來要積極為他人做好事,為社會做貢獻。由此,學生的思想境界開闊了,道德素養提升了,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態度更端正了,學習勁頭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