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西部主要的國家
第十八課時 歐洲西部---主要的國家一、荷蘭
1.位置:西臨北海,東鄰德國,南鄰比利時.
2.農業發達:
(1)乳畜業發達:飼養奶牛.
(2)出口畜產品:奶制品,雞蛋,土豆,豬肉,蔬菜.繼美,法之后成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
(3)鮮花王國:
地位:花卉占世界總出口的60%(世一).
條件:自然: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溫帶海洋氣候.
社會:市場廣闊,技術先進,規模大,交通便利.
3.風車之國:
4.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
5.填海造陸:
二、英國:
1.位置:
海陸位置:位于歐洲西部,東臨北海,西臨大西洋,東南隔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
經緯度位置:北緯50°——60°,西經8°——東經2°;0°經線經過英國.
2.領土:英國是大西洋上的島國.領土由大不列顛島與愛爾蘭島東北部組成,還包括周圍5500個小島.
英國分區:英國共分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其中英格蘭是英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人口占全國80%.
3.地形:
(1)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半島,岬角——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進出口貿易發達.
英吉利海峽:位于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之間.
海底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峽最狹窄處——多佛爾海峽.
作用:①.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交通更為方便;
②.促進了英國與歐陸各國的貿易往來(交流);
③.促進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3)地形區:大不列顛島——北部和西部為山地(奔寧山脈)和高原;英格蘭東南部為丘陵(切維厄特丘陵)和平原(倫敦平原);北愛爾蘭——以高原和丘陵為主.
4.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成因:終年受西風帶控制;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增溫增濕.
特點:終年濕潤多雨,降水較多,分配均勻,日照較少,多霧.
差異:降水西部多于東部——原因:西部為迎風坡,降水較多,東部為背風坡,降水較少,光照較充足.
對農業影響:西部地區:因陰雨天多,日照較少,氣溫較低,不能滿足谷物生長,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乳畜業比較發達.
東部地區:因降水較少,光照較充足,可以滿足小麥的生長.
5.河流:泰晤士河.
6.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后,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余
7.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集中地區(小麥、大麥):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8.首都倫敦
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現在工廠大多將燃煤改為使用石油、煤氣或電能,霧已少見。
三、法國
1.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2.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