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初期的統治 教案(二)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歷史教研員高級教師 張桂芳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國民政府采取了哪些穩定財政的措施?幣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作用。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和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由于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內受封建勢力阻撓和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控制,當時國民經濟的發展只能是緩慢和畸形的。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思考“國民政府初期經濟發展狀況”從而培養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一、加強對財政金融的控制
1.整頓財政的原因和目的
2.整頓財政的措施和作用
二、國民經濟的緩慢發展
1.國民經濟發展的情況
2.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國民政府加強對財政金融的控制。
本課難點:幣制改革及其作用。
二、講本課前,先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再結合課文前的提示引入本課具體內容。
三、“加強對財政金融的控制” 一目有兩方面內容,一是當時財政困難的原因和整頓財政的目的;二是穩定財政的措施及其作用,重點講幣制改革。這一目需要講清以下3個問題:1.軍費激增是財政困難的主要原因。教師可引用本課資料中提供的數字說明這個問題。2.整頓財政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3.通過整頓稅務、控制金融、改革幣制等措施,使中央的財政收入大為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經濟的發展。
關于整頓稅務,可讓學生看本目表內三項主要稅收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使學生知道整頓稅務的重要性。
關于控制金融,涉及到許多專用名詞,學生不易理解,教師也不宜細講。建議直接講國家設銀行控制了貨幣和公債發行,存款、貨款等金融事業即可。
幣制改革及其作用是本課難點。教師只要結合課文和圖畫讓學生明白兩點即可:
1.法幣是一種紙幣,成為當時國家法定的唯一的流通貨幣;貨幣統一,方便了商品交流。
2.禁止白銀流通;強迫白銀擁有者向銀行兌換法幣,使國家掌握了大量白銀,可限制白銀外流,有利于經濟發展。
本目小字介紹了整頓稅務和控制金融的情況,對學生不作要求,有余力的學生可自己在課下閱讀。
四、“國民經濟的緩慢發展”一目,有兩層內容,一是講有所發展;二是講發展緩慢、畸形及其原因。教師可結合課本上的示意圖和統計表扼要介紹工業、交通運輸業、農業的發展情況。有關爭奪筑路權的小字,教師可概述一下,以增加生動性,也可使學生對帝國主義插足,軍閥間的糾葛影響經濟發展有一印象,為分析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打下伏筆。對經濟發展緩慢、畸形的原因,教師可結合課本上示意圖向學生講解,然后歸納為兩條:1.由于封建勢力的阻撓和官僚資本的控制,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可能快。這點可讓學生看前邊我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榮氏家族被官僚資本排擠、壓制,被迫抵押兩個工廠的史實,以使他們理解。2.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國國民經濟在當時是不可能獨立地、正常地發展的,是畸形的。在外國資本勢力強的部門,本國的民族資本就少得可憐。在外國資本滲透少的部門,本國資本就多一些,民族企業發展快一些。因此,在國民政府時期,我國幾乎沒有建立自己的重工業,有的主要是輕工業。民族資本在輕工業中的比例也日趨縮小。
本課重點
重要年代 1935年
重要人名 宋子文
重要詞語 法幣 幣制改革
附:本課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史綱》(張憲文主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中國現代史人物傳》(王永均 劉建皋編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中國現代史稿》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中國現代史參考資料》(王檜林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