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老人與海
3.老頭兒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見帆,看不見船,也看不見船上冒出來的煙。只有飛魚從船頭那邊飛出來,向兩邊倉皇地飛走,還有就是一簇簇黃色的馬尾藻。他連一只鳥兒也看不見。
剖析:“他看不見帆,看不見船,也看不見船上冒出來的煙”“只有飛魚”“馬尾藻”“連一只鳥兒也看不見”,這些語句表現了大海的寬廣。作者用優美的抒情筆調使小說的敘述大為增色。此外,生動的比喻和精彩的對話也交相輝映,呈現出作者樸實無華、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作者把桑地亞哥的行動寫得絲絲入扣、分外逼真。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大海的寬廣也反襯出了老人的渺小、不足道,從而突出了老人的硬漢子的形象。
審美鑒賞
英雄的贊歌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這輩子能寫出的最好的作品”。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
《老人與海》的寫作風格基本上傾向于現實主義。它的素材來自于現實。1937年,作者海明威在一篇報道中提到一位在加勒比海捕魚的老人,說他釣的大魚被鯊魚吃去了一半。當別的漁民在海上發現他時,還有一大群鯊魚圍著他的船游來游去。老人心疼自己釣來的魚,氣得在船上大哭不止。這件事使海明威久久不能忘懷。XX年之后他終于以它為題材,概括進作家所熟悉的古巴漁民生活,融入作家對人生的體驗和理想,寫成了《老人與海》。小說中,作家采用了大量現實主義的細節描寫。尤其是捕魚過程和與一群群鯊魚搏斗的場面描寫,非常細膩真實。有人講,《老人與海》的有些地方已近似于新聞報道一樣的真實了。
《老人與海》是一首英雄主義的贊歌。作者采用樂觀主義的寫法,通過桑地亞哥形象的塑造,作者熱情地贊頌了人類堅不可摧的力量,并表達了作家對人類社會前景的樂觀態度。海明威認為,人類雖然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遭受了種種苦難,但就是因為具有了這樣一種堅強的力量,才得以戰勝苦難,不斷發展,并走向美好未來。因此,海明威對未來抱有信心,在失敗中歌頌勝利。
《老人與海》中,有不少描寫都富有象征內涵,包含著深刻的寓意。小說里的打魚,是人生角斗的一種象征。大海和老人捕魚的經歷,可以說是人生的縮影。在作者筆下,馬林魚和鯊魚都是大自然中強者的象征,作者寫魚,實際上是為了寫人。作者越是把魚寫得美麗、崇高、兇狠和不好對付,也就越反襯出老人的勇敢、頑強的硬漢形象。
日積月累
一、學海拾貝
象征
象征是藝術表現手法的一種,往往指用具體的事物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用火炬象征光明,再如高爾基《海燕》中的“海燕”象征勇于搏擊風浪的革命先驅者。運用象征手法,必須借助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抓住象征體與本體之間具有內在聯系的因素,加以展示和描繪,以更好地服務于主題的表現。
在文學作品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可以避免文章主題和情感表達的直白,而使之顯得委婉、曲折、含蓄、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