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詞二首 教案
下片:緊承上片,仍借六朝故事,說時政當局;表達作者豁達的胸襟、無畏的膽識和豪邁的氣魄。
作品最后兩句連用二典,描繪出一幅北伐勝利的理想圖景,將作品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當年,東晉大將祖逖北伐渡江,船至中流而擊楫發誓:不破敵誓不回頭!辭色激烈,士氣大振。
結構巧解
《桂枝香》
這首詞上片描述景物虛實結合,濃淡相宜,視角有遠有近,為下片的個人詠嘆埋下伏筆。下片轉入抒情,借對六朝統治者相繼敗亡的感嘆,抒發對北宋王朝的深深憂慮。
《念奴嬌•登多景樓》
這首詞先從登上多景樓寫起,突出此地的戰略進攻意義,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騙性;下片仍借六朝故事,說現實政局。
天限南疆北界:危樓→一水→六朝
河洛腥膻無際:王謝→中流→小兒
寫作特色
《桂枝香》
意境開闊,剛健渾厚
這首詞立意高遠,體氣剛健而渾厚。多處化用前人的詩句、詩意,以壯景抒懷,不見雕鏤痕跡,具見錘煉之功。這首詞在藝術上的成就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王安石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內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歷代詩余》引《古今詞話》說:“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為絕唱。”王安石一生雖然寫詞很少,但這首詞卻是可以千古傳唱的。
《念奴嬌•登多景樓》
議論精辟,筆力峻峭
這是一首寫得不同于一般的懷古詞,議論精辟,筆力峻峭,字里行間充滿豪情,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愛國主義立場。陳亮和辛棄疾志趣相同,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陳同甫與稼軒為友,其人才相若,詞亦相似。”從藝術造詣說,陳不如辛,但就其慷慨豪放的風格而言,兩人是相同的。
主旨探究
對這兩首詞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桂枝香》
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競逐”的腐朽生活,借以警告當權者。
《念奴嬌•登多景樓》
這首詞批判了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借天險以求茍安的狹隘。
對這兩首詞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