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聚變
教學目標
1.知道重核的裂變和鏈式反應.
2.知道什么是聚變.
3.知道核反應堆和核電站。
4、通過介紹我國核電站的發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介紹放射性污染和防護,進行環保教育。
6、 了解聚變反應的特點,知道可控熱核反應。
7、 知道熱核反應的區別及優越性。
8、通過介紹我國在可控熱核反應方面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課題引入
1、核反應有些釋放能量,有些吸收能量,人們想利用核能,當然必須選那些釋放核能的核反應。什么樣的核反應能釋放核能呢?利用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行嗎?例如
u 238在α衰變時放出的α粒子具有4.18mev的能量,但它的半衰期很長,達4.49億年,衰變非常緩慢,功率太小。利用人工轉變行嗎?例如
① 可放出能量5.6mev;
② 可放出能量4.8mev;
但粒子擊中原子核的概率太低,只有百萬分之一、二。實在得不償失!有哪些核反應才真正具有實用價值呢?
2、說明有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質量的核,有些輕核結合成中等質量的核都能發生質量虧損放出巨大能量。物理學中,把重核分裂成質量較小的核,釋放出核能的反應叫裂變,把輕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核,釋放出核能的反應叫聚變。本節(包括課本第六節、第七節)介紹裂變和聚變。
重難點分析
1、裂變和聚變
精確的研究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質量跟原子序數的關系,如人教社教材中圖24-11所示,這個圖線是解釋那些核反應釋放能量的根據。這個圖線表達了原子核組成的重要規律。按圖線分析可知,怎樣的反應有質量虧損是釋放能量的,從而明確:裂變是重核分裂為質量較小的核,釋放核能的反應;聚變是輕核結合為質量較大的核釋放出核能的反應.
2、鈾核的裂變
鈾核的裂變,一般分裂為兩個中等質量的核,叫二分裂,產物是多種多樣的,一種典型的反應如下述核反應方程所示:
(也有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但出現的概率極低,約為二分裂的千分之三和萬分之三。)
這個核反應的結果中,又釋放出2-3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引起其他原子核的裂變,形成鏈式反應,使裂變繼續下去。當然維持鏈式反應是要有一定條件的,這個條件是,每次裂變產生的中子,至少平均有一個能再度引起裂變反應。這些中子,有的可能被雜質吸收,有可能穿出裂變物質體外,因而不能引起新的裂變發生。為維持鏈式反應要減少裂變物質中的雜質,增大裂變物質的體積。可以簡單介紹臨界體積、臨界質量的概念,純u235球形的直徑約4.8cm就達到了臨界體積,其臨界質量大約1kg左右.
根據質能方程可以計算出上述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為201mev. 鈾核的每個核子平均釋放約1mev.
3、核電站
利用核能發電的核心設施是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是用人工控制鏈式反應的裝置,教學中要重點講述用人工方法控制鏈式反應速度的原理。其構造可利用掛圖,分五部分予以介紹.
(1)鈾棒. 由濃縮鈾制成,作為核燃料
(2)減速劑:常用的減速劑有石墨、重水等,使裂變中產生的快中子(能量在0.1-20mev,平均約為2mev)減速為慢中子(能量約為 mev),因為鈾235裂變需要的是慢中子,只有通過減速,才能維持鏈式反應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