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東阿 》教案
1:景公為什么對晏子的評價會出現偏差呢?
明確: 齊景公只聽信近臣對晏子的評價,導致他在評價晏子時出現了失誤,告誡齊景公也啟發后人——評價人(考核官員是否盡職盡責)要客觀公正,不能偏聽偏信,不作實際調查研究就輕下結論。
2:你認為晏子的這種進諫方式好不好?
明確:晏子的此次勸諫是以東阿百姓的幸福、國家的安危、甚至是踐踏國家的法律為代價的,實在是難以恭維。事實上他是很能言善辯的,為何不用己之所長去勸諫景公呢?
知能提升
一、基礎知識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公召而數之 數:責備
b.而君反以罪臣 罪:以……為罪
c.避賢者之路 避:避開、閃開
d.景公乃下席而謝之 謝:感謝
解析:選d 謝:意思應為“道歉”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臣請改道易行 b倉庫少內
c陂池之魚 d屬托不行
解析:選c古今都是“水澤池塘”的意思。
a.文中意為:更換行事的方法。今意為:改變行動的趨向或路線。b.文中意為:特指國家的倉庫,即“國庫”。今意為:泛指一般的倉庫。d.文中意為:不接納。今意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二、審美探究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題。
晏子治東阿三年,景公召而數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于子!标套訉υ唬骸俺颊埜牡酪仔卸螙|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景公許之。于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也,屬托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饑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東阿也,屬托行,貨賂至,并會賦斂,倉庫少內。陂池之魚,入于權家,當此之時,饑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愿乞骸骨,避賢者之路!痹侔荨>肮讼孪x之曰:“子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不復與焉!
(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而
①景公迎而賀之曰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b之
①今臣之治東阿
②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c矣
①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d與
①寡人不復與焉
②又患無碩師名人與之游
解析:選d兩個“與”分別意為“干涉”和“結交”。
a.兩個“而”都是表示承接關系。b.兩 個“之”都是用于主謂之間。不譯。c、兩個“矣”都是語尾助詞,譯為“啊”
6.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與晏子治理東阿正確作法有關的一組是
①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 ②屬托不行,貨賂不至 ③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④并會賦斂,倉庫少內 ⑤陂池之魚,以利貧民 ⑥當此之時,民無饑者
a.①③⑥ b.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