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能力訓練一】
3.試分析沈從文小說《邊城》中翠翠這一人物形象。(5分)
三、(江浦高級中學模考試卷)
1.下面對有關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a.覺新是巴金的長篇小說《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由于他處于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處”,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義”,逆來順受,委曲求全。
b.《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說,其中“伏龍”指諸葛亮,“鳳雛”指徐庶。徐庶后雖被曹操用老母賺取,但終生不曾為曹操設一謀,因此后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后語。
c.薛寶釵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她一有機會就要勸賈寶玉學些應酬世務,講些仕途經濟,使寶玉越發反感,由于她在賈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達到了和寶玉結婚的目的,但她卻沒有得到愛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義的犧牲品。
d.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現無疑是他的優柔寡斷。面對著父親被毒殺,母親被占有,王權被竊取,國家被覬覦的家仇國恨,哈姆雷特有強烈的復仇愿望。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對殺死仇人這一看似簡單的舉動卻表現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疑慮情結,使復仇計劃一次次功虧一簣。
e.魯迅的《狂人日記》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以一個瘋子的口吻自述,由十三則日記組成,主題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結尾處“救救孩子”的吶喊震人心魄,發人深省,盡管因是照搬了俄國作家果戈里的原話,缺少一點創新意味和民族特色而稍顯不足。
2.請簡析《雷雨》中魯侍萍這一人物形象
3.請簡述《紅樓夢》中“木石前盟”的由來。
四、(鹽城中學模考試卷)
1.下面對有關名著名篇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a.《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當時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揚時期,作者創作小說意在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對中國舊有制度進行深刻剖析,全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