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模塊分類復習9
解答語言連貫題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有:
1. 陳述對象統一的原則
例:填到橫線上與上下文銜接較好的一項是
小明爬到床下,偷偷躲了起來, 從床下拽了出來,送到幼兒園去了。
a.媽媽找了好久,最后才發現他,
b.但后來還是讓媽媽給找到了
c.使媽媽找了好久,終于把他找到了,
d.但媽媽畢竟發現了他,
保持統一的陳述對象是保持語言連貫性的首要條件。一般說來,同一主旨的話題,陳述對象是明確集中的,圍繞同一陳述對象所展開的話題,前后銜接緊湊,思維順勢而下,轉換了陳述對象,話題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壞,語句也就不連貫。上題是非常典型的一道題,全句連貫地表述小明的情況,保持陳述對象一致的只有b項。a、c、d三項的不妥之處在于不恰當地變換了陳述對象,一會兒說小明,一會兒又說媽媽,這就造成表達不夠連貫。
2.句終句首一致的原則
要用語連貫,是否始終要保持陳述對象的一致呢?并非如此,有時也可根據表達需要恰當變換陳述對象。
例2: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上下文銜接較好的一項是
①遠處看,山頂上明顯地有座寶塔。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②遠處看,寶塔明顯地坐落在山頂上。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③他們在工廠里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干過這些活,連見也沒見過。
④他們在工廠里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這些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干過,連見也沒見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這道試題,①②句要從話題和陳述對象考慮。②句是以“寶塔”為陳述對象,兩個句子的主語是“寶塔”,前后一致,表述連貫。③④句要從語意的連貫考慮,④句中的第2句以第1句的賓語為主語,遵循了句終句首一致的原則,恰當地變換陳述對象,使語意在銜接上更緊密。
3.句式前后一致的原則
例:下列各句括號內的兩種表述分別編為四組,表述全都恰當的一組是
①魯大海--四鳳的哥哥,魯貴的半子—-進。他身體魁偉,(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兩頰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連綿幾千里,(a.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湖泊,不論森林、溪流,b.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豐饒的物產。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這道題第1句要從保持句式一致考慮。第1句中要求選擇的句子的前后兩個句子都是主謂句,為保持句式協調,選擇的句子也應該是主謂句而不是偏正短語,所以選擇b。第2句中則是對景物分類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邏輯,將“高山”與“深谷”、“草原”與“森林”、“溪流”與“湖泊”分別并列在一起,這種分類才符合事理邏輯,從欣賞角度看也不致產生太大跳躍,所以應該選擇b。正確答案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