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詳解及經典考題分析
前四句描寫靜夜里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發,通過這些,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著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詩境淺說》說,這首詩“前半首寫獨處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為律詩一格”。從章法上看,確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一于悲。后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字,就表現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著“喜”字,背后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發,互相映襯,使所要表現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效果。
比興兼用,也是這首詩重要的藝術手法。“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托氣氛,特別富有詩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是頗為貼切的。樹葉在秋風中飄落,和人的風燭殘年正相類似,相似點在衰颯。這里,樹作為環境中的景物,起了氣氛烘托的作用,類似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云: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善狀目前之景,無限凄感,見乎言表。其實,三詩之妙,不只是善于狀景物,而且還善于設喻。司空曙此詩頷聯之所以為優,在于比韋應物、白居易詩多了雨景和昏燈這兩層意思,雖然這兩層并無“比”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悲涼的氣氛。“雨中”、“燈下”兩句之妙,就在于運用了興而兼比的藝術手法。
【•廣東卷】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月
杜甫
萬里瞿唐①月,春來六上弦②。
時時開暗室,故故③滿青天。
爽和風襟靜,高當淚滿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唐:瞿塘峽,位于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農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頻頻。
10、【答案】(1)全詩以名曰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寓著兩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動蕩、國事艱難的憂慮及對家鄉故園親人的思念。
(2)①“萬里”極言空間之寥廓,烘托了詩人望月懷遠的思緒之綿長②“夜久”極言時間之久遠,烘托了詩人因憂慮時局動蕩、國事艱難以及思念親人而老淚縱橫、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考點】第(1)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的鑒賞。第(2)題:考查詩歌的情感的評價。
【解析】第(1)題:“月”是本詩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月的特點,再結合詩人遭遇和國家的局勢作答。第(2)題:結合注釋①作答。
【思路分析】考生不要放過有助于作答的任何線索,如注釋、標題甚至問題。通讀全詩,結合背景,從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出發。
【•天津卷】13.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