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宋元詞曲
10.詞的下闕作者是運用怎樣的手法來抒發情感的?(6分)
答案:9.答:上闋描繪了秋天薄暮時的景色,意境凄冷。藍天上輕綃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縷紅色,夜幕即將降臨;槐枝里投宿的鳥在啼叫,冷煙濃密;詩人懷著愁緒倚在畫闌之東,看到的是凄冷的朦朧的月光,聽到的是透過風傳來的幽怨的笛聲。
(概括畫面內容“秋天薄暮時的景色”1分,概括畫面特點“凄冷”1分,具體分析詞句共3分——“碧幕霞綃一縷紅”點明“夜幕即將降臨”1分;“槐枝啼宿鳥,冷煙濃”描繪出大意1分;“黃昏月,一笛碧云風”點明“月光凄冷的朦朧”的特點1分。)
10.答:下闋用典抒情(借古抒懷),以屈原自比,表達與屈原一樣的渴望盡忠卻不被理解的愁怨;以灼灼自比,表達自己想像灼灼一樣用絲巾裹著淚寄托情感,卻找不到鴻雁的無奈;又以蘇武自比,表達了沒有人能把他的心意轉給君王的痛苦。全詞抒發了作者耿耿忠心以及救國大計難以實現的孤憤。
(手法, 用典抒情(借古抒懷)1分;具體分析任意兩個典故各2分;情感,“耿耿忠心以及恢復大計難以實現的孤憤”1分。)
11.文學作品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5題(15分)
草 堂 詩 魂
細雨蒙蒙,落葉飄飄。
當我來時,又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季節。老天像有意在營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讓人來品味一種人生意蘊——文章憎命達!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這絕代詩圣生命的一大棲息處,這和著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偉大靈魂沉吟的處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園。草堂公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和柴門等景觀組成,給成都人一個清幽的休息場所,也給遠方慕名而來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設施是對過往的紀念,也是對現在的經營。只是草堂,作為一個詩人藝術生命的凝結處,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作為一段歷史的現象臺,太有特點了,情緒也太濃重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讀清人顧復初的“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盤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那副對聯,更讓人噓唏不已。莖蘭蘭擔i塵萱苧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注定會占有輝煌。
草堂足供觀賞,甬道曲折,盡可徜徉,更何況又是細雨迷蒙,黃葉鋪地!草堂,草堂,此時此際的草堂在訴說什么呢?從開元到天寶,《壯游》,《三吏》《三別》,《jb征》,《秋興八首》,直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僅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也是杜甫的價值所在。舍此,我們又何以了然在一個大起大落的時代里,有一個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這些是不必說的。但僅僅如此,就遠不能了然杜甫詩歌抑郁沉雄的內在生命力,也遠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與命運悲劇。這正是文章憎命達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層的人生意蘊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