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項復習教案
b.從人的胚胎組織分離出來的干細胞可以培養成為其它動物的多種組織細胞。
c.胚胎干細胞具有無限度增殖的危險,所以目前還沒有條件在人體上進行移植。
d.胎干細胞研究在醫學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會倫理上卻遇到了很大麻煩。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題。
人類對技術的樂觀或悲觀傾向由來已久,但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愛德華•泰訥的說法可能會使你大吃一驚:技術不僅沒有給人類締造福祉,反而極大地報復了人類。泰訥寫道:就在我們歡慶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亂削減了幾分之時,我們制造的新機器開始脫離我們的控制,獲得自身生命,通過“報復效應”讓我們嘗到屈辱的教訓。
報復效應與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壞的影響,例如,服用抗抑郁藥會導致腹瀉。而報復效應的影響也很壞,但壞得讓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藥讓人變得更加抑郁。核能發電是一種有效的能源,但它會產生污染,這是一種副作用;然而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爆炸的發生,卻是由于該電站在試驗一種新的安全防護系統,這就是典型的“報復效應”。
泰納拿出了許多事實證明他的論斷。
火蟻是生活在美國東南部的一種毒蟻,因人被這種蟻咬傷后,會產生燒灼般的痛感,故名。伴隨著ddt及其它強力殺蟲劑的發明,美國政府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東南部地區大量噴灑殺蟲劑,試圖一舉滅絕火蟻。但30年后,政府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由于殺蟲劑殺死了火蟻的各種天敵,事實上反而幫助了火蟻的繁衍。在這場人類技術對火蟻的大戰中,技術被證明是它自身最大的敵人。美式足球的頭盔,最初設計時是用來在激烈的對抗中保護運動員頭部的,但在引進賽場之后,卻造成了大量脊柱受傷的事故,原因是運動員們自動地把他們的新裝備當作進攻的工具。旨在使足球運動更安全的技術實際應用起來,反而增加了該運動的危險性。
最熟悉的例子也許莫過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紀早期,在抗菌素研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樂觀地預測說,長期以來困擾人類的一些古老疾病將被徹底消滅。而現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細菌的抗藥性空前提高,我們面對一波又一波致命的“超級蟲”,卻拿不出新的抗菌素來擊敗它們! 根據同樣的邏輯,圍繞著一個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擁擠。
據澳大利亞的一份報告,在過去XX年,電腦技術非但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創造出無紙辦公室,反而使紙張的耗費量增加了4倍。這份報告說,每名辦公室人員平均一年要用掉30公斤紙。為了滿足商界對紙張的需求,1995年澳洲有165萬棵樹被砍伐。報告說,70%的普通辦公用紙被扔掉后,沒有得到循環利用,而是被當作填埋凹地的垃圾。
技術反噬人類的事例,還可以舉出許多。但我們與其把泰納的說法當成一種絕望的聲音,不如把它視為一種警告。日益復雜的技術文明常常會帶來無法預料的結果,這些結果與人們當初的良好愿望大相徑庭。然而無論如何,科學要向前發展,人類也日益進步。
13.根據文意,下列對“報復效應”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技術不僅沒有給人類締造福祉,反而極大地報復了人類。
b.我們制造的新機器開始脫離我們的控制,讓我們嘗到屈辱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