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攻略(一)
2、寫作指導
有些話題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兩種乃至兩種以上的事物或對象,那么命題人在擬定話題時就可以將這兩種事物、對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個話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關系性話題”。如:XX年的“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全國卷),“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重慶卷)等。對于這類話題,我們在審題時需要將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提示出來,不可偏廢,否則就有可能偏題。
3、例文評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希爾•西爾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記述了這樣一件故事:一個圓環失去了一個部件,它旋轉著去尋找這個部件。因為缺少了部件,它的滾動非常緩慢,這使得它有機會欣賞沿途的鮮花,可以和陽光對話,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蟲聊天……而這是它在完整無缺、快速滾動時無法注意、沒能享受到的。但當它找到那部件后,因為滾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從容欣賞花,也沒有機會聊天,一切都變得稍縱即逝……
請以“得到與失去”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構思指津】
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人們忙于各種事務,疲于應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時間靜下來反思生活,檢點人生,很容易在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慮與矛盾的境地,《失去的部件》對我們很有啟示。這里的“部件” 理解可泛化,寫作時既可寫人們對被忽視的忙碌的生活本身的思考,也可以從“失與得”的辯證關系切入。
[例文]
圓缺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東籬下,一個采菊的身影,揮罷衣袖,吟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在誤落塵網三十年后,他選擇了守拙歸田園,失去了五斗米,卻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夢中的天姥山的 石階上,腳著謝公屐,看海日,聞天雞,醒來便仰天長嘯出門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他選擇了騎鹿游名山,失去了權勢,卻得到了開心顏。在惶恐灘頭,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氣,不被利祿所惑,不為強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卻得到了千古贊頌。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著缺憾。
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個人的恩怨,為了一己之私,他讒言獻媚,一旨“莫須有”,斷送了祖國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滿足,卻留下了千古罵名。在列強任意踐踏我們的民族的危難中,為了榮登大寶,圓皇帝夢,他泯滅良知,斷然簽下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是的,他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持,最終卻在絕望中死去。
在國家蓬勃發展的時候,在人民需要體恤的時候,為了金錢,為了虛榮,他忘記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時的榮華,卻最終難逃法網。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著圓滿。
不要為了失去的追悔傷心,也許失去意味著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選擇的是純潔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許得到代表著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選擇的是虛榮而又自私的目標。
天臺國清寺的兩個詩僧,在幽靜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對話。一問:世人謗我、欺我、辱我、惡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