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19)文學作品閱讀
由情及旨巧體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終貫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他的或喜、或憂、或悲、或思的情感,通過情感傾向的宣泄表達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題的過程中通過對散文情感的體味來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視,在高考中這種題目也屢有出現。因此需要學會在閱讀過程中由體味作者的情感進而準確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XX年高考全國卷ⅰ第17題: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第一問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詩句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陽關古道蒼涼美》最后一段可知,它是對今天陽關的贊美,也抒發了作者的豪邁感情。第二問一般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應開頭(或標題),總括全文;內容上,主要是點明主旨,升華主題,強化觀點等。答案:(1)表現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2)回應了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并強化了作者的觀點。
由技及文巧分析。從近年來高考散文閱讀來看,對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運用的考查從沒放松過,這實際上是考查文章表達手法、表達技巧、分析鑒賞的能力,因此可以通過對文中方法技巧的分析去體味文章的意境,領會文章的主旨。這種題型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從表達手法、表達技巧所在句的內涵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一種是對文中作者某種表現手法或表達技巧的賞析。對這兩種題型,我們只要把握住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聯系上下語句和全文的情感基調,就能較容易地得出較為準確的答案。如XX年高考江西卷第18題:這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卻用了大量筆墨回憶十多年前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等有關情況。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作簡要分析。本題就是考查鑒賞散文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選材可以豐富多彩,中心應該明確統一。本文副標題已經表明,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悼念魯迅先生,那么,文中用了大量筆墨回憶十多年前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等情況,旨在襯托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襯托那個“微跛的孩子”對魯迅先生的“敬慕”之情。答案:襯托。用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人格襯托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時代對孫中山的“敬慕”襯托“微跛的孩子”對魯迅先生的“敬慕”。
沖刺練習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白馬湖
朱自清
今天是個下雨的日子,這使我想起了白馬湖,因為我第一回到白馬湖,正是微風飄蕭的春日。
白馬湖在甬紹鐵道的驛亭站,是個極小極小的鄉下地方。白馬湖并非圓圓的或方方的一個湖,如你所想到的,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許多湖的總名。湖水清極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點兒不含糊,像鏡子。沿鐵路的水,再沒有比這里清的,這是公論。遇到旱年的夏季,別處湖里都長了草,這里卻還是一清如故。白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個,便是我們住過的屋的門前那一個。那個湖不算小,但湖口讓兩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見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盡里頭,有一個三四十戶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為姓徐的多。這村落與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來得撐船。后來春暉中學在湖邊造了房子,這才造了兩座玲瓏的小木橋,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驛亭車站。那是窄窄的一條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雖常不見人,走起來卻不見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個初到的來客,他左顧右盼,是只有覺得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