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言虛詞用法復習4
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后序》)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復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手段或憑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者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指南錄〉后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藥》)
“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后說明或論斷。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古之讓天之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
“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者”有時放在數詞后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何
1.用作疑問代詞。
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2.用作副詞。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3.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竊符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