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立身處世(精選2篇)

立身處世

發(fā)布時間:2023-07-27

立身處世(精選2篇)

立身處世 篇1

  課堂互動

  1.師:在《為政》一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生: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

  2.師:在《公冶長》一章對于子路、顏淵及孔子的志向你怎么看待?你認為他們的區(qū)別在于哪里?體現(xiàn)了他們各自怎樣的理想?

  生:子路,他在這里表達的是一種“公有”的思想,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胸襟廣闊、仗義疏財?shù)钠犯瘛n仠Y,他的志向其實是道德修養(yǎng)的自我完善,既表現(xiàn)了一種高尚的奉獻精神,也表現(xiàn)了他為人比較謙虛謹慎的處世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講的是以仁治天下,是圣者之事,這自然就更難得了。

  師:在第二章里,孔子及其弟子們自述志向,主要談的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及人為處世的態(tài)度。孔子重視培養(yǎng)“仁”的道德情操,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從本章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3.生:在《泰伯》(六)中曾子談道有道德、有知識、有才干的人,他可以“托孤”,可以“寄命”,在生死關頭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請老師為我們分析一下。

  師:孔子設想的君子人格中,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完善自我,即終生堅持自我道德修養(yǎng),堂堂正正地做人;另一方面要具有社會義務感、社會責任感,即關心國家是否興盛,人民是否安居樂業(yè)。前者,完善自我是條件的基礎;后者為國家,為民族盡心盡責,才是君子道德修養(yǎng)的旨歸。曾參體認孔子之意,表達孔子之意。在先王去世之后佐幼主,受托管理國家的重任,面臨生死考驗而不改變其志向,這是真正的君子人格。培養(yǎng)君子這種人格,不僅是孔子對弟子們的期望,也是他對后人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寄予的厚望。

  4.師:《泰伯》(七)中說,“任重道遠”“死而后已”道出了讀書人崇高的歷史使命和必須付出的艱辛,也成了歷代有志之士的人生鞭策。這段話氣勢磅礴,一字千鈞,令人蕩氣回腸。歷史上許多忠貞有為之士,為國家、民族立千秋功業(yè),永垂史冊,正是這種思想影響和鼓舞的結(jié)果。大家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生:知識分子應鍛煉自己的堅強意志,以實現(xiàn)“天下歸仁”為天職,這是一項重大而須長期努力完成的任務。為此,要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關鍵在于努力提高對重任遠道的認識程度和不斷壯大朝著理想行進的隊伍。可以想見,孔子當時把擔社會大任作為對他的弟子進行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心地眼界是很寬的,他的思考是基于民眾而達至天下的。

  生:歷史證明,孔子倡導的承擔社會大任,為國為民而奮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著中國人民前赴后繼、英勇奮斗,并由此孕育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千百年來,為億萬人民群眾所共識。

  師:第五章是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前進,后代一定會超過前人,這種今勝于昔的觀念是正確的。

  生:孔子寄希望于青年,勉勵青年及時向?qū)W,切莫老大徒傷悲。我們說有志不在年高,年輕一代超越前輩,這是必然。其根據(jù)有以下兩點。(1)這是繼承基礎上的發(fā)展。每一代人都是踩著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的,看上去,自然就高于前人。(2)推陳出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知識,每代人都為此付出幾乎畢生精力,但當時代進步,上一代人的知識往往老化而不適應,下一代人必然以上一代人所沒有的知識而使上一代相形遜色。這樣,以一生獻身事業(yè)的人,一定會為后來者居上而欣慰鼓舞。當然,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能超越上一代。一個人到四十、五十歲還沒有成就,那以后往往難有成就。這也是一般情況。實際上四十、五十歲以后有成就的還是有的,問題在于自己的努力。

  5.師:孔子在第六章中強調(diào)了人的骨氣:一個人一旦立定了志向,任何力量也動搖不得,改變不了。一個真正的仁人志士,他的生命可以被剝奪,他的肉體可以被消滅,但他的信仰不能被改變,他的意志不能被征服。

  生:一個人的志向能否被剝奪,決定于自己。由于各種原因而改變志向的事是不少的。有些改變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有些是迫于壓力。如果說不同無道者同流合污不容易,那么在危急關頭堅持自己志向則更加不容易。一個人假如因外界壓力而不斷改變志向,其人格就不足稱道了。

  師:孔子強調(diào)越是危急的時候越要捍衛(wèi)人格,堅守氣節(jié)。人們常說“士可殺而不可辱”,就是對“匹夫不可奪志”的進一步闡釋。中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多少寧死不屈、為堅守節(jié)操而英勇就義的烈士,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精英和脊梁,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匹夫不可奪志”的偉大精神。

  生:孔子的這種思想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立志圖強,勇敢有為,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礎。

  生:孔子不是在客觀地述說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而是寓有深刻的哲理;用松柏比喻君子的節(jié)操,異于常人。《荀子》說:“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條件許可,誰都可說“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話。可是,身逢逆境,面臨得失,是否還能保住氣節(jié),不喪初志,是否能經(jīng)得住精神和肉體的沉重壓力,那就是對一個人的人格高低的嚴峻考驗了。越是在國家危難之時,民族陣亡之際,越能顯示出英雄不屈不撓、力挽狂瀾的本色。孔子贊頌松柏,也可說是贊頌“時窮節(jié)乃見”的英雄。從此,松柏成了“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成為中國詩人、畫家借以表達高潔情懷的象征物,成為中國文化特有的景觀。

  6.師:第八章孔子談論名望與通達之間的差別,勉勵子張實事求是,不尚虛名。“聞”與“達”相似,而本質(zhì)不同。達重在誠,在務實,自修于內(nèi);聞旨在偽,外求虛名,欺世盜名。

  生:孔子的思想人格追求是質(zhì)直好義。質(zhì)直好義,即做一個正直、遇事講道理的人。既不屈服于政治壓力,也不受某種權錢的誘惑;既不阿富,也不阿貴。孔子強調(diào),正直不阿的品德是人生最寶貴的精神價值。可以說,孔子質(zhì)直好義的理想人格追求和作為倫理學上的人格理想理論,在現(xiàn)在和未來,都是可以而且應該大力弘揚的。

  7.師:第九章是孔子論讀書人應該有的胸懷和志向。孔子認為留戀家室,貪圖舒適、享樂,是沒有出息的。志存高遠,發(fā)奮求知,艱苦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邦濟世才是讀書人應有的境界。

  生:本章孔子勉勵士人力志求道,勿為物欲所累。一個“士”要考慮的是自己的進德修業(yè),社會和國家大事,對衣、食、居室等生活瑣事,不應分散太多的精力。如果平日留戀安逸的生活,吃安樂茶飯,不圖長進,孔子認為不配做一個“士”了。孔子曾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食者,未足以議也。”

  師:“士而懷居”是生活型知識分子。在大千世界里,“智不越妻孥豆羹”的人為數(shù)恐怕不少。事業(yè)型的知識分子有理想,有抱負,志在四方,建功立業(yè),他們是社會的中堅,時代的脊梁。

立身處世 篇2

  教學目的

  1 積累文言詞語,重點掌握“志”“奪”等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2 能夠正確理解孔子對人生的“規(guī)劃”,理解《論語》在“立身處世”方面的基本觀點;

  3 學習解讀“論語”的“空白”。

  第一課時

  內(nèi)容

  解題 串講課文第一第二節(jié)。

  步驟

  一、導入,由口頭作文引入到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話題上來。

  二、解題,討論如下:

  1 “立身”字面意思什么?深沉含義又是什么?

  明確:字面意思就是“使身立”,(使動用法),也就是說讓自己站穩(wěn);其深沉含義就是要解決人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也就是如何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意思。

  2 “處世”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深沉含義?

  明確:字面意思就是“處于世”,(省略介詞),也就是說,在社會上生活;其深沉含義就是要解決人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正確認識人生和社會,尋求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途徑。

  3 那么“立身”與“處世”是什么關系?

  明確:如果說“立身”就是“修身”的話,那么,“處世”就是“齊家平天下”;也就是說,“立身”是前提基礎,“處世”是目的。

  三、串講第一節(jié),先快速地口譯原文,用投影展示原文與譯文;討論如下:

  1 這段話是孔子自己人生的規(guī)劃還是人生的總結(jié)?為什么?

  (明確:這是孔子人生的總結(jié),因為他說此話時已經(jīng)是人到晚年了,也只有飽經(jīng)人生滄桑的人才能做出如此的總結(jié);當然對于我們來說,這確實是很好的人生規(guī)劃。)

  2 孔子說他十五歲才開始立志學習,那么十五歲之前干什么呢?他為什么不說呢?

  (明確:既然十五歲才開始“專心致志”地學習,那么這之前應該是隨性而學,讓人充分享受童年的無拘無束的玩耍游戲,在游戲中學習,讓兒童天真的好奇心得到保護。這說明孔子其實并非像我們那些新儒家那么“功利”,逼著兒童去背什么經(jīng)典,過早地把成人的“功利”壓在兒童頭上,來扼殺他們的天性。可見今天那些叫嚷弘揚“傳統(tǒng)”的人其實恰恰是悖“傳統(tǒng)”而行的。)

  3 孔子說三十而立,那么這個“立”含義是什么?

  (明確:這個“立”含義就是“獨立”“創(chuàng)立”,不但是指經(jīng)濟上人格的上的獨立,而且還應該指學業(yè)上思想的創(chuàng)新。)

  4 “不惑”注釋里說是不迷惑的意思,這還不夠明確,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個“惑”其實應該指什么(用“惑”組一個詞)?為什么?

  (明確:可以組成“誘惑”一詞;因為這就意味著,獨立之后的人走向生活,走向社會,社會生活中還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也就是說,人在三十歲后,四十歲前這一段時創(chuàng)業(yè)階段也許會因為不能很清醒的辨別事理,難免被“誘惑”而犯錯誤,遭致失敗,但這可以為今后的成功積累經(jīng)驗教訓,所以到了四十歲后,憑著豐富的社會人生的經(jīng)驗,就不會再被迷惑,做到通達事理了。)

  5 “知天命”是什么意思?這個“知”和前面的“不惑”有什么關系?

  (明確: “知天命”的含義就是“理解人生命運社會規(guī)律”;“知”與前文的“不惑”是順接關系,如果說“不惑”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的話,那么“知”便悟出了許多社會的理性知識;作為兩種人生境界來說,“知天命”的境界自然高于“不惑”。)

  6 “耳順”表面上看,是說人到了六十,對各種言論對能泰然處之,而實際上是說這個時候的人的什么?

  (明確:實際上是說這個人的修養(yǎng)到了一個爐火純青的境界,無論別人激情地褒揚還是惡意地貶斥,都能從容鎮(zhèn)定聽得進容得下,既不沾沾自喜,陶醉在別人的甜言蜜語中,也不會妄自菲薄,哀怨于別人的流言蜚語。)

  7 “從心所欲,不逾規(guī)”是一種什么境界?

  (明確:這是一個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境界;自由可以說就是“從心所欲”,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這時你“心欲”所“想”當然應該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也就是在“規(guī)矩”范圍之內(nèi)。)

  四、串講第二節(jié),快速口譯原文,用投影展示原文譯文,討論如下:

  1 這一節(jié)里所說的“志”與上一節(jié)中的“志”有什么異同?

  (明確:這節(jié) “志”的含義是“志向”“理想愿望”,上節(jié)中的志是“專心致志”,“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竭盡全力”的意思。)

  2 孔子的兩個學生在此談自己的志向,他們各自的志向是什么?。

  (明確:子路說,有好車好衣就與朋友共享,即使用破了也不遺憾,是一種與民同樂的志向;而顏淵說,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也不邀功,是把提高自身修養(yǎng)當作一種理想。他們前者似乎重在“處世”,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而后者重在“立身”,追求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3 對于這樣兩個學生,你更認同哪位?。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題,認同誰只要說出理由就行。本人更認同子路,因為這個人率直,而且豪爽有義氣,而顏淵看似謙恭,但謙恭的話語中似乎還隱含著對同學的冷嘲熱諷,給人感覺有點陰陽怪氣的味道。)

  4 孔子的理想是什么?他這個理想好不好?在當時條件下能否實現(xiàn)?對今天社可能產(chǎn)生什么影響?

  (明確:孔子的理想就是讓老人們無憂無慮安度幸福的晚年,讓朋友間互相信任,讓未成年人能得到關愛,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祥和的理想社會,但是在當時那種歷史條件下是無法實現(xiàn)的。這種幻想的所謂的“和諧”社會理想,對于轉(zhuǎn)型時期各種利益沖突日益尖銳的今天社會來說,很可能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用來“忽悠”弱勢群體的一個充饑的畫餅。)

  第二課時

  內(nèi)容

  串講課文其他章節(jié),完成課后練習題。

  步驟

  一、導入由口頭作文引入,提出問題,這課中,哪一接涉及“惜時”的話題?

  二、復習歸納上一課講到的要點,通過課件展示如下:

  1首先要“規(guī)劃”明確人生各個階段的任務重點(讓學生回答練習一第1小題的問題)

  孔子把自己的人生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人生任務如何?這對我們今天的人有什么啟發(fā)?

  (答:孔子把自己的人生分為“志于學”、“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六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人生任務分別是:學習前人;立足社會,學習創(chuàng)業(yè);不受利誘,通達事理;把握命運規(guī)律,走進必然王國;辨別各種是非,泰然處之;從心所欲,進入自由王國。這可以幫助我們充分認識到人生漫長艱辛奮斗的歷程,增強自身的責任感。)

  2 其次要“立志”,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讓學生回答練習一第3小題的問題)

  談談你對孔子、子路、顏淵的志向的理解,然后談一談自己的志向。

  (答:孔子的理想確實是一個非常祥和的理想社會,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實現(xiàn)的。這種幻想很象所謂的“和諧”社會,對于轉(zhuǎn)型時期各種利益沖突日益尖銳的今天社會來說,也許可以起到撫慰受傷心靈作用。但它缺乏人性發(fā)展的邏輯性和社會實踐的操作性,所以可能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用來“忽悠”弱勢群體的一張無法兌現(xiàn)的空頭支票。子路說,有好車好衣就與朋友共享,即使用破了也不遺憾,把與民同樂當作志向;而顏淵說,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也不邀功,把提高自身修養(yǎng)當作理想。子路似乎重在“處世”,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而顏淵更重在“立身”,追求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本人更認同子路,因為他率真坦直,豪爽義氣,而顏淵看似謙恭,但謙恭的話語中似乎還隱含著對同學的冷嘲熱諷,有點陰陽怪氣的味道。 本人的志向就是,在養(yǎng)活自己的前提下,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為家人為朋友(學生)盡自己一份責任,從而在為他人提供快樂的同時,收獲自己人生的快樂。)

  三、過渡到講析第三節(jié),討論如下:

  1 第二節(jié)師生各言其“志”應該說是從“處世”的角度表述的,而這一節(jié)曾子言說卻從什么角度表述的?按照他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志向就是要爭做什么?

  (明確:曾子是從“立身”的角度表述自己的人生志向就是要爭做“君子”。)

  2 那么要成為君子應該具備什么條件?

  (明確:要具備三個條件,在私人生活中,值得朋友信任,可以托付重任;在國家生活中,能不辱使命;在特殊情境中,不變操守氣節(jié)。)

  3 曾子為什么要說讀書人任重而道遠?

  (明確:首先讀書人是立志成為“君子”的人,但還不是君子,而要成為君子,就必須把實現(xiàn)仁政當作自己的責任,這個責任自然就很重,而要完成這個重任,就要畢生努力直至生命的終點,所以路程就很遙遠。)

  四、精讀第四節(jié),討論如下問題:

  1 如果說上一節(jié)是從立身的角度談成為“君子”使命要求是一個橫向的表述,那么這一節(jié)就是從縱向表述“君子”成長過程中的要求,那么第一要求是什么呢?孔子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一句是什么口吻?

  (明確: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抓緊時間學習;孔子說那話是一種感嘆而傷感的口吻,含有警示學生珍惜時間的意味。)

  2 這節(jié)中的“奪”與上一節(jié)中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

  (明確:意思一樣,都含有“在外力強迫下而改變”的意思,前面加是一個否定詞,就含有盡管受到強迫卻沒有能改變,這就不但說明心志堅定而且還有堅韌毅力。《陳情表》一文中“舅奪母志”也含有此意。)

  3 把“三軍”和“匹夫”相提并論,重在說誰?這在強調(diào)對讀書人什么的要求?

  (明確:重在說“匹夫”,這強調(diào)的是對讀書人意志力的高要求;這種要求我以為達到了苛求的地步,這讓我想起顧炎武的那個名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話如果是一介匹夫言說的,固然可貴也很高尚,但是如果是從“肉食者”口里說出來的,我又要提醒各位匹夫,這大概就是一個推脫責任的陰謀,我要追問,“天下” 究竟是誰的天下?為什么“盛世”歌舞升平,沒人出來說,“天下昌盛,匹夫有功”呢?。)

  4 “松柏”作為喻體,喻指的是什么?又表述了一個怎樣的要求?

  (明確:喻指的是讀書人,這句話的表述的要求就是,讀書人還要準備接受災難挫折的磨煉,只有如此,才可以歷練成為“君子”。)

  五、精讀第五節(jié),討論如下:

  1 經(jīng)過橫向縱向的要求后,讀書人總算有了成就,那么這一節(jié)實際上就是來談如何界定成就的,在這節(jié)師生對話中,用來界定成績的關鍵概念是哪兩個?

  (明確:“聞”和“達”。)

  2 那么,按照孔子的解釋,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點在哪里?

  (明確:“聞”就只是追求在“處世”社會的名聲,而“達”追求則是“立身”的個人修養(yǎng),其實在強調(diào)對社會的默默奉獻。)

  3 孔子最后一句“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其實向讀書人提出了一個前提性的要求,那么這個要求的內(nèi)容是什么?你能接受這個要求嗎?

  (明確:這個要求就說讀書人不能在生活上貪圖安逸,否則就不配做讀書人;我不能接受這樣苛刻的要求,我以為讀書本來就應該是人生快樂的組成部分,如果讀書過程就是痛苦,我寧愿不讀書。也許長期以來有了這樣的要求,所以在中國讀書就成了一種痛苦的修煉生活。)

  六、歸納小結(jié)完成練習一中的第2小題,并展示如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請你談談對“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的理解。

  (答:這句話的意思含有兩層意思:第一,讀書人應該從自己做起,把實現(xiàn)“仁政”當作自己終生努力的責任;第二,實現(xiàn)“仁政”社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讀書人畢生努力,甚至要幾代人為之不懈地奮斗。對于“論語”中這個“志”以及對讀書人的要求,我是不茍同的,因為它是以犧牲個人現(xiàn)實幸福為前提,要讀書人為一個彼岸的美好理想消耗生命,這本身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當然作為古人,這種“童年”的天真還是很值得欣賞的,可是今天我們畢竟“成年”了,更“懂事” 了,不應該把“兒時”的幻想當真,而如果因為害怕“長大”,就要拼命嚷著要回到“童年”,那這不是智力發(fā)育有問題的話,就很可能是別有用心。)

  七、布置作業(yè),晚自習完成課后練習二、三、四文言文基

  第三課時

  內(nèi)容

  幫助學生完成課堂作業(yè)

  步驟

  一、導入

  二、請學生在課本上翻譯練習二全部例句(10分鐘)

  三、教師講解,學生在課本上訂正,展示如下: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并注意其詞性的變化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翻譯:我十五歲就立志努力學習做學問。(名詞用如動詞)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

  翻譯: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成就,那就沒什么可敬畏的了。(動詞用如名詞)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翻譯:和朋友共同享受,即使用破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使動用法)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翻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得到關懷。(使動用法)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譯文:這樣之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名詞用如動詞)

  士不可以不弘毅。

  譯文:士不可以沒有大的抱負和堅韌的毅力(形容詞用如名詞)

  士而懷居。

  譯文:士留戀家庭的安逸生活。(動詞用如名詞)

  慮以下人。

  譯文:思考著如何虛心待人(使動用法)

  2 辨別下列各句中虛詞的用法

  ⑴ 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表承接關系,“才”的意思。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表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表轉(zhuǎn)折關系,“卻”的意思。

  任重而道遠。表遞進關系,“而且”的意思。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表承接關系,“才”的意思。

  察言而觀色。表并聯(lián)關系,相對于“又”。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表選擇關系,可譯為“還是”。

  ⑵ 之

  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用在主謂之間,不譯。

  與朋友共,敝之無憾。指代前文的“車馬輕裘”

  愿聞子之志。結(jié)構(gòu)助詞,可譯成“的”。

  老者安之。代詞,可譯為“他們”。

  居之不疑。代詞,指代“仁人”。

  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代詞,指代 “仁”這件事

  四、學生完成練習三,把譯文直接寫在課本上。

  五、教師講解,學生訂正,自評;展示課件如下:

  思考·探究三 把《公治長 二十六》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原文】(略)

  【譯文】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享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相互信任,讓未成年人得到關懷。”

  六、學生在課本上完成練習四,直接在課本加標點。

  七、教師展示答案,并口譯文段,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四 給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標點

  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wèi)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于是子路欲燔臺,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jié)纓而死。

立身處世(精選2篇) 相關內(nèi)容:
  • <窗>教案(通用15篇)

    活動目標:1、樂意參與到剪紙活動當中,體驗剪窗花帶來的樂趣。2、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3、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喜慶的日子很熱鬧,人們會在玻璃上貼好多漂亮的貼畫。...

  • 25杜甫詩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 )(通用15篇)

    杜甫詩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3春望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jīng)》起,經(jīng)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xiàn)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

  • 《絕句》(精選16篇)

    教學要求:1.學會兩個生字,認讀兩個字。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感受春天的美麗。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理解泥融飛燕子。教學準備:1.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 2023屆高考語文正確使用成語和熟語復習(精選2篇)

    教學重點: 提高辨析成語和運用成語的能力。 教學難點: 辨析成語的意義、結(jié)構(gòu)和色彩等,訓練歸納,形成知識和能力體系。 教學流程:一、導入(略)二、真題回顧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XX年全國卷ⅰ)a.鄰里之...

  • 高考名著閱讀簡答題《吶喊》、《女神》(精選15篇)

    高考名著閱讀簡答題七、《吶喊》1.魯迅小說中,狂人、阿q、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語言?試各寫出一句來。答:狂人:“這歷史……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導學案(精選2篇)

    年級: 高三 學科: 語文 章節(jié)、課時:高考詩歌鑒賞詩歌鑒賞導學案教學目標:1 構(gòu)建詩歌鑒賞的知識網(wǎng)絡;2 掌握詩歌鑒賞的必要知識、方法、技巧;3 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教學重點:詩歌鑒賞的形象、情感、技巧。...

  • 藥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小說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社會。 2 、了解小說明、暗兩條線索。 3 、認識小說中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4 、深刻認識小說主題。 二、教學重點: 小說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

  • 《藥》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主旨等方面探究鑒賞《藥》;二、教學重點:《藥》的主題思想探討;三、教學難點:小說明暗兩條線索與小說主題的交融;四、計劃課時:兩課時五、課型:自讀課六、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指導學生閱讀小說,...

  • 邊城教案(通用16篇)

    教學設想(自讀課文,以討論、自由發(fā)言為主)1、依靠揣摩詞句,領會人物的心理和性格。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理解小說中體現(xiàn)的人性之美。3、進行聯(lián)想想象,體會小說中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第一課時(課前布置預習,著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影视|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 | 大胆裸体gogo毛片免费看 |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 | 2023国产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 | 老熟妇hdxxx| 久久人妻无码毛片A片麻豆潘金莲 | 锵锵锵锵锵免费完整观看动漫最新章节 | 欧美另类高潮 | 国内精品国内自产视频 | 在线婷婷 | 亚洲Av秘?无码一区二区 |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aaa毛片视频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色成人在线 | 色悠综合| 日本人又黄又爽又大又色 |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 av成人永久免费看片本色 | 中国丰满少妇人妻XXX性董鑫洁 | 亚洲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 2019久久综合网 |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91 | 国产乱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网站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 99精品成人无码A片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亚洲涩88| av性网站 | 深夜福利1000 | 射久久久 | 久久久88 | 欧美黑人粗大猛烈18P | 久久精品视频一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首页 | 黑色蕾丝丝袜麻麻好紧好爽 | 日本人六九视频69jzz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