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求管仲(精選2篇)
齊桓公求管仲 篇1
《國語》
    娟子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加強理解,并能根據人物對話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2、掌握歸納詞類活用的類型、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現象。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課型:自讀課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2/)
“老馬識途”這個成語,對同學們來說,可能并不陌生,據《韓非子。說林上》記載,齊國謀臣管仲跟隨齊桓公攻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途中,管仲獻計,運用了老馬的智慧,軍隊最終跟隨老馬找到出路。現在用來比喻富有經驗的人對事物比較熟悉,在工作中起到指導作用。其實謀臣管仲也正是一匹擅長治理國家政事的“老馬”,那么齊桓公怎樣如此幸運求得這匹千里馬的呢?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將在今天所學的內容中求得答案。(板書 課題)
二、《國語》的相關知識(2/)
三種體例:編年體(《春秋》《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國語》《戰國策》)、紀傳體(《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24史)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比較善于選擇歷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論,來反映和說明某些社會問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鮑叔、齊桓公以及施伯等人的語言,并從中品味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質。
三、整體感知,了解本文的內容及人物形象。(主要是學生自讀自習,老師引導指導。)
師:請同學用5分鐘的時間結合文中注釋及手中的助讀材料自由誦讀課文,理順文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并試回答“略讀導悟”中的兩個問題。(教師巡視指導,解答疑難問題。)(5/)
學生自學,并質疑互相交流討論。
師:時間到!同學們應該對這篇課文有了整體的了解,那么我們帶著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一起來朗讀一遍,請注意一些生字詞的讀音,領略人物對話時的神情與語氣。
學生大聲齊讀。(3/)
師:從文中第一句話我們得知,當齊桓公要讓鮑叔做宰相的時候,鮑叔卻推薦了管仲。鮑叔與管仲是怎樣的關系呢?(學生可能齊答)對,原來他們是初為至交,曾經一起做生意,每每分金時,管仲總給自己多分點,但鮑叔牙從未有怨言,他只是說:管仲有老母,家境貧寒,這就是千載流傳的管鮑分金的故事。因此,管仲常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笨梢娝麄兊慕磺椴灰话。鮑叔深知管仲之才,在他看來,他哪些方面不如管仲呢?
學生個別作答。(5/)
師明確:文中所提到的五個“弗若也”。
師:由此可見,管仲的確是個能輔佐國君治國的奇才。那么我們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一下鮑叔謝絕太宰的官職而力薦管仲的原因?(教師可略作引導,方法:聯系上下文)
學生個別回答:“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2/   19/)
師:回答完全正確,同學很聰明,借用了誰的話?(學生答:施伯)對,施伯何許人也?“施伯,魯國之謀臣也!痹瓉,當齊桓公不計曾被管仲射中鉤的前嫌,答應任用他的時候,管仲還身陷魯國呢。迎回管仲的差事并不好做,因為魯莊公身邊有個施伯,他可是老謀深算的,他一語道破了齊桓公的用心“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又曰:“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奔热皇┎畬︳斍f公已經曉之以利害,那么魯莊公為什么在“將殺管仲”之后還“使束縛以予齊使”呢?(5/)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可穿插引導:小白即位后,齊軍擊敗魯軍,鮑子帶兵入魯國。)
明確:“弱國無外交”,魯國被迫妥協。齊使者的一番話旁敲側擊地警告魯莊公不得違背齊桓公的意愿。迫于齊國的威力,魯莊公不得不把管仲交給齊國使者。
師:迎回管仲的工作終于劃上了完美的句號,那么我們也來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這個小短文講述了什么故事?從中可以看出鮑叔牙和齊桓公怎樣的品質?(2/)
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記敘了鮑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并設巧計迎回管仲的故事;也體現了鮑叔牙知人能讓、舉賢薦能的高風亮節和齊桓公重視人才、不計前嫌的博大胸懷。
師:現在再讀課文,必有另番風味,但這次誦讀時,除了去領略君臣們的高尚品質外,可不要忘了注意一些文言現象,這些文言知識可是我們提高文言文閱讀的基礎。 
學生齊讀。(3)
四、 讀課文,學生找出自己認為重點的文言知識,并自由發言,然后老師歸納總結(幻燈打出相應例句),最后試完成精讀訓練。
師:讀完課文,想畢同學們心中已有些字字句句,現在利用2分鐘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然后告訴同學們,你所認為的知識點。
學生自由發言。(3/)
師:同學們集思廣益,所供知識點已經很全面了,F在老師歸納總結一下(看幻燈片):(5/)
文言知識
一、 實詞、虛詞(見助讀指要)
二、 一詞多義
加:君加惠于臣            夫:夫為其君動也              知:夫知吾將用  
使百姓皆加勇焉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           共知越國之政
三、古今異義
于是:古:于是這樣    今:連詞,表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四、 通假字
桓公自莒反于齊(反通“返”);      執枹鼓立于軍門(枹 通“桴”)   
是以濱于死(濱通“瀕”)
五、詞類活用
制禮義可法于四方(法,效法。名作動)   欲用其政也(政,執政,治理。名作動)
君若宥而反之(反,使……返。使動)     請生之(生,使……活下來。形容詞的使動)
寬惠柔民(寬,使……寬大;柔,使……感化。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六、 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臣,君之庸臣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2 所字結構
則非臣之所能也。
3 省略句
。ㄎ遥└ト簦ㄖ┮。      莊公以(之)問施伯。
4 介賓短語后置句
執枹鼓立〖于軍門〗        欲以戮之〖于群臣〗      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
師:我們所要掌握的知識點主要是這些,最后來檢測一下自己的掌握情況。請同學完成練習上的3—7題。
3.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桓公自莒反于齊    反:逼返、返回。
    B。執袍鼓立于軍門    鼓:擊鼓。
    C。夫為其君動也    夫:句首發語詞,無實義。
    D.寡君有不令之臣    令:善、好。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制禮義可法于四方    B.寬惠柔民
    C.君若宥而反之    D.猶未得請也,請生之
l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  /①是以濱于死    ,,  (①投諸渤海之尾
    “·1②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    u·1②鮑子對曰:“請諸魯。,,
    。  /①對曰:“夫戰,勇氣也!    ,、  /①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
    L·1②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u 1②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6.—廠列關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    [    ]
A. 施伯一語道破寸’齊桓公的用心,并建議莊公殺死管仲。  
B.  B.鮑子力薦管仲,表現了他知人能讓、舉賢薦能的高風亮節。,
    C.“夫為其君動也”一句中的千君”是指公孫無知的兒子公子糾。
    D.齊國使者對魯莊公說齊桓公想親眼看到管仲被殺死。    .
  7.把選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
    (2)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
    (3)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
五、布置作業
課后朗讀成誦,并完成練習3—7題。
教后感:
[1]
齊桓公求管仲 篇2
齊桓公求管仲
選自《國語》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齊桓公從莒國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后),就任命鮑叔牙當太宰,(鮑叔牙)謝絕說:“我,是國君的一個平庸的臣子,您給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凍受餓,就是國君對臣子的恩賜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國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國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點:寬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國家不違背它的準則,我不如他;用忠誠信義結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禮法道德規范成為全國人民的行為準則,我不如他;(兩軍交戰)在營門前擊鼓助威,使人民勇氣倍增,我不如他!被腹f:“那個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帶鉤,因此(我)差點喪命!滨U叔牙解釋說:“管夷吾是為他的君主而行動;您如果寬恕他的罪過讓他回到齊國,他也會像這樣的!饼R桓公問:“那怎么辦?”鮑叔牙回答說:“到魯國去邀請他!饼R桓公說:“施伯,是魯君有智謀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會給我,那可怎么辦呢?”鮑叔牙說:“派人向魯國請求,就說:‘我們國君有個不好的臣子在貴國,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處死,所以請求貴國。’那么就會給我們了。”齊桓公就派使臣向魯國請求,按著鮑叔牙說的做。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包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腹唬骸胺蚬芤奈嵘涔讶酥秀^,是以濱于死!滨U叔對曰:“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被腹唬骸叭艉?”鮑子對曰:“請諸魯!被腹唬骸笆┎,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則予我矣!被腹拐堉T魯,如鮑叔之言。
魯莊公向施伯詢問這件事,施伯回答說:“這不是想殺他,是想用他治理國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國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償,讓他在齊國,那必定長期成為魯國的憂患啊!濒斍f公問:“那怎么辦?”施伯回答說:“殺了管仲然后把尸體交給齊國使臣!濒斍f公準備殺管仲,齊國的使臣(向莊公)請求說:“我們的國君想親眼看著處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殺了示眾,還是沒達到請求的目的呀,我們請求給我們活的!庇谑囚斍f公吩咐捆綁管仲來交給齊國使臣,齊國使臣領回管仲便離開了魯國。
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鼻f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鼻f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曰:“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庇谑乔f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
《齊桓公求管仲》
20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