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經濟哲學政治易錯知識集錦
115、鄉鎮企業已成為我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唯一形式。×
116、按照產品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不同作用,工也可以劃分為采掘工業和加工工業。×
農業是國家積累的主要來源。×
117、我國的工業化任務雖然已經完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118、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119、我們要堅持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20、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工業化帶動信息化。×
121、不斷進步的信息網絡技術,不僅使傳統產業迅速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服務效率,增加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進微觀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管理,催生新的生產經營方式。√
122、信息化是帶動工業化的強大動力,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可以迅速提高工業化水平,加快工業化進程。√
123、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主導是工業,支柱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基礎是農業。√
124、第三產業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并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趨勢,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125、軍隊和警察屬于第三產業的第三層次,即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126、當前,第三產業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127、第三產業繁榮與發展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主要標志之一。√
128、在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已經成為最龐大的產業部門。√
129、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我國經濟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130、發展第三產業是緩解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拓寬就業面,增加就業量的主要途徑。√
131、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132、我們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進一步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以傳統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133、20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興支柱產業。√
134、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勞動者享有的基本權利與勞動者的基本義務構成,是通過實現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體現出來的。×
135、只有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才能充分體現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
136、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作為勞動者的技術素質,是勞動者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137、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產品質量的好壞,影響著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138、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國家的勞動者技能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甚至是生產力水平。√
139、特定的職業不但要求人們必須具備特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必須具備特定的道德品質。√
140、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也有利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141、制定勞動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是平等自愿原則。×
142、社會福利是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143、社會保障制度涉及每個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
144、我國城市建立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屬于社會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