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
12、材料一:XX年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會議認為,妥善應對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和長遠發展。
(1)從經濟生活角度,請你為我國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提出相應的具體政策措施三條。(6分)
材料二: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將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主張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加強《公約》及《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統籌考慮減緩、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2)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世界各國應該怎樣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6分)
12、(1)①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和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認真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努力實現節能減排目標。②加強科技創新,加強研究和推廣低碳技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綠色經濟。④堅持對外開放,擴大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⑤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加大宣傳力度,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消費模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每點2分,只要提出相應的措施三條即得滿分)
(2)①各主權國家要本著對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負責的精神,自覺接受國際法和國際公約的約束,在享受基本權利的同時,積極履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義務,維護國家間的共同利益。(2分)②各主權國家要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反對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分)③各主權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著力于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技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2分)
13.材料一:在這個世界上,就連最為人跡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類的痕跡。在太平洋最人跡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緯35°到42°之間,夏威夷群島的東北方向,距離加利福尼亞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個“新大陸”正在生成——“第八大陸”,應該叫做“太平洋垃圾渦旋”,這個“新大陸”完全是由垃圾堆起來的,已蔓延到1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過700萬噸的垃圾。在這個垃圾“聯合國”里,有來自美國的球鞋、中國的塑料袋、日本的漁網碎片、加拿大的集裝箱外殼……
材料二:XX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全球減排協議。中國積極為全球氣候變化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國政府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