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政治全套知識點總結
27、怎樣進行文化創新?(途徑)
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
重要途徑:①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28、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體現時代精神,矛盾嗎?為什么?
不矛盾。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29、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這就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
(2)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30、在文化創新上,我們應怎樣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1)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2)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
(4)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3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有哪些?漢字和史書典籍
(1)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漢字文化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國史書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33、中華文化為何源遠流長?
(1)原因:漢字傳載、史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4、怎樣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國家: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2)青年學生: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引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推陳出新、博采眾長。 ④培養創新精神,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等。
35、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哪些方面?
(1)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表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
(2)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36、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它們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