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 復習教案(通用2篇)
經濟生活 復習教案 篇1
江蘇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必 修)
思想政治1 (經濟生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知道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知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認識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獲得參與現代經濟生活的必要知識和技能,理解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珍惜誠信的價值,增強法律意識,培養進取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一、生活與消費
內容
目標
a原學習要求
b修改后為
修改理由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解釋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2.理解貨幣的概念、本質及其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3.理解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 4.了解貨幣的其他職能。5.了解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含義、優點及發行規律。6.了解貨幣流通公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7.理解信用卡的含義、功能及優點。8.了解支票的含義、類型及在使用上的特點。9.了解外匯和匯率。10.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11.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2.理解貨幣的概念、本質、基本職能。3.了解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4.了解貨幣流通公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5.了解信用卡的功能。 6.了解外匯和匯率。7.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1、 減少教學內容a2、4、5、7、8、a102、 降低能級要求a7-b53、 合并相關內容a3-b2歸納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理解價格變動的意義,評述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1.理解供求關系對商品價格的影響。2.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3.理解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4.理解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5.運用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分析相關問題。6.運用價格變動的意義,評述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1.理解供求關系對商品價格的影響。2.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3.理解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4.運用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分析相關問題。5.理解商品價格變化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1、減少教學內容a4、62、降低能級要求a6-b53、 教材新增教學內容:b5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1.了解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對消費的影響。2.了解不同的消費類型。3.理解消費結構的含義、消費結構的變化與恩格爾系數。4.理解不同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5.理解消費觀念的變化。6.運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1.了解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對消費的影響。2.了解不同的消費類型。3.理解消費結構的含義與恩格爾系數。4.了解不同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5.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1、減少教學內容a3、52、降低能級要求a4-b4二、生產、勞動與經營
內容
目標
原學習要求
修改后為
修改理由列舉實例,闡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1.理解生產與消費的關系。2.了解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3.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4.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5.了解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地位和作用、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含義。6.了解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7.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8.了解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地位和作用。9.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義。 1.理解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2.了解我國現階段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3.了解我國現階段幾種所有制形式4.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5. 了解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的措施。6.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義。1、減少教材內容a2、3、62、降低能級要求a4-b23、合并相關內容a5、8-b34、教材新增教學內容:b5識別公司的不同類型,描述公司的經營表現與發展狀況,闡述銳意進取、誠實守信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價值。評析勞動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案例;列舉幾種就業途徑和創業方式;樹立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積極創業的觀念,確立正確的擇業觀。1.了解企業的含義2.了解公司的含義及和設立。3.了解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4.了解公司的組織機構。5.了解公司制的優點。6.理解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7.了解企業兼并與破產的原因及意義。8.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就業的作用。9.了解我國的就業問題。10.運用樹立正確的擇業觀。11.理解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1.了解企業的含義2.了解公司的含義及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3.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就業的作用。4.了解我國的就業形勢。5.樹立正確的擇業觀。6.了解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理解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途徑。1、減少教材內容a3、4、5、72、降低能級要求a11-b63、合并相關內容a6-b2解析銀行存貸行為,比較商業保險、債券、股票的異同,解釋利潤、利息、股息等回報形式,說明不同的投資行為。 1.了解儲蓄存款的含義。 2.了解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 3.了解利息的含義及計算。 4.了解定期儲蓄和活期儲蓄。 5.理解我國的商業銀行及主要業務。 6.了解股票的特點和股東的權利。 7.了解債券的含義及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特點。 8.了解商業保險的含義、種類和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 9.比較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投資方式的異同。 1.了解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和儲蓄種類。 2.理解利息的含義及計算方法。 3.了解我國的商業銀行及主要業務。 4.理解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家庭投資理財方式的異同。1、減少教材內容a1、4、6、2、降低能級要求a9-b4、a-b33、提高能級要求a3-b23、已經包含內容a6、7、8-b4三、收入與分配
內容
目標
原學習要求
修改后為
修改理由闡釋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1.了解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以及。 2.了解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3.理解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4.了解效率與公平的含義 5.理解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了解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其它分配方式。 2.理解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3. 了解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4. 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1、降低能級要求a5-b32、合并相關內容a2-b13、 教材新增內容b4 評議一個由政府財政承擔的工程項目,說明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分析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重要稅種;知道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一、1.了解財政、預算、決算的含義。 2.了解財政收入的含義和來源. 3.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4.了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種類。 5.了解財政收支平衡、財政赤字的基本含義。6.說明我國財政的作用。二、1.了解稅收的含義。 2.了解稅收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3.理解稅收的基本特征。 4.分析增值稅、個人所得稅。 5.了解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與聯系。 6.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7.了解違反稅法的表現及對違反稅法行為的處罰。 1.了解財政的含義。 2.了解財政收入的來源及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了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種類。 4.了解財政收支關系的三種情況 5.理解我國財政的作用。 6.了解稅收的含義和本質。 7.理解稅收的基本特征。 8.了解增值稅、個人所得稅。 9.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0.了解違反稅法的表現。1、減少教材內容a一1、2、5;a二2、5、72、降低能級要求a一3-b1a二3、4-b7、83、合并相關內容a一2、3-b24教材新增內容b4四、面對市場經濟
內容
目標
原學習要求
修改后為
修改理由闡釋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性,闡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解析政府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典型事例,說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 1.了解市場經濟的含義。 2.簡述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市場規則的含義。 4.理解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和措施。 5.理解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6.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7.理解我國宏觀調控的含義、目標和手段。 8.說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 1.了解市場經濟的含義。 2.理解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 3.理解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和措施。 4.理解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5.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6.理解我國宏觀調控的含義、目標和手段。 7.理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1、減少教材內容a2、32、降低能級要求a2-b2;a8-b7描繪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目標,闡明科學發展觀的涵義;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1.了解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2.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3.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4.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5.理解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6.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1.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方面的新要求。 2.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3.分析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措施。1、減少教學內容a1、2、6、2、降低能級要求a6-b33、教材改寫內容a3-b1;a5、6-b3評述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典型案例,感受經濟全球化進程,明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1.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 2.了解跨國公司及其對經濟全球化的作用。 3.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4.了解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5.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基本原則。 6.理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7.明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8.理解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1.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及影響。2.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基本原則。 3.了解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4.理解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1、減少教材內容a2、4、6、72、降低能級要求a7-b33、合并相關內容a3-b1
經濟生活 復習教案 篇2
高三文科班《生活與哲學》主要原理及方法論
第一部分唯物論 (辯證唯物論)
1.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例:應用于根據客觀實際情況或形勢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等;偉大的事業產生偉大的精神。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要求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例:應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弘揚民族精神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
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人類改造自然受到懲罰劈柴不照紋,累死砍柴人;事倍功半;揠苗助長;天行有常,不為饒存,不為桀亡;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4、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人類取得成功;審時度勢;奧運或亞運健兒的頑強拼搏;事半功倍
第二部分認識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5、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體現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6、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推動作用)
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7、真理是客觀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8、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9、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10、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第三部分辯證法(唯物辯證法)
1.聯系觀(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
11、聯系的普遍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2、聯系的客觀性(1)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2)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13、聯系的多樣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14.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要樹立全局觀念,統籌全局, 尋求最優目標
15.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也會影響整體,關鍵部分的功能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16.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2.發展觀(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
17、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客觀事物的發展演變過程;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士別三日,
刮目相待等
18、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既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時勇于走曲折的道路。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確看待前進中的困難和挫折;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中美關系;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要重視做好量的積累,促成事物的質變。
例:應用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神舟系列的發展演變過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嫦娥系列工程。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進程;水滴石穿;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3.矛盾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0、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例:應用于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或者問題需要解決。事物本身都有利與弊,優缺點等。
21、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問題;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或者問題需要解決。
22、矛盾的特殊性,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應用于分析萬物莫不相異;對癥下藥;對任何事物的個性分析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斷實現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例:應用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政策措施先試點后全面推廣。
2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但又不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統籌兼顧。(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抓關鍵,抓重點。
2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對黨的現狀的分析;對各種社會形勢的分析;對某個事物性質的判斷分析(定性分析);整體上、總體上形勢等。
26、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
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樹立創新意識(創新觀)
27、辯證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例:應用于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意識;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8、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第四部分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
29、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要尊重社會實際,樹立實踐第一的思想。
30、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要用正確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的發展。
例:應用于分析說明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原因;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民族精神的產生及作用。
31、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
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某些方面和環節。
3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3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例:應用于正確的價值取向;集體主義價值觀;堅持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
第五部分人生觀、價值觀
3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5.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36.個人和社會相統一。社會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發展。
要求在與社會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37、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社會提供的各種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的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引。(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