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學案之經濟生活
第一課第一框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教學要求]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
(二)教育教學目標要點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商品的含義②了解由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交換的必然性③知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④理解貨幣的本質⑤理解貨幣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⑥了解價格的含義⑦知道貨幣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2、能力目標:
①透過現象認識商品、貨幣的本質的能力②歷史地看待貨幣產生和發展的能力③綜合認識貨幣職能的能力④正確判斷、識別有關商品和貨幣的經濟現象的能力⑤認識商品—貨幣—貨幣職能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商品的含義
2、貨幣的本質
3、貨幣的基本職能
[知識梳理]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貨幣的本質
(1)商品
①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2)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①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最初的物物交換。
②物物交換成功的前提:交換雙方都需要對方的產品。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交換越來越頻繁,出現了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一般等價物: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
③貴金屬逐步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于是貨幣產生。
(3)貨幣的定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4)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2.貨幣的基本職能
(1)貨幣的職能的含義:貨幣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2)貨幣的基本職能:
①價值尺度
a.定義: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b.原因: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
c.貨幣充當價值尺度,自身必須確定一種計量單位,即貨幣單位。
d.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e.貨幣充當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②流通手段
a.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b.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c.貨幣充當流通手段職能,必須用現實的貨幣。
(3)貨幣除了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之外,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思維點撥]
1.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
(1)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因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沒有用的物品人們是不會要的),作為商品,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者缺一不可,這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
(2)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表現在:商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對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而購買者為了得到使用價值,也必須支付出相應的價值給生產者,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時,意味著交換實現。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1)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貨幣是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
(2)貨幣是一般等價物,但與其他一般等價物不同,只有貴金屬用來固定充分一般等價物時,才標志著貨幣正式產生。貨幣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因此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