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學案之經濟生活
1.【探究】p4要咖啡的拿珍珠來。
(1)
(2)
(3)
2.【判斷】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3.【探究】p5它們體現了貨幣的哪種職能?
(1)
(2)
4.【鞏固練習】
在商店里一支鋼筆標價為6元,這里,貨幣執行的是 的職能。張女士花了230元人民幣買了一件上衣,這里,貨幣執行的是 的職能。
5.【比較】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
6.【探究】p6摔壞的一定是商品生產者。
(1)
(2)
[典例分析]
[例1](XX年全國卷ⅲ)小張在商店里購買一件打折商品,原標價為人民幣50元,實際支付40元,在這次購買活動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價值尺度 d.貯藏手段
解析:本題考查貨幣的職能,考核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比較能力。小張購買商品的活動中,貨幣執行的應是流通手段職能。故應選b項。
答案:b
[例2](XX年天津卷)猶太人有句名言: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賣豆子的農民如果沒賣出豆子,可以加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就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干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如果豆苗賣不動,可以移植到花盆賣盆景;如果盆景賣不動,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幾個月后,它就會長出許多豆子。要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轉化,賣豆子的農民應該
a.等制作盆景時賣出 b.等價格最高時賣出
c.等結出更多豆子時賣出 d.在能夠賣出時賣出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生產者只有把商品賣出去,并且賣出好價錢,才能生存發展下去。所以要實現從商品到貨幣的轉化,賣豆子農民應該在能夠賣掉時賣出。d項最符合題意。
答案:d
課堂檢測
單項選擇題:
1、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進行交換,是因為所有商品( )
a、都是具體勞動的結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價值
c、都凝結著一般人類勞動 d、都是腦力勞動的結果
2、眼下,“彩鈴”已經成為一些人的消費時尚,“聽覺經濟”悄然而生。通過“彩鈴”提供悅耳音樂或問候語,讓溝通從美妙的音樂開始,讓熱愛生活的你有了表白心情的新方式。這表明“彩鈴”( )
a、具有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b、是用于交換的一般物品
c、有使用價值但沒有價值 d、有價值但不是商品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據此回答3~4題
3、《荷馬史詩》中提到,長發的希臘人賣酒,有的人用青銅去換,有的人用鐵去換,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換,更有的人用奴隸去交換。但是,這種物物交換往往不能成功,因為賣酒的人并不需要所有對方的商品。因此,在物物交換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