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二定律的教案示例(之二)
(三)課堂小結(可引導學生總結)
1.這節課以實驗為依據,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研究.這一方法今后在電學、熱學的研究中還要用到.我們根據已掌握的知識設計實驗、探索規律是物體研究的重要方法.
2.定義力的單位“牛頓”使得k=1,得到牛頓第二定律的簡單形式f=ma.使用簡捷的數學語言表達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特征之一,但應知道它所對應的文字內容和意義.
3.牛頓第二定律概括了運動和力的關系.物體所受合外力恒定,其加速度恒定;合外力為零,加速度為零.即合外力決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響著物體的運動情況.因此,牛頓第二定律是把前兩章力和物體的運動構成一個整體,其中的紐帶就是加速度.
五、說明
1.實驗采用課文所述裝置,簡單直觀,易得出結論.缺點是不夠精確,操作亦須謹慎,否則會出現誤差較大的情形.重復實驗時,也可逆向操作驗證.先確定二小車距終點位移,然后放手由同時到達終點驗證,操作較容易.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氣墊導軌、光電門進行精確測量驗證.
2.通過定律的探求過程,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是整個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本節內容即為一典型探求過程:運用控制變量、實驗歸納的方法研究三個變量的關系.這種方法在熱學中研究p、v、t三量關系,在電學中u、d、e的關系等都要用到.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常用方法.所以本節課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牛頓第二定律,更應知道定律是如何得出的.
3.牛頓第二定律通過加速度將物體的運動和受力緊密聯系,使前三章構成一個整體,這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應使學生明確對于牛頓第二定律應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即理解各物理量和公式的內涵和外延,避免重公式、轉文字的現象.數學語言可以簡明地表達物理規律,使其形式完善、便于記憶,但它不能替代文字表述,更不能涵蓋與它關聯的運動和力的復雜多變的情況.否則就會將活的規律變為死的公式.
(陳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