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追尋守恒量教案
2.讓一位學生大聲朗讀教材開頭費恩曼的話,讓學生體會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3.課件展示“伽利略斜面實驗”,通過動畫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有某一量是守恒的”。
4.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得出“能量”的概念。
5.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用能量的觀點,解釋“小球”釋放后為什么會重新回到原來的高度。
6.解釋:當小球在斜面1上向下滾時,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小球做加速運動,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當小球滾上斜面2時,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使小球做減速運動,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小。但從動力學的角度不能解釋小球為什么會到達與斜面1上等高的地方,不會高也不會低。事實上,這一特點說明小球在運動的過程中,有一個量是不變的,即守恒的。這個量就是能量或能。
7.提出問題:如果不采用能量的概念,用我們以前的語言能否解釋這個實驗?這種描述具有什么局限?
1.回憶并說出前面的一些能量轉化的現象。如:生活中的摩擦生熱;水電站發電;電動機帶動水泵,等等。
2.大聲朗讀費恩曼的話。
3.閱讀本節第四自然段。
(三)動能、勢能的概念(從實際例子中引出概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課件展示滑雪運動員從高處滑下來的“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例子,通過動畫展示,建立勢能和動能的概念,并讓學生感受到“勢能和動能”是可以轉化的,但總和是不變的。
2.做演示實驗:把繩燒斷,讓壓縮的彈簧放松把上面的砝碼舉起,說明壓縮的彈簧具有能量。
3.在師生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動能勢能的概念。
4.演示滾擺實驗。
5.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
6.播放一段古代的戰爭場景,比如秦軍的箭陣的錄像。讓學生認識到:國家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
1.認真觀看課件演示,用心體會,并 發表見解。
2.思考老師的問題,討論后學生代表發言。
3.閱讀p3第三自然段。
4.領會動能、勢能的概念。
5.分析滾擺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并思考:滾擺為什么上升高度會越來越小?
6.進一步討論:“伽利略斜面實驗”小球要達到與斜面1等高的地方,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7.感受到:不論古今科學技術的發展,都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四)鞏固練習,評估,交流,小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回顧本節學習內容,組織學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小結。
2.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
3.對本節學習情況進行積極評價。
1.按要求回顧本節內容;相互間交流、討論,進行小結。
2.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練習。
3.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
六、板書設計
5.1追尋守恒量
1.能量:能量是一個守恒量,而且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勢能:相互作用的物體憑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1)重力勢能:其大小與物體所處高度和物體質量有關。
(2)彈性勢能:其大小與彈簧的形變量的大小有關。
3.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大小有關。
4.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且總能量保持不變。
5.機械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總能量保持不變。
七、本設計主要特點
本節課--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親身感受,體現了“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思想。其主要特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