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其它幾首詩歌賞析交流,略)
5. 小結: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的欣慰;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酒至暢懷,物我皆已忘,日月身邊流。真個是“何陋之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都包容到他渾厚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討論、交流:能從《歸園田居》組詩的學習中,談談你所感受到的陶詩的藝術風格嗎?
小結:詩人描繪的是常景,抒發的是真情,闡釋的是至理,挑選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陶淵明的藝術情趣,這就是陶淵明一生的藝術寫照。
三、播放田園風光的音樂畫面(多媒體3),學生齊讀詩歌收束課堂。
四、布置作業:
1.仔細品味下列陶淵明的詩句,說說它們在動詞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⑴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⑵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⑶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擬古(其七)》)
⑷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和郭主簿(其一)》)
⑸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多媒體4)
2.結合《歸園田居》組詩、《歸去來兮辭》《飲酒》,談談你對陶詩感受最深的藝術特色。(700字左右。)
說課:
欣賞一首詩,外行眼中只是詞語與詞語的連接,內行眼中卻是意象與意象的組合,這些組合擔負著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任務。古典詩歌的鑒賞教學應該以意象、意境為突破口,準確把握詩歌中的意象是怎樣形成意境的。也就是說,作者在具體的物象中融注了怎樣的情感。了解了這些,便能達到對詩歌內容的把握。詩歌的意境,是真景物與真感情的結晶體,體悟出詩歌的意境,對其進行深入的品味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節。本課教學設計,有兩個教學重點:一是以引導學生體會欣賞詩歌的意境為重點,力圖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欣賞能力;二是通過《歸園田居》組詩的拓展探究學習,從更深入的層面了解陶淵明其人其詩的意義。陶淵明的詩在樸素的語言中蘊涵著深情,它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實在值得我們后人深入咀嚼鑒賞。為此,我設計了以“朗讀、品讀、比較、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引領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最后,對陶詩藝術風格的探究,是為了讓學生拓寬視野,在更高的層面上理解詩歌,走近詩人,領悟詩人作品的美感。布置課外作業,有兩方面設想:一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揣摩陶詩語言的妙處;一是引導學生溫故知新,聯系所學過的陶淵明的作品,進一步探究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詩作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