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必修一
廣東省廣州市第七中學 巫紅濤 【教材與教學對象分析】
《紀念劉和珍君》是一篇舊教材的選文,但教學要求與舊教材完全不同,重點在理清思路,因此教學方法與重點應體現出新教材的特點。
作為剛升上高中的學生,本文閱讀理解難度較高。原因有二:一是寫作背景離學生太遠,學生難有真切感受;二是魯迅的語言很簡練但含意很深刻,有時又曲折達意,這對于社會經驗尚淺的學生來說,要理解它所表達的內容和感情是較為困難的。但雖然如此,基于本課教學的新要求,講解課文內容不作教學重點,可采用學生提問,老師答疑等方式來解決詞句理解問題。另外,還可通過提供較豐富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盡量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
2、把握全文思路及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
3、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策略】
1、整體略讀,把握整體思路。
2、局部精讀,細細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展脈絡。
【教學媒體】
1、投影機。
2、有關當年學生運動的影片片段。
3、印發朱自清的《執政府大屠殺》及魯迅的《無花的薔薇二》。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略讀全文,解決難讀難懂的字、詞、句。
2、為文章7個小節分層次。
二、導入
1、回顧魯迅作品。
2、解題:
“記”──紀
(以此讓學生了解魯迅作品中的語言有著當時時代的烙印,不宜作為現代規范語言的標準。)
三、介紹背景
1、注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