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
理解并評價作者表達“歉意”的意義。
――感悟作者精神。
總結課文:本文的思想價值;寫作啟示。
拓展人文:聯系作品,關注社會,認識自我。
四、具體探討
(三)閱讀“尾聲”部分(11-13):真心懺悔。
思考:
1、作家寫了時光的流逝,又寫了庭院景況的改變,目的是什么?(11-12)
2、怎樣理解、評價作者的歉意,巴金的懺悔有什么意義?(13)
1、作家寫了時光的流逝,又寫了庭院景況的改變,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XX年過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種愧疚和自責仍然沒有減少一分,反而與日俱增,作者的心時時刻刻“在油鍋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認為“這種煎熬不會終結”,除非“給自己過去十年的生活作總結,還清心靈上的債”,所以作家在76歲高齡,仍然帶病書寫著心中真誠的懺悔,最后輯成《隨想錄》一書。
――③“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里……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墻。” “哀草”“無縫的磚墻”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蕪,人們的迷惘,精神的蒼白。
--磚墻:經歷了這樣一場浩劫之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早已不是那曾經很柔軟的小“籬笆”了,而是換成了互相隔閡的磚墻,文革對人類心靈的傷害與扭曲,不知道還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夠消弭。
--可見反省、懺悔,重建精神家園,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遠。
2、怎樣理解、評價作者的歉意,巴金的懺悔有什么意義?(13)
(1)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說謊成風”的時期,人對自己也不會講假話,何況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質樸簡潔的語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無保留,毫無掩飾。這體現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講出真話的精神。朗讀時,“不怕”一詞要重讀,要表現出堅決、無畏的態度;“表示歉意”要讀出深深自責的情感。)
(2)作者懺悔的思想意義:
――在文革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幾乎沒有人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個無過錯的老人!巴金,不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親的親人蕭珊,可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用文章作為聲討、控訴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責、自省、歉疚和懺悔。巴金作為一個受害者卻站出來懺悔,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力量的。在此我們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講真話的精神和勇氣。
――這種特殊的反省能夠喚起人們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隨想錄》出版后,引發文壇的震動,引起了人們對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贏得了社會的普遍敬意和稱頌--“20世紀中國的良心。”
――巴金:20世紀中國的良心
印證:(個讀)
“重讀過去的文章,我絕不能寬恕自己。人們責問我為什么把自己搞得這樣痛苦,正因為我無法使筆下的豪行壯舉成為現實。”
“這是一筆心靈上的欠債,我必須早日還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寫吧,寫吧!’好象有一個聲音經常在我耳邊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我不愿意空著雙手離開人世,我要寫,我決不停止我的筆,讓它點燃火狠狠地燒我自己,到了我燒成灰燼的時候,我的愛,我的恨也不會在人間消失。”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