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教法與學法、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課。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一的第9課。本文是一篇寫人記事性的散文,也是略讀課文,它圍繞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選取了幾個給作者深刻印象的片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了梁啟超先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語言簡練風趣,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摯自然。學習本文,有助于學生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鑒賞能力。
二、說學情
高一的學生對梁啟超已相當熟悉,文章所表現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風趣的語言無疑會引起他們極大地閱讀興趣。與之前的《紀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線索清晰,也更易于學生把握和理解。但是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對文章開掘不深,淺嘗輒止。
三、說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1、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2、學會從多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讓學生學會圈點批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知大師的人格魅力,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①揣摩語言,把握梁啟超在性格、氣質和修養上表現出的特點;
②從字里行間的敘述中,把握作者對梁啟超的感情。
難點:學習本文選取典型片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表現人物的描寫方法。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1、問題引導法; 2、交流討論法; 3、點撥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搜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3、合作探究研討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看過央視的《百家講壇》嗎?許多優秀學者在節目中通過精彩的演講,展示了深厚的學術修養和儒雅的學者風范,聞名全國。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也是一位演講高手,就讓我們跟著梁實秋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誦讀感知
閱讀課文,品味并思考:梁實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
(三)問題探究
(“有學問”,“有文采”這兩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重點分析“有熱心腸”)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想到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張口大笑了”?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于煙消云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于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發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