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說課稿 > 高中說課稿 > 高中語文說課稿 >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精選13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發布時間:2022-11-07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精選13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在學習第二單元的講演稿之后,又接觸的一篇講演稿。它在內容和體裁上都不同于前兩篇,它屬記敘文,偏重于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而《最后一次講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則主要記錄人物語言,重在體現講演者的思想。因而教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演》也要進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給我們刻畫出怎樣一個名人畫像。

  文章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帶感情,這些都可作為教學的內容,設計小問題,加以了解和體會。

  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外貌,尤其是他講演時的神態語言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

  2. 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③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備注:寬宏大量重友情等為人傳頌,同時增大課容量,講出語文課的文學性也是教改的一個趨勢。)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4. 學習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文雖說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分析文章。所以我想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物的性情。講授結束后,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教師只起一個導讀和歸納總結的作用。本文共安排兩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1從政治革命角度談起,設問“同學們學過歷史,對梁啟超肯定不陌生了,誰為大家介紹一下他政壇上的功績?”

  學生查到的資料: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

  2.同學們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那你們知道他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同學們找到的大多是轉述或評論,要想看到一個真實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讀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二) 新課:

  1. 默讀,解決生字詞問題。了解本文記敘的主要內容,即:梁任公演講時的音容笑貌、學者風度。可設如下問題:文章主要記敘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

  2. 梁啟超的這次講演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讀者。

  追問:何以見得?

  依據: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 “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3. 接著的一個問題是抓梁啟超講演的特點。要求細讀課文。過渡語及提問:可以說,到清華大學這所名校講演做報告的人數不勝數,但他們卻沒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的一次講演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筆而記之?

  (提示:梁任公演講時有什么特點?或問梁任公這個人怎么樣?)

  這是需要小組討論后推薦代表發言,教師歸納整理板書。如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總之,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的學者。

  通過結尾段的“熱心腸”轉入對其人格的分析。

  (三) 補充材料:

  過渡語:說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你同意嗎?

  1.一夫一妻少風流——自古道:才子風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風流之情懷還是可以遏制的。他對華僑小姐何蕙珍的斷然割愛便是明證。  那是在他帶著\"漁陽三疊魂慘傷,欲語不語懷故鄉\"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時,\"學問見識皆甚好\"的何蕙珍被這位流亡者的文采與演講才華深深打動著。年僅20歲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動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進他的生活空間,無怨無悔。任公先是為之感動,由敬重而生愛戀,終夕難寐,數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門的發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與摯友譚嗣同創設\"一夫一妻世界會\",總不能自食其言,愧對良知與亡友。再說,自己乃朝廷懸賞通緝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連累他人?權衡再三后,他就謝絕了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臺后,常年飄落異域的梁啟超得以回國效力,舊情難忘的蕙珍專程趕往北京,找到梁啟超,希望一還夙愿,時任司法總長的梁啟超依然婉辭謝絕,而且只在總長客廳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使抱興而來的蕙珍掃興而歸。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專程從檀島趕來,舊話重提,梁啟超則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別無他念,連飯也沒留蕙珍吃一頓。  2.大義滅親,披麻戴孝——為了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政治抱負,梁啟超從風風雨雨中走過56個春秋,應付過各種場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恪守一份書生本色,以情誼為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君不見,每當有人提起亡友譚嗣同,他總是眼噙淚花,俯首低回。在康梁師徒之間,由于梁啟超頗有主見,對乃師并不完全惟命是從,康有為對他很惱火,尤其是梁啟超違背他的意愿,暗中與孫中山協商合作方案,事雖未成,康氏卻耿耿于懷。尤其是面對乃師違背民國歷史發展潮流,為帝制復辟大造輿論,甚至追隨張勛之流,為宣統帝草擬\"詔書\",梁氏大義滅親,在討伐復辟逆流時,也拿乃師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罵\"梁賊\"。 梁氏身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師門,胸無城府。康氏謝世時,是他帶頭募捐,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聲,率清華國學研究院眾弟子在法源寺開吊3日。每當來人行禮,又是他始終站在孝子位置,答禮不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不同尋常的寬容——最能開人眼界的當首推任公為北京協和醫院辯護之舉。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癥,協和醫師診斷為右腎有腫瘤,建議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腎完好無損,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屬為之氣憤,輿論矛頭直逼協和。但在任公看來,醫師并非有意為之,醫療事故無法絕對避免,加之協和乃美國人創辦之醫院,那是科學的象征,不能因為自己的手術失誤而使國人懷疑科學,讓守舊者找到口實。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勸慰家人,還以《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為題撰文,站在協和一邊,\"敬告相愛的親友們,千萬不必為我憂慮\",一場非同小可的醫療事故所引起的風波得以化解為零。  他割掉的是一個好腎,但他以生命的名義留下一方寧靜,托起一份寬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間爭斗都黯然失色的寬容,讓生命個體由此超越和升華,這未嘗不是一個奇跡,未嘗不是全屬他個人的一份杰作。  手術之后才過3年,腎的主人就撒手塵寰了。身體素質原本不差的梁啟超走得如此匆忙,顯然與協和醫院的那個醫療事故有關,怎不令人扼腕,一個56歲的學術大師畢竟還是正當時候啊!    

  (四)教師總結: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為人處世的原則始終未變,他不是馮自由等人所描述的那種變色龍。他重感情,輕名利,嚴于律己,坦誠待人。無論是做兒子、做丈夫、做學生,還是做父親、做師長、做同事,他都能營造一個磁場,亮出一道風景。明鏡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態,在某些關鍵時刻,則以大手筆寫實愛的海洋,讓海洋為寬容而定格,人間為之增色。我敢斷言,在風云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群體中,特別是在遐邇有知的重量級歷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問題上與梁啟超比試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五)作業:記敘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2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山中學 陳姍姍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方法】

  賞析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用具】

  生字詞卡片、投影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 云南起義 與康有為并稱“康梁” 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⑴ 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⑵ 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4、齊讀生字詞:

  戊戌(wù xū) 叱(zhà) 臨(lì) 異(jiǒng)             精(hàn) 激(kàng) 箜篌(kōng hóu) 暢(hān)             (jì)北      

  5、回答思考問題:

  ⑴ 明確: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⑵ 明確:深刻印象 從課文中找原句。

  ①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5、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布討論結果。發布內容包括特點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組每位代表限說最多兩個特點。最后特點+代表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勝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學或老師朗誦課文。

  6、朗誦課文:

  7、補充《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

  8、課后作業:

  找出文中細節及側面描寫的地方,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板書設計〗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 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 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 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瀟灑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教學后記〗

  這是我實習中上的第一堂課,由于沒有經驗,對時間的把握不好,課堂前半部分留給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時間太多了,以至于沒有完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對《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的補充要留到下節課才能完成。但課堂過程中以討論和結果發布會的形式非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積極思考,并敢于回答問題。但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沒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簡單的表揚鼓勵外,我不善于把學生的思考結果與自己的板書設計結合起來,授課過程中比較拘泥于教案,顯得不夠靈活。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優點是教態自然、大方,聲音清晰洪亮,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在于時間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梁啟超在演講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也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總結了這些特點,這節課我們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在行文中展現這些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們來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總結一下梁的形象。

  明確:撇開政壇上的梁不說,在文壇上,梁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舉例:課文原句)

  4、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⑴ 直接表達:

  ① 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②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③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⑵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① 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②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③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⑶ 完全含蓄的表達:

  ① 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②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③ 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教學后記〗

  第一次真正站上講臺面對學生,總以為會緊張得語無倫次,但事實上,當我看到教室里一張張稚氣的臉時,心里充滿了自豪感。按照教案中事先準備好的程序,我可以順利的展開教學內容,學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錯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課就在緊張、興奮中匆匆而去了。總的來說,這兩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在課堂中也有所體現。不足之處在于,對考點的把握還不到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3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01中本(1) 陳姍姍  12號

  一、教學目標 :

  1 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 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 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二、教學重點:

  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三、教學難點 :

  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方法:

  賞析法  討論法  朗讀法    

  六、教學用具:

  生字詞卡片  投影片

  七、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同學們有聽演講的經歷嗎?大家能從演講中看出演講者的性格特點嗎?梁實秋就可以做到,他從梁任公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活畫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學能為老師介紹以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  云南起義  與康有為并稱“康梁”  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  文學評論家  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 《浪漫的與古典的》 《文學的紀律》 《秋室雜文》 《莎士比亞全集》  《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  樸實雋永

  3、七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A  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  

  B  他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齊讀生字詞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蒞(lì)臨  迥(jiǒng)異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暢 

  薊(jì)北 

  (2)回答思考問題

  A  明確:音容笑貌  學者風度  

  明確:深刻印象  從課文中找原句

  ① 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4、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討論結束后,每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學發布討論結果。發布內容包括特點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組每位代表限說最多兩個特點。最后特點+代表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勝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學或老師朗誦課文。

  5、朗誦課文

  6、補充《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

  八、課后作業 :

  找出文中細節及側面描寫的地方,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九、板書設計 :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  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 睿智)

  內容:  豐富有趣(博聞強識  學識豐富)

  表情:  成為表演 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         (瀟灑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  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  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  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十、教學后記:

  這是我實習中上的第一堂課,由于沒有經驗,對時間的把握不好,課堂前半部分留給學生思考回答問題的時間太多了,以至于沒有完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對《箜篌引》、《桃花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內容的補充要留到下節課才能完成。但課堂過程中以討論和結果發布會的形式非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節課學生的參與度很高,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積極思考,并敢于回答問題。但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沒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簡單的表揚鼓勵外,我不善于把學生的思考結果與自己的板書設計 結合起來,授課過程中比較拘泥于教案,顯得不夠靈活。

  總的來說,這節課的優點是教態自然、大方,聲音清晰洪亮,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在于時間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課時

  1、導入  :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梁啟超在演講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也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總結了這些特點,這節課我們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在行文中展現這些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們來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總結一下梁的形象。

  明確:撇開政壇上的梁不說,在文壇上,梁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的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舉例:課文原句)

  4、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①直接表達

  A  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B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  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B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C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  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教學后記:

  第一次真正站上講臺面對學生,總以為會緊張得語無倫次,但事實上,當我看到教室里一張張稚氣的臉時,心里充滿了自豪感。按照教案中事先準備好的程序,我可以順利的展開教學內容,學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錯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課就在緊張、興奮中匆匆而去了。總的來說,這兩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 在課堂中也有所體現。不足之處在于,對考點的把握還不到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感受與鑒賞:通過品讀人物,激發學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作者的評論與感受。 積累與整合:通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學會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應用與拓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方法:研討、探究、練筆 教學時數:1課時 課前預習:     1、查閱相關資料,對梁啟超有所了解。 2、閱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結構。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選一同學上臺進行對梁啟超人事經歷介紹的演講。老師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并通過補充介紹使學生們對梁啟超有所了解。 補充介紹: 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她是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的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19xx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二、登堂入境    安排學生將上面的演講做成口頭作文:《記××同學的一次演講》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口頭作文記敘的重點:記人或記事    要求學生關注文本:通過品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與先前的口頭作文相比較,引導學生發現這篇文章看似記事,實則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表現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點。 三、品文品人     1、提問:通覽全文,找出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 ①“我很幸運地有計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②“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③“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演講,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④“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⑤“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⑥“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可見,作者對于梁啟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樣突顯這些印象的? (4段)獨特的開場白    (謙遜自負)               描語言 (5段)深情的《箜篌引》 (意韻豐厚) (3段)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立外貌 神態特點——風神瀟灑,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7、8段)演講時         敲頭回憶         (自然可愛) 動作特點      手舞足蹈、時悲時喜 (自由灑脫)               舉行動    我們在細節描寫中看到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的動作。這里不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乃至眾人對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這次演講中,除了這些細節的刻畫,還有哪些側面能夠顯現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 ①“我在聽完先生這篇演講后約十二余年, ……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抓側面 ②“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③“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生動激昂,意韻深厚的演講深深地打動著人們,而作者從側面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灑脫的梁啟超,這其中融會著他人生的感悟以及瀟灑不羈的真性情。      小結: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以及聽眾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在描語言、立外貌、舉行動、抓側面中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觸類旁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個個性突顯筆下人物的獨特魅力呢?   1、兩個外貌描寫段落你認為哪一個更為出色? 片段一:“我的媽媽三十七八歲年齡,個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長不短的剪發,圓臉龐上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別喜歡嘮叨。”  片段二:“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誰?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出“豆腐西施楊二嫂”。 設想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媽媽的特征,做事麻利,喜歡嘮叨,但細想一想,有多少媽媽不是這樣的呢?這不能表現出這個媽媽獨具的個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臘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臉兒,柳葉兒眉;也不是所有的壞人都是尖嘴猴腮,賊眉鼠眼,滿臉橫肉。而第二段魯迅先生的文字,從頭到腳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這個被人世的污水弄臟,可鄙又可憐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現在讀者的面前,使其成為典型,成為“唯一的人”。不能不讓人拍手叫絕!可見,肖像描寫要抓特點切不可泛泛而談。   2、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么,更表現在怎樣做。”你認為這篇文章中哪一處的動作描寫最精妙?為什么?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 設想答案: 本文:敲頭回憶、手舞足蹈、時悲時喜 課外:“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類極富魅力的行動描寫,整部小說就會頓時暗然失色,一個個梁山好漢也都英雄不再了。《變色龍》中的奧楚篾洛夫對同樣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徑庭的言語和動作,將一個慣于見風使舵的“變臉行家”刻畫得淋漓盡致。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自覺地表現出的細小動作,往往是最真實的,是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個性、習慣和修養的。攝取細小動作,對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見海的神奇效果哦! 3、古人云“言為心聲”,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什么樣的語言最能夠顯現人物性格呢?  設想答案:有時塑造人物只選其三言兩語,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內心世界。陳涉“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的偉大志向。而本文也以簡短的語言“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讓我們如見其人, 4、教師點播有烘云托月之妙的側面渲染。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鞘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漢樂府名篇《陌上桑》寫羅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寫其容貌儀態,卻寫從使君達官到下里巴人,從老者到少者,人見人驚,人見人愛。一個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這不僅側面烘托了羅敷貌美驚人,更主要的還調動了讀者的想象,融入了讀者的再創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備了神韻。文學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見一斑了。 概而言之,你只要能讓讀者對你筆下的人物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經其事的感覺的話,就證明你的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興波起浪”成功了。  五、牛刀小試 試以《××老師的一堂課》或《××人的一次講話》為題,任選本文所使用的一種或幾種寫人的手法,寫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記敘的筆下人物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 課堂小結: 本文既描寫形象又著重表現神采,展現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風范。作者飽含景仰之情活現出梁任公的精神、作風、修養。他的開場聞所未聞,他的講課內容、授課方式近于表演……這些片斷的鏡頭式的精彩描寫不僅沒有堆砌感還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讓人深思的是求之當世能有幾人還有這份穩健、瀟灑、風趣、博聞。言為心聲,文也是心聲,尤其在散文中,一個人的人格思想無法隱藏。優秀文學作品所以成功是因其塑造人物的成功。塑造成功的人,既需要作者有一顆善良的心,善于傾聽的心,發現美的心,有要求作者有一把寫作手法之利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旁批方法,通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記敘文中寫人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并學習梁啟超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運用旁批方法,學會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刻畫的方法

  2、對《箜篌引》、《桃花扇》、杜詩作適當補充講解

  三、教學方法

  賞析、合作研討、探究、練筆

  四、設計課時

  一課時(40分鐘)

  五、課前準備

  事先印發導學案,設計預習問題,以及課文相關資料鏈接,包括《箜篌引》備注,《桃花扇》簡介,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清末時有一位十歲的少年,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樹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里。誰知,他的這一微妙之舉,恰恰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親教子甚嚴,但又不好當面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訓示兒子一番。筵席開始了,父親靈機一動,便當眾對少年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少年不知父親的用意,毫無思想準備,但憑腹中的才學,自信不會出丑,于是滿口答應下來。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里籠花,小子暗藏春色”。這少年聽后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彩不已。父親早忘了那件不體面的趣事,他被兒子那字字珠璣、音韻鏗鏘、對仗工穩的下聯陶醉了。這個少年后來成為了中國歷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那么,同學們猜一猜,這個少年是誰呢?他就是--梁啟超,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主人公。

  (設計意圖:此導入能夠引發學生興趣,了解梁啟超其人。)

  二、自學檢查

  1、字音字詞檢查(見《導學案》,教師ppt展示)

  2、解題,并提問:對于本篇文章主人公,你了解多少?

  明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創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志《新小說》。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等,總約千萬余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中國歷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設計意圖:此環節在于檢查學生預習,做好基礎落實,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

  三、自主研習

  文中對梁啟超及其這次演講做了哪些描述,畫出描寫的句子,仿照課后習題一,做旁批。然后分析梁啟超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語言。

  正面描寫:肖像,神態,語言,動作(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聽講者的感受和表現

  梁啟超的個性特點:謙虛、自負、風趣、沉著有力、洪亮激亢、聲情并茂、文采出眾、技巧純熟、博聞強記

  四、合作探究

  1、結合印發的資料,說說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處材料有何用意?

  明確:

  引用《箜篌引》的用意:

  梁啟超是一個“過渡時代”的英雄,這個時代險象環生,他卻用他的行動去實踐愛國救國的理想,歷盡滄桑仍近似瘋狂滴執著于信念的梁啟超,不正是那個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么?他投身于變法洪流,踏上救國道路,飽嘗艱辛,卻義不容辭,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許就是梁啟超執著前行的真情寫照吧!

  引用《桃花扇》的用意:

  這個悲劇中藏著梁啟超的身影,含著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幾十年憂國如病,以天下為己任,卻未能實現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變法的光緒皇帝死于非命,獨殉了社稷蒼生。這位一輩子都在探求中國富強之路的“行者”,演講到這一段時,心中蓄積的巨痛如潰堤洪水,噴涌而出,終于“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引用杜甫詩用意:

  救國于危難之中是中國讀書人自以為的本分之責,當他高聲誦讀杜詩時,他的情感也遙接千年前的杜甫,為“官軍”收復失地而喜淚滿衣,所以他“張口大笑”了。

  此三則材料都體現梁啟超一生“愛國救國”的理想。

  2、歸納:梁啟超先生的形象

  梁啟超是一個才華橫溢、博聞強識、風趣幽默、謙遜自負、穩健瀟灑、有熱心腸的愛國學者形象。

  (設計意圖:加強印象,學會人物形象分析,為高考現代文閱讀分析人物做鋪墊)

  3、進一步感受梁啟超的愛國情懷,誦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節選)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可暢所欲言,教師結合實際正確引導,讓學生對梁啟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誦讀部分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五、小結:

  規律總結--本文在寫人方面的獨特寫法:

  抓住細節

  突出個性

  正側結合

  六、課堂反饋

  請模仿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

  1.抓住細節,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姓名;

  4.完成后由各小組推薦,本人朗讀,由聽眾辨別是誰,看誰寫得最像。

  (設計意圖:讓學生活學活用,既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鞏固寫人手法的運用)

  七、作業布置:

  課外閱讀梁實秋的《雅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6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課標解讀】

  課標指出: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應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應引導學生努力做到知人論世,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是本單元中的略讀課文,基本內容不難理解。文章通過對一次演講中的梁任公(梁啟超)先生做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了他的性格、氣質和修養。但是文章似淺實深,因為三處韻文的演講表現的不僅僅是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的性格、氣質,更有在那個特殊年代里所形成的滿腔的愛國熱情。

  【學生分析】

  學生對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經歷比較熟悉,對演講的第三處韻文——杜詩也很了解。學生對前兩處韻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課文對這兩處本身的內容沒有解說,也沒有做注解;因此,他們可能比較難理解這兩處韻文的演講中所體現的任公先生的深層情感。

  【教學目標】

  1、賞析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以及他的“熱心腸”(愛國熱情)。

  2、學習運用“評點法”閱讀文學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自主評點賞析,從中感受任公先生作為一個學者的性格、氣質和情感,這是教學活動的重點。

  2、理解三處韻文、特別是《箜篌引》和《桃花扇》這兩處韻文的演講中表現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從而感受任公先生的愛國熱情,這是難點。

  【教學設想】

  1、介紹評點的基本方法,喚起學生評點嘗試的熱情,引導學生進入評點賞析。

  2、以小組成員互幫互促的方式進行核心活動,讓所有同學真正參與進來。

  3、對于難點,由教師介紹相關背景資料,從而引導學生討論探究。

  【教學方法】

  仔細揣摩,評點賞析,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金圣嘆這個人嗎?金圣嘆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我想,同學們知道他主要是因為他評點了一部《水滸傳》,他還評點了《西廂記》,他的評點精彩、生動、富有獨特的見解。今天,我請大家也來當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評點,評點賞析梁實秋的文章《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評點示例。

  1、 金圣嘆評點《水滸》示例

  林沖尋思:“怎地好?”放下花槍、葫蘆在雪里;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林沖把手床上摸時,只拽得一條絮被。

  金圣嘆評點:文中寫情寫景處,都要細細詳察。如照顧火盆,則明林沖非失火也;只拖一條絮被,則明林沖明日原要歸來,今止作一夜計也。

  2、評點基本方法小結

  選取細節

  挖掘內涵

  簡潔表達

  三、學生合作探究,自由評點,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和情感。

  1、自讀課文,選取人物的細節描寫,揣摩這些描寫表現了任公先生什么樣的的性格、氣質和情感,作簡單批注。

  2、分組合作探究,對選取的細節挖掘內涵,簡潔表達,批注在文字周圍空白處。

  合作探究要求:

  ①快速推選組長組織本組評點,主要是監督組內每位成員積極參與,做到人人開口說動手寫;

  ②任選三處進行評點,每處在每個成員發言完后將意見集中形成簡短的文字;

  ③評點完后,推選一位組員發言,將本組評點得最精彩的一處展示出來。

  3、推薦發言,交流評點。

  4、自由發言,補充評點。

  5、教師對照前面介紹的評點方法的三個方面,對學生的評點進行小結。

  四、教師介紹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再次探究,使評點中對內涵的挖掘更深。

  (一)關于《箜篌引》

  1、朗讀體會感情

  2、解讀內容

  公無渡河。——勸誡:不該渡,不能渡,這一點甚至連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質疑:不能渡,最終還是毅然渡了,究竟是為什么呢?

  渡河而死;——結局:渡河導致了悲劇。

  其奈公何!——追思:我們又能對他做些什么呢?

  3、問題探究

  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任公先生在講這首詩時表現出怎樣的情感?為什么會有這

  種情感?

  (二)關于《桃花扇》

  1、簡介內容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是悲嘆明朝滅亡的。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

  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縊身亡。

  2、問題探究

  任公先生在講這處韻文時為什么會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這樣激烈的表現?

  (三)總結三處韻文的演講中表現的任公先生的愛國熱情。

  講《箜篌引》,他想到救國理想的破滅,想到同志的犧牲,心生悲情;講《桃花扇》,他為國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講杜詩,他為失地的收復張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無不源于他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關切,源于他滿腔的愛國赤誠。而這種愛國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歲就考入清華的天才學子梁實秋,使這次演講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還能記憶猶新。

  (四)教師對第二階段的評點進行小結。

  評點賞析還要注意知人論世,結合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經歷、遭遇,這樣,評點就會更深刻,更精彩。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用評點的方式賞析了這篇文章的細節描寫,從中感受到了梁啟超先生的性格、氣質,還有他的“熱心腸”,也就是他滿腔的愛國熱情。同時我們看到,學習寫人記事的文章,關鍵是抓細節,于細節的揣摩中見人物性情。評點法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只要是自己的書,同學們不妨在閱讀時隨時圈點批注。等什么時候你把一本大部頭的著作評點完了,說不定另一個“圣嘆”就產生了,他也許不姓金,但可以姓李姓王姓劉什么的。

  六、課堂反饋。

  讓學會簡單說說自己這節課的收獲,比如是否有了評點的意識,是否基本學會了評點。

  【板書設計】

  [ 講《箜篌引》:悲理想破滅 

  情感                   悲同志犧牲  ]    愛國 

  熱心腸  [ 講《桃花扇》:哭國家衰亡  ]    熱情

  [ 講杜詩:     笑失地收復  ]

  【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的第四步——教師引導探究后,由于感到時間可能不夠,所以沒有進行小結。其實,還是應該提醒學生:評點賞析、閱讀鑒賞文學作品要善于知人論世。這是猶豫造成的遺憾。

  2、課件中的板書設計在上課時沒有展示給學生,這是疏忽造成的遺憾。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7

  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 趙紅顏     【教材地位】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被收入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四篇記敘散文(另有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它們都是寫人記事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性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⑴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⑵ 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⑴ 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

  ⑵ 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所謂品文就是品賞文章。所謂品人就是品評人物。

  品文是從教書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達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從育人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以對學生的心靈進行熏陶,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評價標準】

  只要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點收獲,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并作出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如: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與人合作、共同探究;會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達等。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可能問題及預案 一、導入新課(競猜題:猜猜他是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詩經》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們就要走近這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偉大人物──梁啟超。

  二、課文分析(品文與品人)

  問題設計:

  梁實秋是名人,他以創作散文小品著稱。今天,我們要把他頭上的光環拿下來,就當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寫的,大家試著批改他的文章,給它寫評語,作旁注。

  教師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并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明事知理

  啟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積極思考、

  踴躍發言

  步驟:

  1、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生生、師生交流:讓學生帶著獨立思考后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后拿出小組的意見;

  3、生生、師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就某一個問題闡述本組觀點,以求最終解決問題。

  能夠通過本課的學習,積極思考,悟出其中所蘊含的事理。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閱讀興趣。

  學會分析與概括,學會表達與交流,并賞析文章寫人的技巧

  讓學生明事知理。  

  學生對答案是否有統一標準,可能會有疑慮。此時教師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敢于發表自己的新見,以實現閱讀的個性化目標。但要強調一點:任何觀點的背后,都得有論據作為支撐,你得自圓其說。

  學生的感悟可能會有很多,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思索,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作業布置】

  片段作文練習:

  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寫作第三單元:“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

  1、從肖像、語言或神態等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

  2、模仿本文寫作:記××老師的一次講課。

  (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板書設計】

  品文:即品賞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

  品人:即品評人物。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8

  遼寧省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王遠香     【教學目標】

  1、了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學習細節描寫及加旁注的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競猜題導入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給二十世紀文壇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⑴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⑵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⑷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⑴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熱心腸”體現在哪里?

  4、探究明確:

  ⑴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⑵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⑶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⑷ “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評點大師:

  作旁注:

  ⑴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6、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注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三、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并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四、布置作業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教學設計說明】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質樸而雋永,品人品文是教學重點,為落實《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教案從評改大師的角度切入,即為大師修改文章、評點文章,極大地引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確認了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既使學生不迷信權威,又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業則采用參照式閱讀方法,目的在于使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獲轉化為文字表達能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9

  【目標擇定】

  1.準確掌握基礎知識,能體會文中內涵深刻語句的含義,感受作者的情感。

  2.賞析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氣質以及他的愛國情懷。

  3.了解梁啟超事跡,全面感知他的人格魅力,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擇定理由】

  本文作為寫人敘事單元的自讀課文,應梳理基礎知識,故設目標1,;本文情節簡單,人物個性突出,學習的重心應放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同時,梁任公作為改革派,人盡皆知,但學術上的貢獻人們知之甚少,所以,應全面感知人物的人格魅力,故設目標2、3。

  第一部分【探究一徑】

  【主問題】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1.作者是怎樣描寫梁啟超先生的開場白的?他對此作何評價?

  2.為什么梁啟超的一次講演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筆而記之?

  3.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講時講到《桃花扇》時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為什么會如此動情?

  4.本文對一次演講中的梁啟超作了精彩生動的描寫,結合時代背景,你覺得梁啟超先生具有怎樣的性格?

  【再問再新】

  【助學資料】

  1.戊戌變法相關知識——

  2.《鳥》(梁實秋)——

  第二部分  必修①第三單元第9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對應檢測

  一、語言積累及應用

  a.穩健(jiàn)    踱步(duó)     頓時(dùn)     恪守不渝(kè)

  b.酣暢(hān)     欺侮(wǔ)      瘦削(xuē)     含英咀華(jǔ)

  c.景仰(yǎng)    激亢(háng)    拋擲(zhì)     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    焦灼(zhuó)    陰涼(yīn)     涕泗交流(tì)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景仰  戊戌  啟迪  風神瀟灑            b.謙遜  宏亮  箜篌  公競渡河

  c.彌漫  蒼茫  引證  不能自己            d.機緣  酣暢  沾襟  步屐穩健

  3.下文加點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

  a.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

  b.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

  d.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4.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據報道,從今年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間,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

  b.在德國,狂歡節常被稱為一年之中的“第五季”,這是人們全年最狂放的時段。因為根據習俗,基督徒隨后將進入復活節前的齋戒期。

  c.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它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等內容為主。

  d.梁博說,參賽最大的收獲是拜那英為師。他從那英身上學到了如何把音樂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靜、平淡,如何在唱搖滾時把安靜的地方表現得更豐富、細膩。

  a.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b.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d.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

  二、課文探究檢測

  閱讀課文,回答6~10題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10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學 朱海軍     一、導入──認識梁啟超

  1、我所知道的梁啟超:

  請學生談談對梁啟超的了解。

  2、梁啟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燈片:梁啟超青年、中年時期的活動及其照片,梁啟超子女的照片。

  3、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品讀梁實秋的散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梁啟超,去感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課──走進梁啟超

  1、聽課文錄音:

  伴隨深情地課文朗讀,同學們仿佛回到了清華大學的禮堂,大師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好,聽完錄音,請大家談談感受。

  2、學生談初步感受。

  3、評點文章,深入感知。

  ⑴ 出示評點法的要求:評點人物、寫法。

  ⑵ 自主評點,匯報結果。

  品人:

  活動:

  請同學補充:一個   的梁任公

  讓學生從學識和人品兩方面概括,并嘗試用對聯形式概括。幻燈片出示胡適致梁啟超的挽聯。

  品文:

  為什么梁任公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熱格魅力,還要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出示:語言簡練傳神;抒情敘事相結合。

  4、總結

  三、拓展──緬懷梁啟超

  幻燈片出示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片斷。同學們齊讀,感受青年梁啟超的豪情,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四、布置作業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11

  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周維維     【課型】

  自學悟讀課。

  【創意說明】

  作為一篇自讀課文,本文短小精悍,卻是言淺而意深,可供鑒賞學習的角度很多。從寫人記事的角度,從演講技巧的角度,從情感熏陶的角度,從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講之處。教師從中擇選任一角度,都可以上,卻忽略了文本的多種閱讀角度和閱讀價值的實現,也忽略了對學生自主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因此,我把這節課預設為自學課型,為學生提供幾個泛角度,重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鑒賞能力。

  【學習重難點】

  1、培養圈點勾畫的閱讀技能;

  2、學習寫出人物個性的方法;

  3、感知演講的基本技能;

  4、體察人物的個性和情操。

  【課時】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找出有疑問的地方,劃出來,提出問題,并試著自己做一點回答。

  2、結合課后練習一的范例,在文中做盡可能的圈點勾畫,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感知課文

  1、入課:結合常規課前五分鐘演講,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誦讀:注意朗讀的基本要求:準確、流暢、有感情。

  3、釋疑:提出預習中的問題,并在小組內討論。

  二、鑒賞交流

  1、創設角度:

  ⑴ 作為一篇文章,你認為作者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了嗎?請結合課后練習,分析文章的描寫角度。

  ⑵ 作為一次演講,梁啟超的演講效果如何?你認為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⑶ 作為一個人,文中說梁啟超“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你能從文中找出佐證嗎?

  2、討論交流:

  ⑴ 學生四人一組,任選一個角度,合作討論,并記下討論結果,推薦同學發言。

  ⑵ 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做適當點撥和總結。

  三、遷移運用

  1、請學生上臺演講。

  2、學生評點:

  ⑴ 你覺得他的演講技巧如何?可以打多少分?

  ⑵ 任選描寫角度,《記   同學的一次演講》。

  ⑶ 聽了他今天的演講,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四、總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12

  梁實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3、學習演講的一些技能技巧。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文學,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設想1、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2、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3、練習給課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學習語文理應進行的一項專門的基本訓練。本課在練習當中設了一道作旁注的題,是一種引導,以后每學一課都最好照此辦理。★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上課之前呢,先請同學們拿出一支筆,一張紙。今天上課之前呢,先讓同學們做個知識競猜題。請根據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①他聰穎過人,“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6歲時中舉人,被譽為“嶺南奇才”②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③ 他是廣東新會人。④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同學們都有答案了嗎?是的,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主人公――梁啟超。那說起梁啟超,想來同學們對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時候歷史書上見過他的名字,我們學《再別康橋》的時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敵”梁思成是他的兒子。那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梁啟超有哪些事跡啊?(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赴北京參加會試,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叢書》,次年主講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戊戌變法后逃亡日本。初編《清議報》,繼編《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紹西文資產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說,對當時知識界有較大影響。辛亥革命后,以立憲黨為基礎組成進步黨,出任袁世凱政府司法總長。19xx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后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五四時期,反對“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學等。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從歷史書上,我們知道,梁啟超是個叱咤政壇的人。但同學們知道嗎?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二、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原名治華,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xx年就學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主編《時事新報》副刊《青光》《益世報·文學周刊》《中央日報》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編《新月》月刊。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臺灣省立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續集),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原名:梁治華成就:散文家  文學評論家  翻譯家作品:《雅舍小品》(續集) 《浪漫的與古典的》 《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 《莎士比亞全集》  《遠東英漢大辭典》風格:風趣幽默  樸實雋永三、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1、齊讀生字詞: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蒞(lì)臨           迥(jiǒng)異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暢     薊(jì)北  2、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音容笑貌  學者風度    3、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板書如下:肖    像: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形梁               步履穩健                                   神         任               氣質風神瀟灑     (瀟灑自信)              兼公               眼神光芒四射                               備演     開 場 白:獨特(謙遜 自負)講     聲    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 睿智)特     內    容:豐富有趣,旁征博引(博聞強識  學識豐富)點     動    作:成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灑脫)表    情:狂笑  太息  痛哭(酣暢淋漓  感情豐沛)總結梁任公的形象:撇開政壇上的梁任公不說,在文壇上,梁任公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4、文中是如何展示梁任公特點的?——對梁任公的特點不是抽象的概說,而是具體化為各種表現,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有形貌特點,表情特點,聲音特點,動作特點,氣質特點,講稿特點等,可以籠而統之概括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修養良好,開朗直爽,認真細致,風趣幽默,謙遜而自負,穩健而瀟灑。5、如何品味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可以分兩層:前一層寫身材、肖像、衣著,后一層寫精神氣質,也就是說既寫實相又寫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點,又略有夸飾。“風神瀟灑”“光芒四射”就是夸飾,表達學生對老師的由衷的贊美之情。6、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①直接表達a  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b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c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a  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b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c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③完全含蓄的表達a  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四、重點研讀(一)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模仿這極富個性的開場白,并借機向同學們講一些演講知識:從演講內容 上說要注意文章結構 、論點 、論據及其構思要新穎, 在論述過程中能旁征博引,適當增加一些其他因素如手勢, 或者其他恰當的肢體動作來為演講增色,此外還要注意語速、 語音 、詞匯和 表情。具體說來可以分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主 題 

  1、主題鮮明,思想性強 

  2、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3、思維敏捷,邏輯性強

  語言表達

  1、語言優美,準確簡明

  2、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3、表達流暢,口齒清晰

  4、普通話標準

  藝術表現 

  1、富有激情,感染力強 

  2、精神飽滿,表情自然

  3、肢體語言使用恰當

  演講效果 

  1、觀眾反應好

  2、氣質、形象、著裝 

  3、時間掌握好(二)第五自然段①樂府詩《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耐公何。古今注: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一年夏天,下了一夜的暴雨。早晨,霍里子高來到渡口,看到河水暴漲,河面上籠罩著一層蒙蒙水氣。他想,今天不會有人渡河了。他剛要轉身回家,忽聽遠處傳來一陣叫喊聲… …

  霍里子高抬眼望去,看見一個老人,披散著滿頭白發,手舞足蹈,瘋瘋癲癲,提著一把大酒壺,向著急湍的河流一路狂奔而來。老人一邊狂跑,一邊提壺喝酒,有幾次差點摔倒,也不知是有瘋癲病還是喝醉了?

  霍里子高想阻攔已經來不及了,眼看那老人就要沖進急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抱著箜篌,跌跌撞撞地追趕著,高聲呼叫著:不要下河!不要下河!然而,一切都晚了,瘋癲的老人終于沖進河里,頃刻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沒了。

  那位妻子趕到河邊,怔怔地望著河水,欲哭無淚。她抱起箜篌,邊彈邊唱: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

  當奈公何!

  聲音悲哀凄愴,一曲唱罷,也跳進水里,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回到家里,向妻子麗玉述說了這段故事,麗玉早已是淚流滿面。她彈拔箜篌把曲子和歌聲記錄下來。

  從此以后,人們經常看到一對夫婦,在老人落水的地方彈撥箜篌而歌:“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過往的人們聽到這悲傷的旋律和歌聲,無不吞聲落淚。這首歌曲名字就叫《箜篌引》。失去心智的男人,極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嗚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飾,通過婦人之口,用十六字描述出來。使人看過以后有一種無名的傷感,久久不能散去。泯泯中能感受到那人生的無奈。男人自己過不去自己這道坎,緣何癲狂以至投河?女人過不去感情這道坎,因何悲歌而徇情?(三)第八自然段《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的64代孫,他和《長生殿》的作者洪晟被合稱為“南洪北孔”,他倆是清代劇壇上的一對雙子星座。《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再適當地向學生介紹桃花扇的來歷“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奸者也;權奸者,魏閹之余孽也;余孽者,近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基業者也。”五、課堂小結作者從細微處著筆,通過對梁任公的言談舉止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博聞強識、幽默、睿智的學者形象,使我們對學者的梁啟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并從作者身上學習到了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手法及從梁任公那學習到了如何演講的有效方法。六、布置作業1、朗誦課文,從中完成課后習題。2、結合課堂上老師講的演講技巧,找一篇文章進行實踐。3、預習新課。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 篇13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2、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3、學習演講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文學,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設想

  1、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2、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練習給課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學習語文理應進行的一項專門的基本訓練。本課在練習當中設了一道作旁注的題,是一種引導,以后每學一課都照此辦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課之前呢,先請同學們拿出一支筆,一張紙。今天上課之前呢,先讓同學們做個知識競猜題。請根據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

  ①他聰穎過人,“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6歲時中舉人,被譽為“嶺南奇才”②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③他是廣東新會人。④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余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同學們都有答案了嗎?是的,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主人公――梁啟超。

  那說起梁啟超,想來同學們對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時候歷史書上見過他的名字,我們學《再別康橋》的時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敵”梁思成是他的兒子。那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梁啟超有哪些事跡啊?(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

  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赴北京參加會試,追隨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叢書》,次年主講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戊戌變法后逃亡日本。初編《清議報》,繼編《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紹西文資產階級社會、政治、經濟學說,對當時知識界有較大影響。辛亥革命后,以立憲黨為基礎組成進步黨,出任袁世凱政府司法總長。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反袁;后又組織研究系,與段祺瑞合作,出任財政總長。五四時期,反對“*孔家店”的口號。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學等。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從歷史書上,我們知道,梁啟超是個叱咤政壇的人。但同學們知道嗎?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原名治華,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學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主編《時事新報》副刊《青光》《益世報·文學周刊》《中央日報》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編《新月》月刊。創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臺灣省立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續集),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原名:梁治華

  成就: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續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三、默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確定的字詞讀音,并思考:

  1、齊讀生字詞:戊(wù)戌(xū)叱咤(zhà)蒞(lì)臨

  迥(jiǒng)異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

  酣(hān)暢薊(jì)北

  2、文章記敘了梁啟超的哪些情況?——音容笑貌學者風度

  3、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

  板書如下:

  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形

  梁步履穩健神

  任氣質風神瀟灑(瀟灑自信)兼

  公眼神光芒四射備

  演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講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睿智)

  特內容:豐富有趣,旁征博引(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點動作:成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表情:狂笑太息痛哭(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總結梁任公的形象:撇開政壇上的梁任公不說,在文壇上,梁任公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感情豐沛,沉穩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4、文中是如何展示梁任公特點的?

  ——對梁任公的特點不是抽象的概說,而是具體化為各種表現,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有形貌特點,表情特點,聲音特點,動作特點,氣質特點,講稿特點等,可以籠而統之概括為:才華橫溢,博聞強記,修養良好,開朗直爽,認真細致,風趣幽默,謙遜而自負,穩健而瀟灑。

  5、如何品味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

  ——對梁任公的外貌描寫:“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可以分兩層:前一層寫身材、肖像、衣著,后一層寫精神氣質,也就是說既寫實相又寫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點,又略有夸飾。“風神瀟灑”“光芒四射”就是夸飾,表達學生對老師的由衷的贊美之情。

  6、本文是敘事散文,既有充分的敘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的?

  ①直接表達

  A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B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

  B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C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神采,展現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四、重點研讀

  (一)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模仿這極富個性的開場白,并借機向同學們講一些演講知識:

  從演講內容上說要注意文章結構、論點、論據及其構思要新穎,在論述過程中能旁征博引,適當增加一些其他因素如手勢,或者其他恰當的肢體動作來為演講增色,此外還要注意語速、語音、詞匯和表情。具體說來可以分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主題

  1、主題鮮明,思想性強

  2、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3、思維敏捷,邏輯性強

  語言表達

  1、語言優美,準確簡明

  2、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3、表達流暢,口齒清晰

  4、普通話標準

  藝術表現

  1、富有*,感染力強

  2、精神飽滿,表情自然

  3、肢體語言使用恰當

  演講效果

  1、觀眾反應好

  2、氣質、形象、著裝

  3、時間掌握好

  (二)第五自然段

  ①樂府詩《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耐公何。

  古今注: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一年夏天,下了一夜的暴雨。早晨,霍里子高來到渡口,看到河水暴漲,河面上籠罩著一層蒙蒙水氣。他想,今天不會有人渡河了。他剛要轉身回家,忽聽遠處傳來一陣叫喊聲……

  霍里子高抬眼望去,看見一個老人,披散著滿頭白發,手舞足蹈,瘋瘋癲癲,提著一把大酒壺,向著急湍的河流一路狂奔而來。老人一邊狂跑,一邊提壺喝酒,有幾次差點摔倒,也不知是有瘋癲病還是喝醉了?

  霍里子高想阻攔已經來不及了,眼看那老人就要沖進急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抱著箜篌,跌跌撞撞地追趕著,高聲呼叫著:不要下河!不要下河!然而,一切都晚了,瘋癲的老人終于沖進河里,頃刻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沒了。

  那位妻子趕到河邊,怔怔地望著河水,欲哭無淚。她抱起箜篌,邊彈邊唱: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

  當奈公何!

  聲音悲哀凄愴,一曲唱罷,也跳進水里,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回到家里,向妻子麗玉述說了這段故事,麗玉早已是淚流滿面。她彈拔箜篌把曲子和歌聲記錄下來。

  從此以后,人們經常看到一對夫婦,在老人落水的地方彈撥箜篌而歌:“公無渡河,公竟渡河……”過往的人們聽到這悲傷的旋律和歌聲,無不吞聲落淚。這首歌曲名字就叫《箜篌引》。

  失去心智的男人,極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嗚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飾,通過婦人之口,用十六字描述出來。使人看過以后有一種無名的傷感,久久不能散去。泯泯中能感受到那人生的無奈。男人自己過不去自己這道坎,緣何癲狂以至投河?女人過不去感情這道坎,因何悲歌而徇情?

  (三)第八自然段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的64代孫,他和《長生殿》的作者洪晟被合稱為“南洪北孔”,他倆是清代劇壇上的一對雙子星座。《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再適當地向學生介紹桃花扇的來歷“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者也;權*者,魏閹之余孽也;余孽者,近聲色,羅貨利,結黨復仇,隳三百年之基業者也。”

  五、課堂小結

  作者從細微處著筆,通過對梁任公的言談舉止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博聞強識、幽默、睿智的學者形象,使我們對學者的梁啟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并從作者身上學習到了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手法及從梁任公那學習到了如何演講的有效方法。

  六、布置作業

  1、朗誦課文,從中完成課后習題。

  2、結合課堂上老師講的演講技巧,找一篇文章進行實踐。

  3、預習新課。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忘忧草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毛片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伦人伦XXX国产对白 一本久道视频一本久道 |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综合AA系列 | a级a做爰片免费观看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 免费AV网在线观看 | 色六月婷婷亚洲婷婷六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3D | 99在线精品视频 | 午夜成人看特AAAA片视频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1大神在线看 | 520av视频 | 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 tushy超清4k欧美极品在线 |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 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在线看片国产福利你懂的 | 人妻激倩偷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樱花草在线观看播放免费视频 | 在线中文av | 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 | 亚洲影院一区 |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 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高大丰满40岁东北少妇 |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413 | 农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 色2014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