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中的形象
2、從美術創作的藝術手法來了解 美術形象,還可區分為具象、 意象和抽象:
(1)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對象視覺特征的具體而精確的再現;霍達的《靜物》、中國畫《玉蘭黃鸝》,作者運用玉蘭、黃鸝和藍天的完美配合,并賦予它們特有的典雅、華貴的形式美感,從而創造出一種生機蓬勃、春光明媚的動人的藝術形象。
(2)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覺、想 象乃至幻覺等所構成的表象而創作的;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著重表現的是形象的某種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虛幻和不合生活實際與思維邏輯的特點。
(3)抽象是指視覺形態的抽象,它只是對自然形象的外觀進行程度不等的省略與舍棄,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沒有完全脫 離自然形象,只是從中抽取出某種適合的 表現模式。。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沒有完全脫離自然對象,只是從其中抽取出某種適合的表現模式,如克利的《奔流》就屬于這一類。另一類則是完全舍棄物象,去進行純粹的形式構成,如完全受作者主觀情緒支配任意揮灑而成的波洛克的《魔鬼》就是這一類的作品 。抽象藝術運動興起于 20 世紀初的歐 美,大部分現代主義美術流派都受到了這 一運動的影響,如抽象表現主義、立體主 義、塔希主義、行動繪畫等。
小結: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是從作品形象與自然對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劃分作品風格的 概念。抽象藝術指藝術形象大幅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具象藝術指藝術形象與自然對象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的藝術。
3、課堂總結:今天我們了解了美術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的源泉來自于現實生活,他們大多是現實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術形象并不等同于客觀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經過美術家對現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乃至改造等藝術加工,融入作者對事物的認識和審美評價,注入美術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像中國古代美術刻畫人物,就是運用以形寫神的手法而使形象形神兼備、生動感人,如《山東長清靈巖寺羅漢像》就體現出作者的這種精詣匠心。進而,中國畫家又深入追求表現氣韻,它既是對審美對象本質美的把握,又是美術家思想感情與創作心態的顯示和升華,情緣景而發,景以情而活,并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藝術語言,結構出形與神、情與理、物與我高度和諧統一的審美境界。像石濤的《翠壁長松圖》不僅生動表現出廬山地區云霧迷漫的自然景觀,而且在筆墨、意境中流露出濃郁的感情色彩,就是一幅氣韻生動的山水畫。因此,美術創作是對現實生活的能動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不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總起來說,美術形象是主觀和客觀相統一而創造出的成果,各種美術形象,不僅以審美功能為主的繪畫和雕塑形象,還包括具有審美和實用雙重功能的工藝美術與建筑藝術形象,都是美術家的審美認識和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審美創造的結果,都是人類意識和精神創造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