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介紹作品:畫面以一位農村婦女手中的血衣這一形象為主題而展開的,血衣是畫面情節的中心,同時用了一些受到剝削壓迫的農民形象組成宏大的場面,來表現農民的痛苦和仇恨。作品人物很多,畫家生動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不同的命運,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表現出了中國農村土地改革斗爭的場景。
畫家要表達一定的內容和思想就必須用藝術形象來表達,但是美術又不能通過表演、講述等一系列過程來表達,美術作品是靜止的,而且只能表現出事物的一個瞬間的動態,,因此就必須抓住事物本身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來表現,要抓住一個典型的形象來傳達,這就是藝術典型。
舉個例子:我們想要表現“跳高”這個運動,哪個環節更具有代表性?助跑、起跳、躍竿、落地。
很顯然,只有躍竿才更有典型性。
展示雕塑作品:
羅丹的〈思想者〉
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羅丹要用這樣的動作來表現思想者,為什么用成年男子而不用小孩、婦女或老人呢?
我們先來對比一下國畫作品〈荷花〉中的荷花與自然生長的荷花像不像?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同學們說“像”,這說明作品中的形象是來源于生活中的。但是,有一些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我們就會覺得和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不太一樣。
展示蒙克的〈吶喊〉。
這幅畫是20世紀表現主義畫家蒙克的作品,蒙克在童年的時候父母雙亡,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他對痛苦和死亡特別敏感,他的作品也多是以疾病和死亡為主題,在畫面中用色彩、線條等形式抒發自己的內心狀態,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描繪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
在美術形象的創作中,由于美術家的主觀和客觀的條件不同,創作方法和手法的不同,會出現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有的作品強調真實地反映客觀事實,創作出的美術形象也就偏重于寫實,有的作品強調畫家的主觀感受,所創作的美術形象就偏于內心情感的發泄。
展示兩幅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
《流民圖》是蔣兆和1942年創作的,當時日本已經占據了我國的部分領土,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正是人民的遭遇激發了畫家創作這幅畫 。
請同學對作品進行分析。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現代著名畫家畢加索的代表作品,這幅畫是畢加索在二戰期間為抗議法西斯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而創作的,畫面正中間發出鳴叫的馬象征西班牙的人民;畫面左上角的牛頭象征著殘暴和黑暗;其他形象表現的是人民受到的種種苦難。畫面只用了黑白灰三色,突出地體現了畢加索愛憎分明的情感,這樣的作品屬于表現性的作品。
美術形象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都能反映客觀現實和主觀感受。
請位同學把這節課總結一下。
學生在表演藝術形象的時候很踴躍,在分析《格爾尼卡》時想象十分豐富而且很準確,課堂上發揮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觀察、傾聽,欣賞后進行思考,從而進入學習狀態。
我們欣賞的三種藝術中的藝術形象是相同的,都是描繪月亮的。
〈靜夜思〉屬于文學作品,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月亮形象的,從描寫床前的月亮到天上的月亮,作者用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通過文字觸動我們的心理活動,使我們聯想到月亮。
音樂作品中的月亮形象是用聲音、節奏、旋律來塑造的,〈春江花月夜〉是用委婉、優美的旋律來描繪花好月圓的美麗景色。